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个孩子心灵的天空,都飞翔着梦想的精灵.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创造这样一个人文环境,给孩子一个追求梦的天空,成就每一个孩子的梦想.我们的教育观念从"知识就是力量"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再到现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不说是认识上的一个极大飞跃.  相似文献   

2.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坚守的信念。这个信念告诉我们,教师就是一位教育服务工作者。可现实是,不少老师似乎很少去思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而是忙于思考怎么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变“教育者”为“服务者”呢?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憧憬自己的梦想早一天成为现实。那么现实与梦想之间离得有多远,我们怎样做才能让现实距离梦想更近一些。答案可能有多种。但高尔基却恳切的告诉我们:“热爱读书吧,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学家这样说。李大钊先生也告诉我们说:“知识指引人类进入光明的殿堂。”政治家也这样说。那么如何去获取知识,实现心中的梦想呢?对于离开学校,没有机会重新跨人校门的人来说,自学考试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之一。因为她拥有海一样的胸怀,接纳来自四面八方渴求知识的人。只要你内心有求知的欲望,只要你刻苦努力,她将会让知识的涓涓细流滋润你的心田,让你内心充盈,拥有自信,给予你自己都无法想像挑战机遇的能力。自学考试可以宽容的接纳每一个人,但她又是严厉的。因为自学考试要让每一个得到毕业证书的人带一份自信、一份自豪、一份社会的尊重离开。那么这个证书的含金量必须得高。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一位英国妇女,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可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教育为好,便去请教伟大的学者达尔文。“达尔文先生,您是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请问,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教育最好呢?”达尔文问:“你的孩子已经多大了?”“她还小着呢,现在才两岁半。”达尔文叹了口气道:“唉,夫人,你对孩子的教育已经晚了两年半了。”每一个父母无一例外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古今中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不知酿成了多少千古佳话,也不知又有多少悲剧因此而发生。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几乎每一个孩子在刚…  相似文献   

5.
金怡 《双语学习》2007,(9M):142-142,145
静静的夜空,天空中不断划过耀眼的光芒,让人充满无限遐想。天上的星星都会闪光,每一个学生就是一颗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情蕴芝兰芳自醇,心念桃李总是春”,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用心去挖掘和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坚信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有一盏可以点亮的灯,那么明天将会群星璀璨。  相似文献   

6.
蔡常青 《师道》2009,(7):109-110
培根说:“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须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我们常用有学问来形容一个有丰富知识的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呢?一个孩子如果不去问,必然不能答,不问不答又怎么能去学习、成长、进步?很多教育者恰恰忽视了这个问题。(美国教育专家拉法尔·摩根)  相似文献   

7.
王海英 《山东教育》2004,(17):19-20
我们常常感叹,生活在优秀教师爱的阳光和高超教育艺术之中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他们的家长也是这样。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有这样的“福气”。可见,孩子们从一开始进入教育机构,这教育就是不公平的。这可不是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老师啊!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他们的老师是“教育家”!为什么“有人可能学了所有课程开发方法和所有教学技术却仍然是一个抽劣的教师?”“关于思考的教师是怎样做的呢?”“一个优秀的教育家是如何造就的呢?”请您来读这本书吧!  相似文献   

8.
师爱无价     
孔子说:“爱之能无劳乎,忠焉能无悔乎?”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爱”更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那么,怎样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爱所任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呢?  相似文献   

9.
梦镜     
吃过晚饭,我正在自己的房间看书。“珍妮!过来一下!”妈妈突然在客厅里喊道。“哦!就来!”我放下书本,来到客厅里。“明天市科技协会邀请城区内所有的医生,同子女一起到东风剧场参加一个大型活动。我们全家一起去吧。”“肯定又是和医疗知识有关的科普活动。上次不是去过嘛,唉!没劲!”“你还没去,怎么知道没劲?明天咱们全家一起去!”妈妈不容辩驳地说道。我正想说“算了吧”,突然看到妈妈脸已经拉了下来,于是,赶紧找借口:“哦,那个……我还有一大堆作业要做!”“作业?今天做不行吗?干吗非要明天做?”“嗯……好吧!和…  相似文献   

