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适自述     
《全国新书目》2014,(10):21-22
内容简介《胡适自述》是胡适生前唯一亲笔撰写的记录其早年经历和心路历程的自传,也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在本书中,胡适回顾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全面总结了自己早年的心路成长历程。《胡适自述》是胡适先生与自己的过去进行的“心灵对话”,读《胡适自述》我们可以从中感受胡适先生特有的睿智、幽默与文化气质,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真实的胡适,特别是胡适青少年时代的心路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2.
赵星 《新闻传播》2011,(3):27-28
本文以胡适一生的办报实践为线索,梳理了胡适主创以及参与创办的报刊,关注于不同时期,胡适在争取言论自由方面做出的努力,试图对其一生在新闻传播方面的思想和行动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3.
刘杰 《大观周刊》2013,(1):21-21
国内外关于胡适的美学论文至今理论方面不多,而且大多论述也不够深刻,贵州大学黄贵娥的论文《在平民经验中建构审美的屋宇—胡适平民化美学思想研究》是其中优秀的一篇。胡适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一直被人忽略的美学思想,所以笔者准备深入研究胡适的美学思想,特别是诗学美学思想。虽然胡适没有在众多著作中直接涉及有关美学的问题,但在笔者看来,正是胡适所着重对于美学原理用于实际生活的分析,才给美学问题的讨论留下了哲学层面的空阅和视角。依据笔者对胡适美学的分析,胡适指出有效审美首要的特性即自由,自由意味着重视个体的全面发展。正是这个层面,笔者肯定了胡适在某种程度上探讨了有关美学的问题。美学如果不能很好的与具体的体裁结合起来,那么就会流于空泛。现在我们提到中国的美学,很多人会自然的联想到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朱光潜等等。这些人注重引进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美学产生有史以来的最大重视。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手之一,振臂一呼“少年成则中国成,少年兴则中国兴”,更是将自身关于审美教育的感受和经验融入到自己的著作和演讲集当中,使其美学思想有深入发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晓蓓 《云南档案》2007,23(4):38-39
本文通过胡适对档案文献的查找收集、史料审定和文献加工三个方面,对胡适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得出胡适对于档案文献的重视与其“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一治学方法论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胡适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反动政治立场是众所周知的。对他的资产阶级学术观点过去进行过批判,这个批判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令人感到不够的地方,是过去一提到胡适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方面的工作,往往予以全盘否定,缺少分析的态度。胡适对近代图书馆的作用、任务、藏书建设、目录编制、工具书使用等方面有不少值得注意的见解,以往人们绝少  相似文献   

6.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7月5日,胡适回国抵达上海,7月29日回到北平,9月20日正式接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回国,在知识分子中、在中共方面引起一些反响。胡绳于1946年8月发表《新文化运动的根、枝叶和所需要的阳光——为欢迎胡适先生回国而作》。  相似文献   

7.
《胡适文存》收录了胡适自1911年至1935年间发表过的大部分文章,是其学术思想的精华。近年来,国内欣起一股“重新评价胡适”的热浪,迄今为止,研究胡适的文章已达2000多篇,但在胡适著作版本的研究方面,却几乎是空白。故而,本文拟就《胡适文存》的版本情况作一简略述介,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8.
胡适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体现于对档案文献价值的认识、档案史料收集、整理、鉴辨及编纂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正确看待胡适档案文献编纂思想,对今天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胡适对档案文献的查找收集、史料审定和文献加工三个方面,对胡适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得出胡适对于档案文献的重视与其“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一治学方法论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胡适一生学识渊博,在众多领域都颇有建树。胡适在几十年的报刊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报刊理念。其中,"独立"是胡适报刊理念的一个核心,它包括三个方面:身份、言论独立;精神独立;经济独立。  相似文献   

11.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7月5日,胡适回国抵达上海,7月29日回到北平,9月20日正式接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回国,在知识分子中、在中共方面引起一些反响.胡绳于1946年8月发表<新文化运动的根、枝叶和所需要的阳光--为欢迎胡适先生回国而作>.文章认为,胡适是一个"有贡献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学者",是一个"历史上有功绩,而又不与朽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学者","在人民心上总是能保持受尊敬的地位的".  相似文献   

12.
汪碧宇 《兰台世界》2005,(6):110-111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他在史学、文学和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胡适的档案史料思想主要受两个方面影响:一是中国传统的历史哲学知识,二是多年国外学习和生活经历。他的档案思想既蕴  相似文献   

13.
史飞翔 《湖北档案》2012,(12):40-41
作为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代表人物,徐复观和胡适之间的思想分歧可谓由来已久。与胡适的西化思想不同,徐复观在学术上秉承其师熊十力,崇宋学贬汉学,重义理轻考证,对近三百余年学术史,从清代朴学以至民国新考据学派,皆极表轻蔑,尤以胡适及傅斯年的史语所为敌。对于胡适倡导的科学方法徐复观大加鞭挞。说什么"今人所谈的科学方法,应用到文史方面,实际还未跳出清考据的范围一步,其不足以治思想史。  相似文献   

14.
刘杰 《大观周刊》2013,(1):19-19
胡适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他的白话诗的创作,而当时大家所达成的共识便是胡适的《谈新诗》是诗的创作与批评的金科玉律,而且胡适补充到,不仅仅是白话诗,它是一切诗的标准。由此可以看出,胡适在新诗的创作和新诗的理论方面的地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月31日,胡适拿到了赴美签证。4月1日,胡适与长子胡祖望应邀到老乡胡洪开家(上海"胡开文笔墨庄"老板)吃饭。饭后,父子就此分手。胡祖望先去了台湾,随即去了泰国曼谷。胡适则准备起程前往美国。此后三天,胡适在上海将必须处理的事情作了处  相似文献   

16.
叶新 《出版史料》2010,(2):72-72
了解商务印书馆历史的人都知道,胡适与其有一段不小的因缘。“五四”运动以后,商务印书馆曾想让胡适来当编译所长,胡适来馆考察过,最后推荐王云五代之。晚年的胡适曾对商务印书馆作过很高的评价。《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胡颂平编著,新星出版社)曾记载1961年2月胡适与秘书胡颂平的一段谈话,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一代学术大师胡适在古籍索引编制方面的思想观点及所做的实际工作,探讨了胡适对我国早期的古籍索引编制所做出的贡献及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叶新 《出版史料》2008,(1):113-113
了解商务印书馆历史的人都知道,胡适与商务印书馆有一段不小的因缘。五四运动以后,商务印书馆曾想让胡适来当编译所长,胡适来馆考察过,最后推荐王云五代之。晚年的胡适曾对商务印书馆作过很高的评价。《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胡颂平编著,新星出版社)曾记载1961年2月胡适与秘书胡颂平的一段谈话,谈及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影印古籍的贡献,辑录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胡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和哲学家,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袖人物之一.胡适先生博学多才,思维活跃,不但在中国儒学、哲学、古典文学、禅宗等方面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而且在外国文学翻译方面也积极开展各种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胡适的序跋     
胡适的序跋孙郁对于胡适的思想倾向和为人,学界已有定论。然其治学之道,是别具一格的。胡适的名气大,“五四”后,因倡导白话文而称世一时,人缘又好,故请他做序的人颇多。胡适写序跋,不像梁启超、陈独秀那样领袖气,而是温和地叙述,娓娓道来,有时竟把序写成了篇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