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阐述了磁热效应的基本概念及磁致冷的原理,介绍了磁工质的选择依据,概述了磁致冷材料,特别是室温磁致冷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LaFe11.6Si1.4Bx(x=0.1,0.2,0.3和0.4)系列化合物,通过添加少量的B后,可以明显的缩短退火时间,并且晶格常数随着B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居里温度随着B的增加分别从182K升高到185K,在外加磁场变化为0-1.5T时,等温磁熵变的最大值达到36.1J/kgK(x=0.2)。该系列化合物在B含...  相似文献   

3.
根据热力学知识,分别从磁制冷材料的内能和吉布斯自由能角度出发,比较详细地推导了表征磁制冷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磁熵变(△SM),在等温条件下的理论表达式,研究表明采用两种不同的推导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磁制冷技术具有环保、可靠性好、效率高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新型制冷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磁制冷技术的发展及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磁制冷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弧熔炼方法制备了(Dy1-x Yx)Co2系列合金,并对其结构、相变以及低场磁熵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的加入使材料的晶格常数逐渐减小,同时可以降低其居里温度.通过Arrott曲线分析了材料的相变类型,发现Y的加入没有改变相变类型,仍是一级相变,这使材料保持了较大的低场磁熵变.可调的相变温度、巨大的低场磁熵变表明(Dy1-x Yx)Co2合金在永磁式磁制冷机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简要叙述了磁制冷的基本原理和历史发展。着重阐述了稀土一过渡族金属问化合物Gd—si—Ge系合金及钙钛矿型锰氧化物的磁热效应及其巨磁热效应机理,对高温磁制冷工质材料的研究现状及磁制冷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实验中使用国产2N级金属Gd粉为原料,用电弧熔炼法在氩气气氛中制备了Gd5Si1.8Ge22合金,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超导量子磁强计分析手段对合金的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发现合金没有重现一级磁相变和巨磁热效应,这是由于国产2N级Gd中杂质等因素时磁相变、磁热性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一级磁相变的破坏及磁热效应的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磁氧分析仪在案装置不凝气氧含量测量的应用情况,并着重讲述如何消除复杂介质中的逆磁介质对磁氧分析仪零点的影响,并探讨降低了分析仪连锁回路误动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添加过量的稀土元素La,得到La1.2Fe13-xSix系列化合物在1100摄氏度下短时间退火后形成稳定的Na Zn1 3型结构相。分析还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在Si含量较少时,含有少量的α-Fe相和富镧相。磁性测量表明居里温度随着Si含量的增加由183K近线性的增加到214K,热滞随着Si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各自的居里温度附近观察到由磁场引起的变磁转变特性,且随着Si含量的增加而减弱。磁熵变的最大值随着Si含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Mn掺杂对Er(Co1-xMnx)2合金的晶体结构、相变类型和磁热效应的影响.随着Mn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晶体结构不变,但是晶格常数逐渐增加,同时居里温度逐渐升高.当x≤0.06时,样品的磁相变为一级相变,表现出较大的磁熵变;而x=0.08时,样品经历铁磁到顺磁的二级相变,磁热效应大大降低.在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的临界点x=0.06,样品具有较大的磁熵变,几乎没有磁滞现象.因此,将相变调控到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的临界点是优化磁热效应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铁芯有缝的螺绕环内磁感应强度的计算,阐明安培环路的选择及应用安培环路定理求解磁场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用磁标势法计算了圆电流平面上任意一点的磁感应强度,利用这个结果证明了圆电流平面中心的磁感应强度有极小值,给出了圆环回路的自感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磁学是基础物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近几年的教学中遇到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 ,如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永磁体极性的判断和磁感应线的描绘等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电磁学理论的对称性,讨论了电学理论与磁学理论的对应关系,讨论了电容器的功能和感应线圈的功能,比较研究了电容器和感应线圈的诸多性质。通过比较,认为电容器与感应线圈之间存在着众多的对应关系,鉴于电容器与感应线圈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必要将感应线圈改称为磁容器。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感应电动势ε方向的一种简单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电场强度、电位移、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的讨论得知电场强度和电位移不仅与自由电荷有关,而且与极化电荷有关;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不仅与传导电流有关,而且与磁化电流有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电磁感应定律两种不同表述形式的比较,揭示出各自的特点和本质上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直接从载流直导线的磁感应强度公式出发,利用极限的思维方法,分析出任一段载流圆弧导线在轴线上一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表达式,并得出圆电流轴线上的磁感应强度.  相似文献   

19.
电荷的运动产生磁场,磁力是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到的作用力,在经典电磁学理论中,磁感应强度的定义不能全面反映上述磁性起源的微观本质。我们试图寻求一种新的定义形式,既说明磁场由电荷运动产生,又说明磁力是运动电荷所受到的作用力,并由此出发,在理论上推导出磁场的全部实验定律和静电学的库仑定律。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线圈在球面上两种不同的均匀绕制方法,能使同一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相差1/12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