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邓凤英  吴骥  楚琳  孙鹏 《文教资料》2021,(1):109-111
高职院校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建设,对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有重要意义。当前,高职院校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总体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尚存一些问题。加强高职院校党员领导干部政德建设,一要重视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政德修养;二要完善政德监督机制,强化制度保障约束。  相似文献   

2.
彭秀珍 《文教资料》2006,(25):44-45
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是先进性建设的基础性建设,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一个重要课题。干部道德的主要内容是多方面的,要把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置于更加突出的地位,大力推进干部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思想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时期的重要治国方略,各级领导干部是“以德治国”的主体,因此,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能否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干部队伍中一些人放松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改造,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影响了政府的威信和工作效率。固此,当前在干部队伍中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政德素质,对子增强竞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提高领导干部的政德素质的基本途径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关于“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方略的丰富与完善。培养造就能“以德治国”的领导干部,是历史和现实的内在要求。面对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要充分认识培养造就能“以德治国”的领导干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始终坚持德才兼备,强调以德为先的干部原则。同时,要把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作为首要任务。并在干部的选拔使用上,注重考察干部的“德”。  相似文献   

6.
吴祺明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4):84-85,92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更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持,必须在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基础上,确立新型社会主义德治观。而加强“以德治国”,关键还是要加强广大干部的政德建设,提高各级干部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7.
以德治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发展制定的重要治国方略,因此,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本文对提高领导干部道德水平的具体内容和应采取的方法、措施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我国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两者是相互辅助的.在以德治国方面,首先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以德治国的关键.积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特别是诚信道德教育是以德治国的基础和根本.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有其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两种治国方略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承;以德治国就要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中国 ,“以德治国”具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新功能。实施“以德治国”方略 ,关键在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重点在于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美德是一种以自我牺牲作为利他的手段的道德品质。美德的崇高性表现为对人的情感欲望和生命的超越。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看,美德是一种本质主义的价值预设。因此,美德是一种精英道德和情境道德,不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道德标准。道德建设应以底线道德为起点,以美德为归宿,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政、德关系是体现现代性本质的重要问题,也是困扰中国"德治"的难题。把政德之辩这一议题纳入到具有普遍性的政治哲学框架中,置政、德于哲学视域中进行探讨,可实现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叙事。在叙事中进行反思,能够明晰政治体系的建构及维持皆依赖于道德的价值支撑,揭示极端政治道德化及道德政治化治理模式的弊端。现代中国"德治"要避免陷入这两种模式,必须保证政治权力的合德性,注重社会资本的发掘,妥善处理德法次序问题。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行不悖,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道德和文化具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要想落实“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就必须用“以德治国”的思想搞好以德治校。以德治校,其基本途径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不断提高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德治”强调“德教为先” ,涵盖从政治领域到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秩序。“德治为本” ,“德教”是“德治”的基础。与法治相结合的德治关键是加强公德建设 ,充分保留道德的“衡平空间”。德制法治 ,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人师表的理念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为人师表的职责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为人师表的方法是言传与身教的统一。教师要重视为人师表,自觉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即法德并治的治国方略,是治理国家所运用的法律与道德这两种社会控制手段功能互补内在辨证逻辑关系的必然要求。法律与道德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而且此长正好是彼短,只有取长补短实行法德并治,才能形成科学的刚柔并济、内外结合、形神兼备、标本兼治的治理模式和持久的治国良策。  相似文献   

18.
论公德——历史框架与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德是与传统私德相对的道德形式,它是儒家文化寻求突破并进行现代转型的理论成果之一,反映了国人追求现代化道德理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努力。公共利益是衡量公德的核心标准,对公共利益的认知即公共观念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意识,是公德的根本。以公共观念为基础的公德属于德性伦理,只有在德性主义框架下才能得到深刻理解。公德也是一种利群之德,它主要调整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在公德概念的演化过程中,其国家思想、政治思想逐渐弱化,并为社会公德概念所代替,但相应也造成了理论不周全的问题。因此,要阐明公德问题必须追根溯源,从其概念的历史框架中重新发现公德的涵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治国单纯依靠法治是不够的,法治的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道德与法的内在联系,德治与法治作为治国手段是并立互补的。德治的实现一是要与个人的道德素质提升相结合,二是要与社会制度的合伦理性建设相结合。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制度、规范的建立固然重要,但是,使制度、规范建立在相应的道德伦理基础上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此相一致,社会亦对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促成师德的形成和发展。加强师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亦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从师德修养的内涵入手分析论述当前加强师德修养的必要性、目标与方法,以及师德修养应当达到的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