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舆论监督报道对社会的各种丑态和劣行公开揭露,进行曝光,是深受读者欢迎、社会效果强烈的一种新闻形式。在邪恶面前,敢讲真话,敢揭露实情,敢主持正义,这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与正义感,需要有勇气和锐气。但是,舆论监督又是一件担风险的事,一不小心,麻烦便惹上身,它常常弄得记者、编辑自己好尴尬。 一、虎头蛇尾的批评报道。批评报道常常出现几种情况:一是千辛万苦采访写稿,却一朝“胎死腹中”;二是本应“打连发”的,射出一粒子弹后就没了下文;三是登场时唱“黑脸”,收场时无奈唱“红脸”。特别是第三种情况使记者尴尬,此时言…  相似文献   

2.
刘熙 《新闻知识》2002,(1):34-36
近年来,现代社会的新闻媒体在从事新闻报道中,努力运用舆论监督的重要功能,在促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舆论监督过程中经常引发出许多的新闻官司,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被报道对象以侵权为由推上被告席的事件亦屡见不鲜。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作到既顺利实施媒介的舆论监督作用,同时又能有效地预防新闻官司的发生呢?笔者从事法制新闻工作二十余年,下面结合自身经历,就新闻官司的成因及预防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达到“防患于未然”之目的。一、新闻的虚假性与新闻官司“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因舆论监督而导致的新闻官司也在增多。目前情况看,新闻官司呈现逐渐上升趋势。那么,新闻舆论监督究竟该怎么搞?笔者认为,在舆论监督中,记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新闻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闻媒体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揭露,都是实施舆论监督。然而频频不断的新闻官司,却使媒体陷入了两难境地。据悉,全国的新闻官司10年间已达到7500起,媒体败诉率达35%以上。新闻媒体因刊发批评报道吃官司甚至败诉,不仅削弱了批评报道的战斗力,而且损害了新闻记和媒体的信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在实施舆论监督时避免“吃官司”呢?  相似文献   

5.
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国的舆论监督有了很大进展,许多新闻传媒及其工作人员,为了维护公众利益和法律尊严,坚持运用舆论监督手段,对党内及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进行揭露批评,以扬善抑恶,扶正祛邪。但由于种种原因,新闻工作者及其新闻载体因此也被卷入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6.
中宣部于1989年3月6日在关于转发《中宣部新闻研修班研讨纪要》的通知中指出:“揭露性的报道不要为揭露而揭露,而要着眼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新闻舆论监督不是为批评而批评,其目的在于帮助被批评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促进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舆论监督要坚持促进解决问题的原则,注重社会效果。为使舆论监督取得好的社会效果,就要根据实际情  相似文献   

7.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逐渐反映出来.社会政治生活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广大观众听众关注的“焦点”。面对新形势的要求.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探索改进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新途径的道路上.如何运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监督权,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功能,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合理使用舆论监督这一有力武器.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揭露消极腐败以及社会丑恶现象.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的大问颗。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报道以大量事实来揭露腐败、抨击邪恶,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针砭贪官污吏的丑行。人们喜欢看舆论监督报道,媒体也因此提高了权威性、指导性、战斗性、可读性。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的监督,是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的一种形式。新闻舆论监督作为媒体重要职能之一,新闻工作者应拿起舆论监督的武器,旗帜鲜明地揭露社会丑恶,批评不良风气,弘扬正气,并且发挥新闻舆论监  相似文献   

