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族性与民主性:两种维度的国家认同教育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水兵 《教育学报》2013,9(1):21-26,36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民族"与"国家"的融合体。民族意义上的国家认同和政治意义上的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认同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前者以民族历史、文化、语言认同为核心,涉及共同血缘、地域、历史等文化价值维度的认同教育,后者以宪法认同为核心,涉及人权、民主、法制等共同政治价值维度的认同教育。两者共存于国家认同教育的建构过程,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良性互动,应有机地统一起来。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爱国走向宪法爱国是时代发展趋势,民族品格的塑造和民族精神的培育仍然是当代公民教育的重要使命。现代公民教育在两者张力之间培养既有民族品格和民族性精神,又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理性爱国公民。  相似文献   

2.
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平衡和整合,如何在维持原有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实现国家认同是其关键。以移民为主体、民族极为多元的美国,在民族认同上采取的是以族群为核心的文化策略,而对国家认同则采取了以"美国精神"为核心的政治化策略,并通过民族建设、国家建设以及公民意识培养等举措予以大力强化,从而实现了文化多元基础上的政治一体。  相似文献   

3.
政治认同以公民对政党、国家、民族的情感为表征,以价值认同为核心,以共同领域为界域。在社会转型期,稳固的政治认同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现阶段,中国公民政治认同正面临着弱化,既有现实场景变化所带来的时代冲击,也有现实消解性障碍。作为政治社会化的内生动力,牢固的公民政治认同是政治稳定的基石因此,国家要以公民政治认同的建构为突破口,弘扬社会正义,疏通公民利益表达渠道,在实践中进行公民教育,坚持价值应然与经验实然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台学院学报》2015,(1):183-185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中国梦"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是我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人才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因此,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多民族国家内之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既有紧张冲突的一面又有共生一致之处。实现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向,对统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观乎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路径,主要有强制同化、基于文化多元理论的认同整合、由建构"国家民族"认同而至民族国家认同、由"公民身份"而实现两种认同的"统一"等。实际上,关于国家认同的建构与强化,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应依具体社会政治和民族文化情境来展开。  相似文献   

6.
高校"中国梦"教育具有深远意义:青年大学生在"中国梦"实现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青年大学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群体,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面临挑战。高校"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本质上具有深刻的认同意蕴,旨在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认同、道路认同、责任认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共同理想,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中国梦"教育认同意蕴的实现途径如下:举行"中国梦与中国发展"专题宣讲活动,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主题教育活动,组织"青春梦,中国行"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是国家支配形态正当性的重要基础。传统文化教育可视为公民个体通过文化认同达至国家认同的一种构建方式。国家认同的两张面孔、政治认同的现实挑战和国家认同的文化根基,是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合理性依据。通过指向文化身份认同、关涉文化符号认同以及承载文化价值认同,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三条路径。然而,以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生成民族歧异和造就内部分裂的温床。重塑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合理性,需要坚定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立场,秉承文化公民身份的教育理念,确立"大一统"认同的教育目的,构造国家、民族共同体的教育愿景。  相似文献   

8.
族际政治整合是多民族国家国家建构的重要议题。族际政治整合是各民族、各族群共同的政治与文化认同的形成过程,其核心是各民族成员对公民身份的认同,而公民身份认同的多层次性和多元性,决定了公民身份认同必须经由公民教育来实现。公民教育是关涉公民资格或公民身份的教育,是旨在促进国民形成公民身份认同的教育,其实质是培养合格公民或“好公民”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多民族国家而言,公民教育面临的内在张力,需要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来解决,但不管怎样,强化各民族成员的公民教育,无疑是化解这些内在张力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梦,是人民的梦,更是广大青年学生的梦。中学思想政治课承载着思想教育的重要责任,理应担负起引领学生追寻"中国梦"的光荣使命。要充分挖掘中学政治教材中"中国梦"的知识,引领学生去追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产生了冲击和影响,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政治认同危机。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实现"中国梦"愿景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和紧迫性思想,充分认清开展思政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采取务实举措提出思政理论课教育效果。文章提出五措并举提高思政理论课时效性。  相似文献   

