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代琐议     
萧逸 《语文知识》2000,(7):61-62
借代是一种常见的辞格,它的定义是“不直说某一事物名称而借用另一种说法来表现”(黄汉生《修辞漫议》);“不用本来指称某人或某事物的名词,而用另一个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词语来代替”(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那么,是否“换一名”、借用另一种说法都是借代呢?本文试图通  相似文献   

2.
借代就是借用一个同甲事物(本体)有关的乙事物(借体)来代替甲事物,也就是用借体的名称来代替本体的名称,又叫换名。从本体与借体的关系之一角度来分类,中学语文课文中的借代大致有以下十九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了解一点有关借代这种修辞方式的知识,对于弄清古代汉语的词语意义和思想内容,对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借代,总的说是用同本体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本体事物隐而不现,借体事物取而代之。根据借体和本体的不同关系,常见的借代有这样几种方式: (一)以部分代全体。这种借代方式,一般是取本体事物有代表性的部分作为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相似文献   

4.
借代又叫“代称”,就是不把人或事物的原名直接说出来,而借用另一个有关的名称来称呼。一、借代的类型(一)旁代旁代即借某个事物本身所伴随的或附属的事物名称来代替事物的本体。约有以下几类:1.用本体事物的性质、特征代本体。如:①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彭端淑《为学》)鲁,本为迟钝,此用作名词,迟钝的人,借指曾参。据《论语》、《史记》记载,孔子认为曾参天资愚钝,但精通孝道,所以孔子把儒道传给他,又由他传给子思,再由子思传给孟  相似文献   

5.
借代是常见的修辞格之一,是用与本体事物有某种联系的其它事物(即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借代与借喻不同,借喻重在“喻”(比喻):借代重在“代”(代替)。中学课文中的借代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十二类:一、特征代:即用与本体在特征上有联系的借  相似文献   

6.
借代和借喻     
给事物换一个名称,即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而用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的名称去代替,这就是借代。  相似文献   

7.
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有这样一句话:“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这里的“圆规”代替了“豆腐西施”杨二嫂,于是有人便认为这是借代。但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这是借喻而不是借代。到底是借代还是借喻,如何准确地辨识借喻和借代这两种修辞手法? 借喻和借代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都是用一事物来代替另一事物,所以人们很容易将这二者混淆,以致“喻”、“代”不分。其实,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借喻和借代  相似文献   

8.
借代是常见的修辞格之一,是用与本体事物有某种联系的其他事物(即借体)来代替本体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借代与借喻不同,借喻重于“喻”(比喻);借  相似文献   

9.
借喻和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学生在学习中不容易分辨清楚。读过一些谈借喻与借代的区别的文章后,又因讲得复杂、艰深,反倒越看越糊涂。《语文报》236—6阅读版刊出的师进通《借喻和借代的区别》一文,算是比较明白的,不妨摘录如下: 它们(指借喻和借代)的本体都不出现,都是用乙事物来代替甲事物的。它们的区别在于:借喻构成的特  相似文献   

10.
常用修辞格     
二借代(一)借代及其作用借代就是换个名字,换个说法,是借用同本体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的修辞手法。小说《高玉宝》中,作者把保长的老子周春富称作“周扒皮”,把那个叫王洪业的狗腿子称作“王红眼”,把保长的臭老婆称作“大烟囱”;因为周春富剥削狠毒,王洪  相似文献   

11.
借代修辞就是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而是用另一种与其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简言之,就是以此代彼。但是,同一个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其所代的含义却不只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以“金”字为例: 1.“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淮南子·说山训》)——金,指刀剑之类。 2.“为外形者金与木也。”(《庄子·列御寇》)——金,指刀(?)斧钺之类。修辞的不断发展,借代修辞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个词在各自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被借代时,可以有过若干个临时的修辞意义,但在发展过程中,有时就逐渐淘汰一些修辞意义,最后只留下一个,这个留下来的意义就是这个词的借代义。请看“红颜”一词: 1.“忆子初尉永嘉去,红颜白发花映肉。”(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红颜”指年轻人红润的脸色,这是本义。  相似文献   

