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新闻评论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上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或文字、或声音、或音像结合、或图文并茂.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洋 《记者摇篮》2007,(6):70-71
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工具对新近社会现象阐发思想、观点或主张的文章。电视新闻评论就是通过电视这一媒介,运用电视手段对新近社会现象阐发思想、观点或主张的一种电视新闻体裁。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的任务一是传播信息:二是传播观点。新闻的自然形态也有两种:一是描述事实.二是评论事实。坚持新闻立台,既要做好前者,又要做好后者。而在当前和今后,做好后者。即做好新闻评论类节目变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4.
宋颖 《新闻前哨》2003,(10):27-28
议理是新闻评论的本质特征。新闻评论的主要任务是理性信息的传播,所要传播的道理是无形的,抽象的。要大量运用抽象思维。平民化亦称大众化和通俗化。新闻评论平民化可简述为:以平民为本位,以占社会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所能接受的形式,评写工人、农民、一般知识分子等平民的社会生活。新闻评论平民化  相似文献   

5.
袁颖 《新闻窗》2014,(2):8-9
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种,它是媒介的灵魂。新闻评论对新闻事件的态度表达及事件问题的深度观察和思考。新闻评论的写作风格,一方面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确保事实的真实性和新鲜性,另一方面也要反映其事件的态度,要有说服力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6.
道德高于山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对新闻事实作出评论的一种体裁,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会问题发表意见,进行分析判断或述评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也是公众判断电视台的政治面貌和衡量电视台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水准的主要标尺之一。那么在当前贯彻落实全党全国作出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中,电视新闻评论理应发挥哪些功能和作用呢?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平时收看的一些新闻评论节目的情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陈丽荣 《新闻窗》2010,(3):117-118
新闻是媒体从业者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新闻写作有三要素:一是所报道事件必须真实存在并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二是用最简洁的语言陈述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三是为保证所报道新闻的客观性,除在描写人物、场景时,应尽可能的少用或不用形容词。  相似文献   

8.
冯华 《军事记者》2003,(10):50-51
网络评论是新闻评论这一传统新闻体裁在网络媒体中的具体运用,也是新闻评论在网络平台上的延伸与创新。因为所依附的载体不同,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评论相比,网络新闻评论在体裁和样式上都有其特殊性。而作为一种新兴的评论体裁,网络评论也不可避免的表现出不足和局限性。一、网络评论的特点1、反应迅速、及时。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发布不像传统媒体那样复杂,通过网络传播信息所需的时间要比报纸传播少得多,只要按一下相应的键,信息便会迅速传至各个网站,且不受地理空间的限制。网络技术还使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传播者,既可以传播…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史体系的三维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昆 《新闻大学》2007,3(2):30-35
新闻传播史呈现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是一个完整、混沌的系统结构。要将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推向深入,必须对这一混沌的整体进行解析。合理的解析是将其细分为三个层次或子系统: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制度、新闻传播观念。它们彼此依赖,相辅相成。其中,新闻传播事业始终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新闻传播制度则相对地比较滞后,具有一定的持久性、适应性和稳定性;新闻传播观念虽然是主体对于新闻传播实践的能动的反映,但是科学的观念能转化成物质的力量,成为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制度设计的指南。要解构披着历史外衣的政治与社会神话,必须建构起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制度和新闻传播观念彼此交融的统一的三维历史空间。  相似文献   

10.
陈瑜  程莉 《新闻三昧》2006,(5):39-41
作为媒体报道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评论,与新闻传播的大势紧密相连。随着我国新闻传播的发展,新闻评论呈现出分量更重,时效性更强等特点。而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利益格局出现了分化和调整,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社会诉求日益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也自然呈现出来,医疗、就业、教育、住房等均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根植于社会现实之中的新闻评论,放眼各个阶层,融贯古今中外,就某一政策、事件或现象,褒优贬劣,指陈得失,抒发民声,提供咨情,愈发凸显出多元化的倾向。创刊于1949年7月15日的《工人日报》,读者大多是企业职工、工会…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质的意义上的社会整体嬗变,转型期的“分化”特征使得新闻评论在发挥政治传播功能时历史地肩负着“整合”的使命.转型期新闻评论的政治传播功能主要通过表达利益诉求、设置政治议题、引导社会舆论、推动政治社会化和塑造国家形象等途径实现.新闻媒介对政治系统的反控制、西方媒体对典论环境的负影响以及新闻评论方法论上的不成熟制约着新闻评论政治传播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民生,民声     
李让 《记者摇篮》2006,(6):33-33
所谓“民生新闻”,是指以广义的社会新闻为自身定位,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相伴生的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电视评论方式,主要通过主持人对新闻的点评表达媒体的观点,评论与新闻紧密结合,形式短小精悍,甚至出现了一句话的评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表达自由与社会开放的大环境下,在web2.0媒境、全球化语境与中国风险社会环境的语境下,加强传统主流媒体的舆情引导创新具有紧迫性。CCTV2《今日观察》栏目以舆论聚焦、平台构建和舆情辐射的话语传播,创新性地构建新闻评论4.0传播范式,推动中国新闻评论的创新发展,是经济舆情建设平台的一个蓝本、电视经济评论栏目的一个精品和主流媒体传播的一个范式,是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的积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徐一化 《新闻窗》2010,(6):22-25
新闻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自然形成的调整新闻传播事业内部、调整新闻传播事业与社会上其他职业、调整整个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新闻道德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内化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品格、习性和意向之中,  相似文献   

15.
武欣博 《新闻窗》2012,(3):22-22
博客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方式,它的诞生和发展愈来愈凸显出其在新闻传播方面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目前,博客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博客作为一个大多数人都能使用的媒体平台,使大众能够自由地参与对新闻的提供和对新闻的评论,改写了以往那种由传统媒体播发新闻信息,受众只能接受新闻信息传播的历史。随着博客群的不断壮大,博客新闻传播已经发展成为新闻传播的新视点,备受瞩目,那么,作为一种新媒体,博客新闻的特点及其价值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简言之,新闻时评就是对时事新闻的评述、评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传播形式,新闻时评大有方兴未艾之势。那么,其与传统的新闻评论在性质上究竟有何区别?在写作或编辑新闻时评过程中应如何把握其性质与界限?应该说,尽管时评的实践发展很快,但有关上述类似问题的理论储备明显不足,这是导致当前新闻时评写作中出现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来从事新闻时评工作的思考和体会,特写此文,以就教于同仁。主客观相统一是正确认识新闻时评性质的关键性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性状和特征,所谓新闻时评的性质是指新闻时评区别于传统新…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决定着媒体的高度、品质、声誉和影响力。新闻评论,是新闻传播的旗帜和灵魂。广播新闻评论,则是广播新闻的精髓,体现的是电台的立场和话语权。有评论才有互动,有互动才有共鸣。而广播快评这种对新闻即时评点的节目形态,在网络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或公众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述的一种新闻文体。其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鲜明的针对性、指导性以及理性和深度,成为新闻传播中的强大“引擎”,并进发出巨大“正能量”。要积聚新闻传播“正能量”,必须高擎旗帜、塑造灵魂;必须正确引导舆论、给力新闻宣传;必须强化舆论监督、疏导公众情绪,从而使新闻评论在新闻传播中释放出无限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论作为传播人们的思想认识的一种文体,科学精神对其至关重要。但是,新闻评论缺乏科学精神的现象却比比皆是。一些新闻评论,不真实、不客观、信口开河、人云亦云,根源之一就是新闻评论缺乏应有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