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武术》2006,(1):T0001-T0001
1949年5月出生,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十九世,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现任河南省武协副主席,温县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主要著作有《陈氏太极拳械汇宗》《陈氏太极拳养生功》《中国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术》等,其中许多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到美国、日本、西班牙、韩国、法国等国家。  相似文献   

2.
陈永福1951年出生于西安市,祖籍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二十世。解放前因战争和天灾频发,很多陈家沟人都辗转定居西安,其中有很多太极拳名家。练太极拳已是  相似文献   

3.
陈正雷,1949年5月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温县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中国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总教练,河南太极体育健身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1995年当选“中华武林百杰十大武术名师”。  相似文献   

4.
<正>一、绪论2020年12月17日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及陈氏太极拳传统架(功夫架)拳谱(动作名称),是太极拳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双英破敌"说的是陈家沟陈恂如、陈申如兄弟,以过人的功夫和智慧,勇斗强盗土匪的故事.陈恂如、陈申如是陈家沟陈氏第十一世陈所乐的一对孪生子.这个故事在清康熙年间被编为戏剧,广泛流传,一直传唱至民国末年,在太极拳发源地温县一带家喻户晓流传至今.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著名的陈氏太极拳大师、全国优秀武术辅导员陈立宪给学生们讲...  相似文献   

6.
陈氏太极拳源流若干问题徵信录李季芳陈陈氏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拳术承先启后的一支重要派系,它发祥于河南温县陈家沟。后经杨露禅(1799-1872)、武禹襄(1812-1880)、吴泉(1870-1942)等人的继承创新,发展出架势上各具特点的”杨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7.
于志钧 《武当》2007,(12):26-28
太极拳是谁发明的?这是中国武术史上的一大悬案。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唐豪投枪,说: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世陈王廷创造的。从此,一场太极拳源流之争,在武术界掀起。1959年,唐豪殁,顾留馨继之,1964年顾留馨以唐豪、顾留  相似文献   

8.
陈式太极拳发祥地——河南温县陈家沟,流传着两句朴素而又贴切的拳谚:“如想练好拳,首先圈练圆”;“要想拳练好,必须圈练小”。虽然是两句极为普通的谚语,却道出了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与前提,又道出了阶段过渡升华的原则。由此可见,陈氏太极拳运动既要有全身划圈锻练的表现,又要有以圈大小程度  相似文献   

9.
英语宝典     
《中华武术》2007,(8):64-64
公司是由中国温县陈家沟陈氏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中国武术八段、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杰出传承人陈正雷大师及夫人路丽丽女士发起成立。现任总经理陈斌系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率领公司以"弘扬太极,造福人类"为己任,倾力挖掘、整理、开发太极文化遗产,传播、光大太极文化。公司现经营陈正雷大师全部著作、VCD、DVD教学光盘及陈正雷大师监制的各种器械、服装、练功鞋、纪念品等。  相似文献   

10.
《武当》2012,(8):2
蒋勇,原名蒋禄贵,四川成都人,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系毕业。中国武术七段,国家级武术段位制考评员、国家一级武术教练、一级武术裁判、一级运动员(武士)、四川省武术协会委员、四川省武术协会段位制工作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武术协会综合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南省温县太极拳研究院副院长,四川省武协王树田武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老体协太板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武术运动协会常委、副秘书长,四川亿加科技  相似文献   

11.
6月23日下午,由河南省体育局、河南省文化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南省武术协会、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陈家沟太极拳馆承办的太极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在河南省郑州市落下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千名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12.
王永其 《精武》2008,(12):5-5
陈氏太极拳创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据《陈氏家谱》所记:自陈王庭之后,陈家沟历代相传陈氏太极拳,练拳之风盛行,经久不衰且名家辈出,但不外传,直到陈氏十四代陈长兴才传给杨露禅,十五代陈青萍传给武禹襄。经过他们多年的学习、吸收、发展,逐渐演变成现在社会上流传的杨式、吴式、武式、孙式太极拳。但陈氏太极拳则仅在陈家沟,没有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滨 《武当》2008,(8):32-33
一、画像夸饰 1984年7月,全日本太极拳协会《太极》杂志在介绍陈家沟拳师陈小旺谈论太极拳各派历史大致情况时,随文刊登了其携带的底面呈棕黄色的陈王廷与“蒋发”画像照片。陈小旺在照片右上方用毛笔写有“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明末清初太极拳师陈王廷(坐)暨其长工蒋发遗像”,繁简体杂出,共28个汉字。  相似文献   