12.
借代,是利用乙事物的名称来代替甲事物的一种修辞办法。尽管甲事物与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就可以借代。其具体形式有: (一)用特征、标记代本体,或者说用衣着、服饰来代人。例如: 1.况田猎,虞人之所事也,君问诸皮冠。(《中山狼传》) 此句中的“皮冠”借代“打猎的人们”,“皮冠”为古时“田猎之冠”,是打猎的人们戴的皮帽子。 2.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此句中的“纨绔”借代那些“只知享受,什么事也不干的富贵人家的子弟”,因为“纨绔”是古代富贵人家子弟常穿的细绢制成的裤,故以物代人。 3.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房。(高适《塞下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常常会舍去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与它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替代,以达到突出事物特征,引起人们联想,增强语言表现力的目的。这就是在运用借代辞格。在小语古诗课文中,借代辞格运用得很多,现简略地作一些分析: 一、用事物的特征来代替事物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相似文献   

14.
关于借喻与借代的区别,的确是老生常谈。就是鲁迅的“然而圆规很不平,……”这句话也不知多少人谈了多少遍。既然是老生常谈、也就不能“长”谈,只好“短”谈了。 1.本无纠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它与明喻和暗喻一样,都是用与本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来打比方,其特点是通过相似点使本体与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得本体事物更加形象具体。借喻与其他比喻形式不同的是本体事物不出现,也没有比喻词。借代,是一类与比喻及其他辞格平行的独立的辞格,它是借用与本体事物相关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其特点是通过“换一个  相似文献   

15.
王世平 《考试周刊》2012,(17):21-22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某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它,也就是改换事物的名称。它可以使人一听到名称,就联想到该事物的特点,获得鲜明的印象.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借代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  相似文献   

16.
借用某一事物来代表另一与之相关的事物,这种修辞方式叫做借代。它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述得形象生动,而且还可以利用词语转义,大量创造新词。古诗文中的借代方式很多,现就初中课文中常见的几种方式分类简释如下:一以特征代本体(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相似文献   

17.
借代和借喻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但由于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即本体事物不出现,借用另一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于是人们便容易将两者混淆。本文通过对借代和借喻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它们的区别所在,以达到正确认识、区分两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借代和借喻是两种修辞手法,二者有相似点,都是本体不出现,所以极易混淆。要准确区分,必须从二者的本质入手。借代是借用一事物的名称代替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被代替的人或事物叫本体,在句中不出现;出现在句子中取代本体的人或事物,叫借体。借代有几种类型:特征代本体,部分代整体,工具代本体,具体代抽象等。最常见的是特征代本体。特征代本体指用人或事物的某些特征代替它本来的名称。如:鲁迅在《药》中的几处借代:“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相似文献   

19.
借代和借喻是修辞学中两种较为难辨的修辞法。下面选用一些典型的例子同大家探讨。要区别这两种关系,必须先分析它们各自的表现方式:借代,舍去事物的本体名称,借用另外事物代替本体事物,把本体事物改换说法。这就是借代。例: ①李大个子不在家,刘德立媳妇代他挑了一个灰不溜的白骟马,拴到他的马圈里。 (周立波:《分马》) ②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鲁迅:《阿Q正传》) 上面例①“李大个子”是借用人的特征;例②“银的和铜的”指的是银元和铜板。借喻,是比喻中的一种,它不说出本体,只直接把做比喻的事物(喻体)借过来代替本体。例如。③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故乡》) ④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陈毅:《梅岭三章》) 上面例③的“厚障壁”是比喻“我”和闰土间产生的隔阂。例④的“阎罗”比喻反动派的头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成语里的一种修辞——借代,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定义不直接把要说的事物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事物的名称代替它,这种修辞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