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贤群  余伟 《课外阅读》2011,(11):348-349
众所周知,作文在中学语文里和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合称“三大板块”,地位极其重要。作文是衡量中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是现代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和提高中学的写作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作文教学。提起中学生作文,社会上颇多批评,普遍认为“写作水平低”、“不会写东西”。中学语文教师感到难教,教了这么多年,也还解决不了“作文难”的老大难问题。学生感到难写,每次教师一出题布置,学生们便望题兴叹,感到无从下手,找不到材料,无话可说,没什么可写的。“生活中每天无非是吃饭睡觉”。所以他们的作文或东拼西凑,没有中心;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考成也作文,败也作文。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也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寻求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之道。可在现实中我们农村高中作文教学却碰到了不少的矛盾,自从2004年开展了省级B类重点课题《中学生作文学习指导与人的发展》以来,通过实验,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作简要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反思和争论不断深入 ,要求改革中学语文教育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其中一个焦点就是如何改革中学作文教学。一、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讲 ,作文教学无疑是重点内容之一。作文作为中学生语言和文字综合运用和实际应用的最高层次 ,是最能检验学生语文素质的领域 ,也是语文教学向素质教育迈进的突破口。然而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作文教学 ,近年来却难尽如人意 ,陷入了种种误区 ,学生的作文能力全面下滑。从目前来看 ,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四化”现象 ,即思维定式化、写法模式化…  相似文献   

4.
作文评改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环节如果把握不好,很难想像作文教学会有好的效果。面对老师笼统机械的评语学生非但不能提高写作水平,反而越来越惧怕作文了。是啊,学生费了半天劲,好不容易憋出一篇文章来,却让老师画了一大堆红杠杠,批了些“语言不够简洁”、“中心不突出”之类的评语,一次是这样,下一次还是这样,学生的劳动成果得不到认可,学生的自信心受打击,他们对作文哪能不怕?新课标针对写作评价提出“应重视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取各种评价方式”。在这些新的写作评价观念的指导下,我在作文评改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中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作文教学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那么在新课程条件下如何搞好作文教学呢?我们先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再看解决问题的对策。据调查,写作题材的选择不当、学生情感体验的匮乏及教师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作文是生命所在,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很多教师和学生对作文的教学和学习产生了非常大的困惑,学生无话可说,生编硬凑,教师教学困难,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阻碍性影响。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信息不发达,学生的视野得不到拓宽,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缺少活力,缺少生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使用阅读教学的方式提升农村中学作文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以此提升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实践水平,让学生在文章中能够有话可说,有真实情感可以抒发。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中学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学生作文质量仍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立意不新,缺乏独到的见解,很少有感人的领悟和启迪人的睿智,缺乏真情实感,空话套话连篇。笔者从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作文缺乏想象力,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要涉及的内容,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学生的作文训练,怎样才能辅导出高效作文?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初中语文教师的心,甚至对于作文教学是教还是不教都成了教师、学者争议的话题。本文就"作文是教出来的"这一命题做一探究。  相似文献   

9.
在常规作文教学过程中,面对作文题目,学生常常都会感到“没有写头”。这样,就使我们的作文教学难以开展,或者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0.
周颖 《教学随笔》2007,(11):28-29
作文教学要善于开拓作文洲练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但我认为作文训练仍应立足于课堂。我们的阅读教学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最终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而课堂作文教学也正是要求教师创设旨境,唤起学生已经过去的热情和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想说”、“要说”。当学生在语言文字中驰骋、体验真情、品味人生,受到情感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时,抓住生活契机,抓住学生情感敏感点,作文于学生想写作文时,作文于生活需要作文时,这样的课堂作文教学就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关键科目在学生的综合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对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对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主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作文是一种受情绪、情感控制的文字表达活动。前苏联赞科夫说过:“作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只有学生对写作有浓厚兴趣,才会去主动钻研,乐此不疲。没有情感参与的作文教学是没有灵性的,也是不完美的。那么,怎样才能在作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13.
蒋大光 《教育家》2004,(6):52-53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块,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起着极为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对于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程——作文批改,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和语文老师,却没有做应有的研究,或者即使作了一些研究工作,也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对“作文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水准。而高考作文,则对中学作文教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因此,研究高考作文尤其是其命题走向,对于中学作文教学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琳 《现代语文》2009,(5):144-145
对于作文教学之难,有人归纳了学生作文的“三乏说”,即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蓄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思想情感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没有情感就没有作文,作文的原动力就是情感。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中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力。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的自然程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7.
用生活激活作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华 《师道》2008,(2):49-52
说到作文教学之难,有人归纳出当今中学生作文的“三乏说”,即学生的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蓄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  相似文献   

18.
罗昌财 《青海教育》2003,(12):19-19
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近年来高考话题作文的连续出现,一部分学生认为话题作文容易写,不把“话题”放在心上,久而久之,产生惰性心理,对作文不感兴趣。其实,作文是高考中的重头戏,如果对这出戏不再是“情有独钟”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中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一面反映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情感的镜子。正是由于这些,使得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透过作文教学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作文教学,可以透视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利用作文教学途径,可以促进发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作文教学,如果抓住这一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把作文训练的触角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启发,就可以使我们教师的教书和育人两项功能取得双赢。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作文中“失语”现象已相当严重。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作文教学中教材、教师在话语上起着支配地位,严重左右和控制着学生的写作与思维的话语权。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中的失语症,唯有还学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