11.
政治国家权威以公民的政治认同为基据.秉持稳固的民族国家观念和深厚的政治信仰是培育公民美德的关键要素。《利维坦法哲学》对合法性权威、文化认同和政治美德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刻梳理。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矛盾与政治冲突,使得民族国家观念仍然是培养公民政治美德、文化认同和政治义务观念的支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凝聚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理想,它的形成是一个艰辛而伟大的过程。"中国梦"的基本主旨是民族复兴,价值指向是实现共产主义,具有思想意识的整体性、价值追求的人本性和精神归宿的民族性等特征。在深刻了解蕴义的基础上,应从夯实思想政治基础、持续良好精神状态和确立具体行动指南等方面,主动寻求"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的转型极大地促进了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网络也越来越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充当了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安全阀,既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又有利于公民有效的参与到政治体系中来,对中国政治参与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它也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弊端,因此还必须进一步加以完善,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蕴涵着个人梦和民众幸福,个人梦事关个人的幸福和价值目标,影响着国家民族整体目标的实现。中国梦和个人梦相互影响相互缠绕在一起。当代大学生要想在中国梦的实现中有所作为,就必须把中国梦和个人梦有机结合起来,对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实现条件有一个清醒认识,对中国梦的参照系数和实现目标有一个正确态度,明确在实现中国梦中应该肩负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15.
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贵在把握“中国梦”的核心观点。围绕“一个涵义”、“一条主线”、“三大支撑”和“四项蕴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便于大学生准确理解“中国梦”的实质,形成践行“中国梦”的自觉,确保“中国梦”教育的正确方向,实现“中国梦”教育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是相异于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帝制的共和民主国.宋庆龄是孙中山共和国的坚决捍卫者,是毛泽东人民共和国的奋斗者和开创者之一.她为“新中国”奋斗的内容,一是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国家的独立;二是实现社会民主,动员人民团结起来担负重建国家的任务;三是实现民生主义,改善人民的生活,鼓舞人民团结奋进,为建设一个强盛新中国而努力奋斗.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的精神是中国政治文化的宝贵遗产.继承这种遗产,树立国民昂扬向上的坚强意志,养成讲奉献的社会氛围,鼓舞国民立志为国家、民族、人民服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心态解析》这本专著以探究曹雪芹的创作心态为总纲,既有宏观论说,也有微观探讨,见出著者长期积累的研究心得。书中论及毛泽东主席对《红楼梦》的评论的主要特征是从小说中观察、捕捉到深刻的政治、社会现象及其意义,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评论文学作品的传统特点。《明代文人与文学》是一本论文集,其中有关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的论文占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数目,再结合著者的《冯梦龙与通俗文学》专著的成就,就可发现,在近十年来多有推进的冯梦龙研究过程中,著者实际上已成为受人注意并重视的冯梦龙研究专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全球化的实质是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在全球对外扩张和深入发展的变革历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全球马克思主义有机公民在国际层面上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形态、文化形态、组织形态相统一,以及在中国层面上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国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统一以及在运作层面上直接性联合与间接性联合、多样化发展与自主性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作为全球化中的“新全球化”将促进构建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9.
分析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主要内涵及其开展意义,并提出开展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措施。研究表明,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主要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3部分内容。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可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步入新的台阶,为实现"中国梦"输送高素质的圆梦中坚力量。高校可通过形成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的长效运行机制,推进体现"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校园景观文化,推动贴近"中国梦"主题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组织融入"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校内文娱活动等措施深化主题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在理论界被首度提出,始于2005年。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理论界对中国梦的研究逐渐升温。习近平于2012年11月和2013年3月对中国梦进行阐释之后,中国梦的研究成果在数量上出现了井喷式状况,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中国梦的起源、内涵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中国梦的研究是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服务的,因此推进中国梦的研究要重视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要重视对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要因应全球化网络化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