9.
《新闻导刊》2005,(1):37-37
舆论监督易惹新闻官司。新闻官司让很多记者和新闻单位叫苦不迭,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取证。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新闻侵权诉讼(即我们习惯所称的新闻官 司)的增多,新闻传媒感受的压力也倍增。虽说媒体当被告已经司空见惯,但打官司肯定要牵制很大的人力、物力。一旦败诉,还要承受较大的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导致新闻传媒行动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从而极大地限制新闻传媒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如何搞好舆论监督又能防范新闻官司,成为传媒面临的共同难题。 多年来处理新闻官司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防范官司的关键是传媒行业自律,包括新闻自律和经营自律。也就是说,传媒自律是以健全的自身机制对自己的职业活动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和森 《新闻知识》2001,(12):37-37
近年来,新闻媒体针对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和行为,通过实施舆论监督,确实收到了弘扬正气、鞭笞邪恶的社会效果,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的新闻官司。这一方面反映了公民维权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暴露了对新闻舆论监督保护的不足,同时也说明了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自我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作为媒体本身,在实施舆论监督的同时,更需要自觉地开展自我监督,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揭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系舆论监督的目的,在于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督促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促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增强党和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亲和力,而不是跟哪…  相似文献   

12.
正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从上世纪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渐次规范的过程。新闻舆论监督已成为影响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新闻舆论监督在运作过程中,既受政治、人文环境的制约,又受到法律、道德的约束,如若不慎,就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至会引发新闻官司。要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把握好三个"度",才能达到既抨击丑恶和不良现象,又能促进工作推动发展"帮忙不添乱"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业迅猛发展,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日益增强,揭露性的曝光新闻,批评性和问题性报道越来越多,并使这种社会新闻成为媒体间激烈竞争和角逐的重要阵地。这当然是好事,但是由此因一些新闻报道的失误引来的官司和纠纷也明显多起来。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它绝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属于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新闻媒体承担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文明的进步,法治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手段,新闻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与法治建设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以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在推动立法、监督执法、促进司法改革、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等方面,对我国的法治建设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近年来,有关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事件也日益增多“,新闻官司”时常出现。这一系列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新闻自由应当遵循什么样的活动规范,新闻舆论监督应当在一个什么样的框架内进行。这些,必然就涉及到新闻舆论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舆论 监督对端正党风、匡正时弊、严肃法纪、反腐倡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在依法治国的今天,让新闻舆论监督法制化,更有着深远的意认。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媒体发生的新闻官司越来越多。面对新闻官司的挑战,如何保障和规范新闻舆论监督并使之法制化,已成为势在必行之事。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尹超  尹增刚 《青年记者》2006,3(9):59-6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明的进步,法治在社会生活中也逐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勿庸置疑,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手段,新闻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与法治建设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以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在推动立法、监督执法、促进司法改革(甚至司法公正)、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等等方面,对我国的法治建设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近年来有关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事件也日益增加,“新闻官司”(新闻侵权诉讼)时常出现,“媒介审判”①对司法审判也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17.
鲁兰洲 《新闻实践》2005,(12):16-17
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个重要方面,是社会民主的重要环节。新闻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主体。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监督在本质上并不是新闻媒体的监督,而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事务的监督。这种监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的条件下,舆论监督在揭露腐败、违法犯罪和社会不良现象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8.
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批评报道,目的不是置人于死地,图一时之快,以此来追求轰动效应,而是通过舆论监督来促使问题的公正解决,让社会更加和谐。笔者认为,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时记者要三思而后行,不能不负责任地有闻必录,见风就是雨。新闻舆论监督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与人为善,力求达到正面的社会效果。一、新闻舆论监督见风就是雨现象新闻舆论监督既可以是媒体对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也可以是媒体对社会上一切不良现象的揭露和批评。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5,(1):80-80
边长勇在《新闻传播》杂志2004年第11期上撰说,舆论监督易惹新闻官司。新闻官司让很多记和新闻单位叫苦不迭,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取证。  相似文献   

20.
监督是新闻舆论的基本功能之一。积极有效的舆论监督不仅能对国家政权和政府行为进行制约,还能对公众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明显地体现在新闻媒体的批评、揭露报道之中。正是因为批评、揭露报道具有明显的、强烈的监督特性,久而久之,业内人士便把舆论监督与批评、揭露报道画了等号,使舆论的监督功能狭义化了。笔者认为,舆论监督功能应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去认识。换句话说,舆论监督功能具有“显性”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