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文的结尾     
诸子语 《阅读》2012,(12):20-21
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时,你有没有注意结尾呢?其实,课文的结尾形式多样,含义深刻,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那么,课文的结尾一般有哪些特点呢? 概括全文 课文《九寨沟》是这样结尾的:“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就是对课文主要内容——九寨沟自然美景的总结概括。再比如课文《开天辟地》,“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一结尾也是对全文的总括。  相似文献   

2.
李忠平 《阅读》2013,(23):18-20
同学们,在我们学习阅读的语文书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课文很多,比如:《郑成功》《轮椅上的霍金》《钱学森》《鞋匠的儿子》等等。这些课文都是以人物描写为主,常常借助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及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阅读这些描写人物的课文时,我们要留意这些描写。特别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书时品读、感悟人物的语言有助于  相似文献   

3.
学习了《鞋匠的儿子》之后,六(4)班掀起了一股读林肯故事的热潮。听,一场“我眼中的林肯“交流会开始了。一起来听听吧——学生甲:目光敏锐的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偶然发现《智慧》杂志很有创意,就吩咐秘书订了一份。一天,林肯顺手拿起杂志翻阅起来,翻着翻着,发现杂志中间有几  相似文献   

4.
感悟创新     
张俊勇 《阅读》2010,(3):16-17
《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结尾寓意深刻,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仔细品味。  相似文献   

5.
《论读书》是弗朗西斯.培根《论说文集》中的不朽之作,王佐良之译文更可谓是经典译作,堪与培根的原文媲美。本文对培根原文和王佐良译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省略、重复和语言节奏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英文修辞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儿子与情人》被认为是大卫·劳伦斯早期经典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大母神"形象是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中典型的女性原型,具有"天使"与"恶魔"两种截然相反的内涵。本文从"大母神"形象出发,对《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莫瑞尔太太进行解读,分析"大母神"莫瑞尔太太在整个家庭中的双重体现,揭示了其个人悲剧及家庭悲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谷海 《阅读》2007,(9):18-19
《爱之链》这篇课文涌动着爱之潮:爱,感动着老妇人——因为,乔依帮助了她;爱,感动着女店主——因为,老妇人帮助了女店主;爱,还在继续延伸,犹如一条不断的链条……"同学们,假如,让你从课文中选取一个最为难忘的镜头,把它珍藏  相似文献   

8.
生态批评关注文学文本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生态意识是阿来作品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通过文本细读,用生态批评来解读《蘑菇圈》,从生态之美、生态之危、生态之思三个维度挖掘《蘑菇圈》的生态内涵,进一步得出《蘑菇圈》作为生态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机村从生态和谐逐渐走向生态崩坏,生态危机背后是人心的危机,《蘑菇圈》对生态家园的呼唤背后是对良善人心的深切呼唤。  相似文献   

9.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文学爱情作品的绝美之作,成为一代一又代人心中的爱情绝唱。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虽是以死结尾的悲剧,但他们的死护卫了爱情、宣扬了自由、平息了两家世代的仇恨,成为永恒。《呼啸山庄》也是一部以死结尾的爱情悲剧,却是一部男主人公带着爱恨报复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剧。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爱情主题和人物的对比,试图更好地挖掘作品中所隐含的爱情真谛。  相似文献   

10.
万进 《阅读》2010,(10):16-17
万老师 您好!课文《牛郎织女》的结尾这样写道:“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也似乎少了许多,据说它们都到天河那儿搭桥去了。”  相似文献   

11.
《卜居》当为屈原所著,在《惜诵》、《离骚》之后,其结尾充分发泄难以压抑的愤懑,非“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的来历者是写不出来的。《渔父》最后一句的同情既在渔父而不在屈原,说明其作者应是楚国避世之士而非屈原,且通篇难以见到屈原的创作个性和富于感情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发生过两起父亲责打儿子事件。一是贾政拷打宝玉,二是贾赦杖责贾琏。这是两场不同缘起,不同方式,不同目的,不同结果的恶作剧。其间蕴藏着贾府由盛转衰之必然性的深层原因与写作深意。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诗词是语言文字美学的集大成者。对于诗词的英译,如何再现原文中的审美信息不仅是译者面临的一道严肃考题,也是翻译美学关注的中心。以宋词《声声慢》为例,两位译者在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分别从音韵、词意、形式和意境四个审美角度对原词进行了阐释.均最大限度地在译文中传递了原词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4.
金立义 《阅读》2012,(9):16-17
苏教版第11册第8课《爱之链》记叙了失业工人乔依在一个寒冷的黄昏无偿帮助老妇人修车,老妇人受他的影响又去帮助女店主,谱写了一曲感人的爱心传递之歌。文章的结尾出人意料老妇人帮助的女店主竟然是乔依的妻子。这样的结尾虽然令人感到意外,却给人温暖,让人欣慰。这仅仅是巧合吗?显然不是。是作者的独运匠心,精心布局。  相似文献   

15.
伊莱恩·肖瓦尔特是美国女性主义批评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美国女性主义文论之母",所著的《她们自己的文学》是一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的女性主义文献,其熠熠生辉的女性主义思想尤为促进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进步。对肖瓦尔特的《她们自己的文学》与其女性主义思想进行研究是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丰富与拓展。  相似文献   

16.
《阅读》2007,(2):6-8
亲爱的同学们,当本期《阅读》快乐地飞向你们身边的时候,迎接新年的钟声也悠扬地飘荡在我们耳边,飘进了我们心里,多么喜庆、热烈;多么美好、温馨。带着愉快,带着憧憬,叮当姐姐向你们推荐1908年出版,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创作,我国著名翻译家任溶溶翻译的经典童话《柳林间的风》。这是作家为他当时七岁的儿子讲的故事。这本书不仅受到许多小孩子的喜欢,而且有更多热爱自然的“大孩子”也非常欣赏并且推崇它。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写信告诉作家,他一口气将故事读了三遍。打开这本书的扉页,宛如打开了自家的大门。迈开脚步,一步跨进自然的大草原,带上你的幽默感和想象力,有趣又惊奇的探险活动开始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主观化对等理论为框架,从主观性识解的辖域与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四个主要维度出发,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种英译本为例,分析译文是否实现了与原文的"主观化对等",发现原文和译文间的识解方式大多一致但也存在转换。  相似文献   

18.
与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研究相比,作为学者的鲁迅研究亟须进行。2008年鲁迅与学术研究主要在四个向度展开:对于"抄袭"公案的考辨、对于《中国小说史略》的批评与指正、对于《汉文学史纲要》的阐发和对于《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朱志军 《阅读》2014,(47):17-17
<正>同学们,读了课文《学与问》,"叙述"和"议论"这两兄弟可得意了,让我们来听听他们说些什么吧!叙述:议论老弟,《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主要告诉我们求学问要靠"勤学好问"的道理。议论:可不是嘛,课文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叙述:是啊,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就是我俩的出色合作——夹叙夹议。议论:叙述大哥,说到这儿,我还得感谢你呢。你看,课  相似文献   

20.
处处流真情     
翟和喜 《阅读》2013,(31):16-17
王粉华在班级QQ里留言:读完课文《钱学森》后,我完全被他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所震撼,他内心喷涌出的炽热爱国情,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激动与兴奋。课文多角度表达了钱学森的爱国之情。我把和同学们在QQ里讨论的内容呈现给大家,供大家思考。翟明浩:首先是心理活动传真情,如"想到前方就是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