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V1着V2”这个结构中充当V1的词语很复杂,通过对V1构成成分的考察,对其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N1V1V1给N2V2V2”是一种具有委婉表达功能的常用口语格式,基本语义是说话者委婉地请求N1去做N2希望获知的某事。该格式在句法结构上是一个兼语句,“给”是该格式作为兼语句的标记,可以隐现但语义上必不可少,是连接“N1V1V1”和“N2V2V2”的关键。格式中两个动词重叠本身具有的委婉表达功能加上其出现在祈使句语境中,使该格式在语用上最具委婉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3.
"V1着V2"是汉语中一个很常见并富有特色的短语结构。但是就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人们对这个短语结构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针对这一现状,本文试从"V1着V2"结构复杂化这个角度进行描述和分析,以丰富对"V1着V2"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V1着V2”构成的动词性短语,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同时从V1的语义特征及V1、V2的语义关系着手,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认为只有当V1为“留存、催促”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连动式,当V1为“期盼、准备”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动宾式,其他都是状中式。从句法关系来看,“V1着V2”结构中状中式应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5.
“V着V”结构的意义关系及结构中“V”的语义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讨论“V1着V2”构成的动词性短语,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同时从V1的语义特征及V1、V2的语义关系着手,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认为只有当V1为“留存、催促”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连动式,当V1为“期盼、准备”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动宾式,其他都是状中式。从句法关系来看,“V1着V2”结构中状中式应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配价语法理论,结合成分移位的分析方法,对“V1P+V1+得+MC”结构中“V1P”的动词V1省略情况进行分析,并尝试归纳出该动词省略所需的前提和条件;此外,还探讨了该结构中动词、论元、情态补语之间的语法语义关系;最后一部分针对“V1P+V1+得+MC”结构动词省略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教授提出了个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汤景鑫 《现代语文》2009,(10):46-48
本文从配价语法、语义指向和语音特征等角度对“N1+V1V2+N2”句式进行了分析,讨论能使其产生“致使”意义的制约条件,并分情况讨论了V1V2可能有的配价组合方式,得出了“N1+V1V2+N2”结构只有在V2是一价动词时才能够产生“致使”义。  相似文献   

8.
动词重现紧缩句是汉语中具有独特价值的句法结构。在考察“V1也V1P”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的不对称现象、结构中后现动词带宾语与带状语、补语的不对称现象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解释不对称性;分析与结构相关的标记模式及“V1也V1P”结构不对称的显著性。为进一步研究动词重现紧缩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动词重现紧缩句是汉语中具有独特价值的句法结构。在考察“V1也V1P”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的不对称现象、结构中后现动词带宾语与带状语、补语的不对称现象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解释不对称性;分析与结构相关的标记模式及“V1也V1P”结构不对称的显著性。为进一步研究动词重现紧缩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旨在分析汉语连动结构“V1着V2”的有界性,并探究其有界性程度。以往研究主要是关注该结构的结构描写、理论依据和语法功能,很少探究有界性方面的问题。该研究基于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中所收集的193例语料。根据V2的特点将这些语料分为四类,每一类连动结构的有界性分析都参照认知语言学中的心理扫描理论进行。分析显示,同时结合顺序扫描和总体扫描可以对连动结构“V1着V2”进行有界性分析,该结构内部的四个子类中存在层级性;这类连动结构的有界性程度取决于所研究的词组属于哪个子类。  相似文献   

11.
先秦汉语中“V1而不是V2”是一种常见结构形式,其变化格式有“动 动”,“动 形”,“形 形”,“名 名”等不同类型;V1与V2之间的意义关系也多种多样,有同义关系、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等;其语法功能相当于一个词组,可作主语、谓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2.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V+O1)+O2”结构中的动宾动词“V+O1”是由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动宾短语发展演变而来的,这些动宾短语经过结构上的凝固,意义上的融合、磨损,然后在较高使用频率的推动下,完成其词化过程,固化为动宾动词。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绝大多数"V1 O V2"格式还是不能看作动结式,至少不能是是典型的动结式;此期也出现了少数可视为动结式的"V1 O V2"结构,主要是考虑到这类用例中,后项动词直接且只与前项动词发生关系,而与施事主语没有"支配--被支配"关系.  相似文献   

14.
“N1V1V1给N2V2V2”是一种具有委婉表达功能的常用口语格式,基本语义是说话者委婉地请求N1去做N2希望获知的某事。该格式在句法结构上是一个兼语句,“给”是该格式作为兼语句的标记,可以隐现但语义上必不可少,是连接“N1V1V1”和“N2V2V2”的关键。格式中两个动词重叠本身具有的委婉表达功能加上其出现在祈使句语境中,使该格式在语用上最具委婉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竹溪话中有"V人子"的语言现象,它的整个结构表达的是一种自感义,即说话者的一种消极的、不愉快的、不舒适的感受.本文从竹溪话的这一语言现象入手,考察了其他方言中这种表自感义的"V人""V人子",认为普通义的"V人"、自感义的"V人"、自感义的"V人子"三者的语法性质并不相同,它们构成了一个由词组到词的连续统,由共时分布构成的这一连续统也反映了其历时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看、想、说、听"可以构成"V来"与"V起来"两个结构体,学界对这两个结构体可以作为插入语的观点基本达成共识,一些工具书中对"V来"与"V起来"的解释相差无几,甚至存在互释的情况。本文将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来探索"V来"与"V起来"结构的异同:一、历时平面中"V来"与"V起来"形成的先后及推衍关系;二、共时平面中两个结构式在具体语言使用中表达功用上的差异及原因理据。  相似文献   

17.
史亚辉 《海外英语》2014,(19):249-251
旨在分析汉语连动结构"V1着V2"的有界性,并探究其有界性程度。以往研究主要是关注该结构的结构描写、理论依据和语法功能,很少探究有界性方面的问题。该研究基于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中所收集的193例语料。根据V2的特点将这些语料分为四类,每一类连动结构的有界性分析都参照认知语言学中的心理扫描理论进行。分析显示,同时结合顺序扫描和总体扫描可以对连动结构"V1着V2"进行有界性分析,该结构内部的四个子类中存在层级性;这类连动结构的有界性程度取决于所研究的词组属于哪个子类。  相似文献   

18.
郑芩 《文教资料》2013,(32):160-162
“爱VSV”构式是汉语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构式。文章以句法为切入点。从句法构成、句法功能这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了“爱VSV”构式。“爱V不V”构式由两个固定不变的常项“爱”、“不”和一个变项“V”构成。常项动词“爱”表示个人主观意愿;常项副词“不”是对行为发出者或说话者主观意愿的否定;变项动词“V”以不带宾语的单音节动作性、自主性动词为主。“爱V不V”构式的句法功能较为丰富,它既可以充当单句的句法成分,又可以单独成句或作为分句,而且不同的句法功能还在使用频率和语义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V不V"和"V没V"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比较高,能够进入这两种格式的动词性短语有一定的限制,"V"为双音节成分的时候还常常有变式。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对汉语教学以及日常言语交际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大量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对V成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尤其是对V进行了分类描写,然后,再对V成结构的语法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能否进入V成结构的V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