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生态消费意识极为淡薄。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现象在于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等多方面原因。本文重在对高校教育机制的缺失进行分析,从如何加大生态消费的教育力度,加大生态消费的宣传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消费主题活动、健全生态消费约束制度等方面探析构建当代大学生生态消费观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对海南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是:该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与浙江、安徽两省大学生相比,处中上等水平;体育消费结构以体育实物型消费为主;该校大学生参与性体育消费方式以跑步和球类运动为主;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收入水平及学校的体育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和大学的育人成效。大学生的消费多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制约,并呈消费活动逐渐增加的多元化趋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其生态文化意识,文章意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生态消费观,为构建科学、合理、生态化的消费模式奠定基础,为大学教育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南京师大仙林校区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管窥和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与消费结构以基本食宿为主,但更注重个性化;学习消费投入不断增加;通讯消费更加普及化;娱乐休闲消费凸显社会热点;人情消费活跃上升;恋爱消费愈演愈烈。廓清了大学生消费中的四大误区:媚俗消费观;高消费;攀比消费;消费个人私事论。提出对大学生消费进行引导的五点建议:树立正确观念、崇尚科学消费:提倡艰苦奋斗、不忘勤俭节约;教师身先垂范、家长适度供给;普及信用知识、加强诚信教育;提倡自强自立、广开勤工助学渠道,以此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5.
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针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内容与特点,用包含正反两个问题的开放式问卷,对内江师范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共76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再采用统一编码,进行内容分析。调查分析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了从传统的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变的趋势。在人生价值手段上强调良好的人际环境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人生价值目标上注重个人与家庭并兼顾他人与国家,反映出奉献与索取、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并重的思想倾向,具有较大的短浅性、狭隘性、功利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生态忧患意识、生态责任意识、生态参与意识、生态节约意识、生态消费意识及生态法制意识的描述和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总体上较过去有所提升,但在具体指标上如性别、学历、政治面貌、专业性质、专业类别、院校层次等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2004年年底发布的《2004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通过对将近1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他们每学期的平均支出为4819元,经常性负债消费的大学生比例超过10%,他们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报告同时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学习消费外,用于网络通信、交际、非正规学历考试培训、旅游等方面的消费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在自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消费理念和模式的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全球性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导致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型是生态消费提出的背景,异化消费批判理论、生态伦理学和生态经济学是其理论基础。生态消费是在与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比较中揭示含义与特征的,是作为一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与自然良性互动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建构生态消费模式不仅是对传统消费模式的突破,也是生态消费理念在现实中的必然展开。在当代系统研究生态消费具有重要的建构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和负责任的消费,是消费者意识到环境问题之后对实现够买目的和减少环境损耗的有效兼顾。绿色消费反映了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对生态文明的深层认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他们既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消费主体,由于他们受教育程度较高,易于接受先进的理念,一旦他们具备了绿色消费的意识,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消费行为,还会辐射到周围的父母、同学、朋友及社区,从而直接或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  相似文献   

10.
任思婳 《大学教育》2013,(15):32-33
由于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及社会环境与父辈显著不同,其思想、道德、心理出现了新的变化,容易导致价值观取向混乱、思想困惑、道德错位、心理适应能力差等情况。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这些现实问题,必须加强相应的教育,改变教育模式,才能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总消费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在当代的大学教育中,应当重视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对其消费行为直至价值取向的影响。本文以2005年10月对云南省大学的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对云南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认为云南省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是理性的,消费趋势是正常的,但是他们在消费的行为过程中也存在着部分和价值观密切联系的问题,有必要通过高校的有关教育途径,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消费引导。  相似文献   

12.
汉、藏、维吾尔族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各民族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都较高,但还存在着种种民族差异,研究确证了化是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变量,具体包括民族化、宗教、教养方式、价值观和生态环境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绿色消费作为生态文明背景下一种新的消费选择和消费方式,是消费理念的一次生态转型。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殊消费群体,引导其树立自觉的绿色消费观念对于促进社会消费风气的有效净化和社会消费环境的合理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阐释绿色消费观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育的优势、意义、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缘由,并从理论教育引领、校园文化熏陶、消费实践强化等三个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体育文化近年来成为体育学界研究的热点,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逐渐被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在深入分析体育文化内涵结构的基础上,对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功能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学体育精神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大学制度文化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土壤和创新思维;大学物质文化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和谐的生态环境和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和数据分析法,通过对部分大学生消费观的分析,发现被调查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比较合理,各项消费分布较均匀,他们有一定的财商,时消费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基础上,注重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会通过享乐消费来减压,注重劳逸结合,但并非如外界想象的那样注重吃喝玩乐.此外,由于大部分学生以在食堂用餐为主,食堂服务质童应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改善.从城乡的消费结构来看,农村学生的消费较城市学生消费要少,应该引起学校、政府的重视,如给品学兼优者或家庭困难者提供奖励、补助等.  相似文献   

16.
生态外语教学观的基本理论基础是生态语言学。生态语言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学科,是由语言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生态外语教学观遵循语言习得的本质强调外语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因素,这些因素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正确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分配教学资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的失衡现象,探讨了生态外语教学观的产生及其基本观点,提出了运用生态外语教学理论从优化教学模式、整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来优化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开放式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生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生态意识的现状与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公共基础性生态学课程的建设;要充分发挥“两课”和文学类课程的教学优势,进行生态价值观渗透和生态意识的培养;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态环保社会调研实践活动;要切实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和数理统计,对泉州经贸学院的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学院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观念、意识和体育消费结构,并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合理引导高职学生的体育消费.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符号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认识世界的理论视野和思维方式,成为一种分析认识和建构身份的工具。它让大学生的自我身份认同建立在虚无缥缈的符号上面,促使大学生不断陷入寻找身份的焦虑之中,并最终引发身份认同危机。对此,应该从他者建构和自我建构入手,以自我反思为根本,以自我实现为旨向来营造生态的大学消费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消费道德和社会责任,重塑大学生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