10.
杨威 《父母必读》2012,(1):34-35
听到冬冬不时咳嗽的声音,妈妈就发愁:明明感冒已经好了.为什么孩子还在咳嗽?咳嗽怎么就那么难好?!这样的烦恼不是冬冬妈妈一个人有,看来我们很有必要探讨一下为什么咳嗽总爱纠缠孩子?我们能用什么办法去应对。  相似文献   

11.
六六 《小学生时代》2013,(10):30-33
前段时间,有一个主题是“教育的中国梦”的演讲会。其中一位记者说,10年前,她去采访一个贫困山区里的孩子,这个孩子有个“大大”的梦想:走出大山,去大城市上大学。10年过去了,孩子来电告诉她,那个梦实现了!中国梦,其实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12.
李玲 《山东教育》2010,(6):48-48
数学大师陈省身要求教师们要让孩子觉得“数学好玩”,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课前 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每一部分知识学习之前,我都寻找恰当的时机,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充分体验这部分知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心理抚养的第一步是情感抚养,可是令许多家长困惑的是: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让他们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有的孩子在父母看来一直挺老实的,怎么有一天就让警察找到家里说“他参与抢劫了”?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那么好,可是有一天怎么就因为说他几句居然自杀了?有的稍不满足他就离家出走?记得一位出走孩子的母亲就发出这样的疑问:“前两天我和他出门过马路时他还拉着我的手,怎么到学校后(是寄宿学校)就出走了呢?我真搞不清……”为什么那么爱他们,他们还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4.
谢文英 《成才之路》2013,(28):73-74
这些年,教育一直处在改革阶段。每一位教育人,都经历了“在梦想与现实间寻找出路”的一个过程:希望、追求、焦躁、困惑……始终在寻觅一个最直接的教育方法。找到了吗?难以言明。新一轮课程改革,用短短四个字回应了人们心中久存的诸多问题——“德育为先”。上海特级校长余会斌深有感触地说了这样一段话:“不管时代怎么变迁,改革怎么推进,口号怎么翻新,基本的教育元素永不过时——育人为先”。我担任校长工作时逢九年,这九年来让我思考最多的是:学校天天抓德育,德育究竟在哪儿?如何才能抓好德育?  相似文献   

15.
科技社会与科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社会与科学教育陈士衡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变迁节奏快速、知识信息剧增、生产力发达的科技社会。生活在这个科技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都应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这就涉及到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问题。那么,何谓“科学教育”,对它该如何界定?一般认为,“科学教育”是包括科...  相似文献   

16.
时代在飞速发展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教师和家长都在思考 :孩子的明天将会怎样?孩子能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这种想法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但是 ,我们不要忘记 :儿童的成长首先在今天。教育首要的目的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我们现在太多地注重儿童的“明天”。为了孩子将来的发展 ,为了孩子明天的成长 ,为了抢占21世纪人才的制高点 ,为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的学业 ,家长们关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孩子在学校做完了功课 ,回到家还要做一道又一道习题 ,双休日又要参加这样那样的训练班(不管…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就是送了他们一副飞向未来的翅膀。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要有意识地放手呢? 都知道孩子早晚要独立生活,不能没有自理能力。但是,我们心里却还隐藏着一个“隐观念”:孩子这么小,他哪里会做这些呢?于是,“隐观念”支配着行动,帮孩子做好了一切。在我们的眼里,孩子真的很小,很需要保护。这种情况常常要延续到很久以后,才“蓦然回首”,哇,孩子真的不小了,他怎么连这个都不会?  相似文献   

18.
“这孩子你是怎么管的!成绩这么差?”教师对家长横眉冷目。“这学生你是怎么教的?你还有脸质问我!”家长对教师一脸怒容。“说!你是怎么学习的?我为你操心费力,你就学成这样?你对得起我吗?”家长开始追究孩子的责任。“我教过那么多学生,就没见过你这样的,怎么教都教不会。你让我说你什么好!.”教师也开始追究学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一定是一个能读懂孩子的教师。《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让孩子学习什么样的数学?这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去思索、去探索。我想应该是带有“数学味”的数学.那么什么是有“数学味”的数学?  相似文献   

20.
表扬的力量     
每一个孩子的心灵的天空,都飞翔着梦想的精灵。给学生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这是撒向学生心田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让我们深入到学生中去,俯下身来,学会倾听。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你就会发现,其时每一个孩子都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