14.
于志钧 《武当》2014,(1):36-39
太极拳是谁发明的?是中国武术史的重大事件。从20世纪三十年代初,唐豪投枪,说:"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世陈王廷创造的。"从此,一场太极拳源流之争在武术界掀起。1959年,唐豪殁,顾留馨继承唐豪观点。在1964年,顾以唐豪、顾留馨名义出版《太极拳研究》一书,肯定了太极拳为陈王廷所创,并批判张三丰创造太极拳为"仙佛附会"之封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缠法也。提起太极拳,大家必然联系到缠丝劲,缠丝劲是螺旋劲的一种,是太极拳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武术大都讲究螺旋发力,然而缠丝劲作为术语首见于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因其符合太极学说原理,也成了太极拳的标志特征。陈鑫(1849-1929年),字品三,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也是中国近代武术史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2006,(1):F0003-F0003
1963年出生于河南省温县赵堡镇的一个中医和太极拳世家,是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的六世玄孙。8岁从父亲和士英习太极拳.同时学习中医。现任焦作市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温县和式太极拳学会会长、温县太极拳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主要著作有《和式太极拳谱》《简化和式太极拳13式》,以及和式太极拳、剑、刀、棍、推手教学光盘。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问题,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在我国所有的文史武术史料中,也包括由河南温县陈家沟人提供的陈氏古传文献中,并无任何有关陈卜或者陈王庭创太极拳的说法。就是在此以后,除了唐豪、顾留馨出于“考证”之目的,和以陈鑫为代表的陈氏后人为了享受家族殊荣之心态,才共同创造了陈王庭创造太极拳说。然而,由陈家沟陈长兴传给河北永年杨禄禅而形成的杨式太极拳,和由赵堡陈清萍传给河北永年武禹襄而形成的武式太极拳,还有赵堡本系太极拳,以及由杨、武两家分支发展的各式太极拳、武当山本山太极拳和由武当山直接流传于社会的(此指未经王宗岳、蒋发之传递)各家各派太极拳,始终遵循源流的客观性,均宗武当山张三丰创太极拳说。这些说法均有翔实可靠的、相互印证的大量史料文献依据(作者在《武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2001,(3):34-34
陈正雷,1949年5月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现任河南省武术管理中心副主任,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有“太极金刚”之美称,享誉国内外。  相似文献   

19.
郭树勋 《精武》2009,(1):18-19
从一个赢弱的纤纤女子到一个叱咤拳坛的太极拳师;从一个享誉海内外的一代拳师到一个使命感驱使下的太极拳爱好者的管理人;从一个拳师、管理人再到一个已经超越太极拳传授的一般内涵而坚定地走出一条弘扬太极文化、沟通世界友谊、打造陈家沟、温县乃至焦作品牌的代言人,王西安拳法研究会会长、王西安国际陈式太极拳协会秘书长、国家武术六段、国家武术高级教练阎素杰在12年的太极人生中完成了惊人的三级跳。  相似文献   

20.
张志勇 《体育学刊》2004,11(6):52-55
明清时期,由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族人开设的永年太和堂药店,在杨派、武派太极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正是由于太和堂药店的存在,陈派太极拳才能够传播到河北永年,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永年(广府)太极拳的开展,以及陈、杨、武、吴、孙五大流派太极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客观、真实地对清代永年太和堂药店的历史以及河南温县和河北永年两地的太极拳活动进行研究与评价,对清楚地梳理我国太极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科学地解释太极拳继承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