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组织对人力资源的获取、维护、激励、运用与发展的全部管理过程与活动。它采用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关心的是“人的问题”。其核心是认识人性、尊重人性.视员工为组织的资产。提出以人为本,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的、意识的调节和开发。更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2.
唐钢正在加速战略转型,向最具竞争力企业,向负责任的国际化强企迈进。唐钢虽然拥有先进的设备,但根本还是靠人。因此。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创新型管理转变,需要大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来支撑,整个管理团队需要新鲜血液,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理念和创新。因此,与员工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对唐钢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实现人的自主能动性的开发,避免企业与青年员工个人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工作效率流失。减少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保持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良好依赖关系。形成组织与全体员工之间的“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管理,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理论概述 第一,心理契约理论概述。心理契约的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Argyris在《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提出,用于描述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他强调在组织和员工的相互关系中,除了正式的合同、规章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外,还有一种内隐的、  相似文献   

5.
自从Argyris1960年在其《理解组织行为》中首次提出“工作心理契约”这个工作术语,到后来施恩在其《职业的有效管理》中最早定义心理契约的概念。心理契约一直是过去十几年国外人力资源发展研究的重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对该领域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一、心理契约的概念及特征。施恩在《职业的有效管理》书中最早定义的心理契约,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心理契约由于其动态性和主观性,组织和雇员在对彼此义务和期望显然不能通过固定的一纸契约载明,但是组织和雇员却依然能各自找到对方期望中的“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而且这一建立好的契约仍在不断动态的变化中。心理契约除具有主观性和动态性的两个基本特点之外,还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心理契约与期望之间存在差异,二是心理契约与组织承诺之间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6.
沈南燕 《职业圈》2008,(17):156-157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的构建是刺激信息在人脑中存储和组织的过程。对于外语词汇的学习而言,外界刺激所触及的便是人的长时记忆中的心理词汇。因此我们研究心理词汇对外语教学,特别是对英语词汇记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永伟 《职业圈》2011,(32):47-48
近年来,中煤矿建工程公司冻结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坚持从实际出发,在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鼓舞人上下真功夫,在创新教育方式、丰富引导内容、搭建活动载体等方面不懈探索。注重职工心理教育和疏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将人文关怀和心里疏导融人企业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积极营造培育和谐心理的氛围。为构建和谐中煤矿建冻结处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支持和人文环境保证,为企业的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8.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的构建是刺激信息在人脑中存储和组织的过程.对于外语词汇的学习而言,外界刺激所触及的便是人的长时记忆中的心理词汇.因此我们研究心理词汇对外语教学,特别是对英语词汇记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孝利 《职业圈》2008,(36):43-43
心理契约是个人与组织对彼此权利和义务的未公开的信念组合。目前关于心理契约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员工的组织责任方面,并发现其内容具有依赖于对象和时代的动态变化。心理契约可从时间和绩效要求两个维度分为四种类型。当前已存在的两个心理契约违背的假设模型,可以从理论上对员工的心理契契约违背过程做出解释。目前,心理契约的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赵杰钢  邹卉州 《职业圈》2013,(3):119-119
员工帮助计划是由组织(如企业、政府部门、军队等)为其成员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援助和福利计划。它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组织成员及其家属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解决其成员及其家属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以此来维护其成员的心理健康,提高成员的工作绩效,改善组织的管理和形象,从而建立良好的组织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1.
心理契约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契约是个人与组织对彼此权利和义务的未公开的信念组合.目前关于心理契约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员工的组织责任方面,并发现其内容具有依赖于对象和时代的动态变化.心理契约可从时间和绩效要求两个维度分为四种类型.当前已存在的两个心理契约违背的假设模型,可以从理论上对员工的心理契契约违背过程做出解释.目前,心理契约的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郑路荣 《职业圈》2012,(3):96-98
新经济下。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导致了流程再造、战略联盟、业务外包、重组和兼并、组织结构扁平化等策略的实施,企业裁员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传统的雇员依靠努力工作和忠诚就能换来长期工作保障和职业发展的约定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中击。如今有的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消极怠工、抗议、满意度和忠诚度下降、绩效低下以及核心员工离职等一系列有损于企业的行为,严重地困扰着企业的管理者。心理契约作为可以实现人的自主能动性的开发,避免组织与其成员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工作效率的降低的理论,日益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新热点。企业若要协调好与员工的关系,就得严格履行双方间的心理契约,并结合有效的激励方式来影响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对人才流失的控制,合理地利用心理契约的相关理论来提升员工的激励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王继洪 《职业圈》2013,(15):29-29,31
千岛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于2011年从淳安县妇幼保健院分离出来后重新组建,共有党员18人。分布于中心下属十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八个站中。其中男党员11人。女党员7人,35岁以下党员仅2人。有着明显的支部根基浅,党员分布散、年龄普遍偏大的特点。支部面对中心现状。紧紧围绕中心主题工作,大胆创新工作载体,结合各项活动开展,扎实推进并抓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心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约束、纪律监督等刚性手段,但从人性及其心理行为出发,采用激励、感召、启发、诱导等柔性手段也必不可少,柔性管理是针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经营实际提出的新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它更加注重管理软化,以管理的柔性化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作用,以适应知识经济的激烈竞争。 柔性管理的内涵 一、定义。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人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5.
心理活动之取向直接关系到人的行为实践能力的强弱,实践结果的成败。歌唱,特别是歌唱表演之行为亦同样受心理支配。歌唱者的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歌唱者的实践能力表现和实践行为的成败。对学生歌唱心理的培育无疑是声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抓好这一环节,不仅可以保证声乐教学取得良好成效,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管理心理学的四个主要研究对象即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与领导心理分别入手,就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对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和具体应用做出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任翻大 《职业圈》2014,(28):112-113
所谓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与职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职工的心理需要,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的一种管理方式。其本质是以人为核心,以情绪为动力,以组织为基石,以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与创新精神为目标,以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为宗旨的全新管理模式。它是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职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情绪,  相似文献   

18.
刘健  张淼 《文化学刊》2008,(4):164-167
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尤其是关注"困难"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分析"经济困难"学生即贫困生存在的劣势心理的基础上,从个性化教育的需要出发,设计更为人性化的干预手段和干预措施,使贫困生尽快摆脱劣势心理的影响,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已成为企业组织和员工双方日益高度重视和充分关注的课题。企业组织的持续发展,需要一大批具备良好职业能力、忠诚并且愿意长期为企业服务的员工,而员工也在服务于企业的过程中,愈加重视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个人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企业建立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目标体系,帮助企业的每个职员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做好职员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把企业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变成人力资本,企业才能最终实现未来的愿景。  相似文献   

20.
沟通是管理活动中是最重要的部分.它贯穿于管理行为和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各项职能,作用于管理活动中的每个人、每个节点、每个细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人的参与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成为了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著名企业沟通专家郑文斌指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即组织成员内部互相之间的信息的发送、接受与反馈构成了组织内部沟通。它与组织成员与外部公众或者社会组织之间发生的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信息传达的外部沟通,构成了沟通管理的全部内容。这就决定了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越来越重视内外部沟通的作用以解决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