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广播电视业的逐渐发展,广播电视节目同质化的现象日益突出,在这种现状下,一个节目若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新闻类电视节目也是如此。《共同关注》、《东方时空》这两档中央级电视新闻节目,由于其自身特点鲜明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观众中享有良好的口碑,也因为如此,两档节目的收视地位日渐巩固,成为众多新闻类节目的榜样。本文中,笔者将对两档节目的特点进行总结和比较,以期为其他新闻类节目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广播电视类节目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郑竑 《记者摇篮》2010,(7):62-62
谈话节目在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新闻谈话类节目,从央视到地方台更是比比皆是。它以新闻为由头和内容,以谈话为形式,注重体现人本主义,成为观众喜爱的节目类型。抚顺电视台从2007年开始也积极尝试新闻元素介入谈话类节目,开办了一档新闻谈话节目《新闻演播厅》(后更名为《沟通零距离》)。本文将以《新闻演播厅》节目为例,探讨新闻谈话类节目中的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正打造精品锻造品牌杭州电视台影视频道(HTV-4),一直坚持以精彩影视剧播出为特色,主打纪实帮办类栏目品牌,全年贯穿极具社会影响力的大型活动。多年来,尝试各种新媒体技术,提升与观众的贴近性与互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收视份额。2013年频道多部电视剧稳居晚间同时段收视前列,收视屡创新高。频道节目主要包括:热点纪实类民生新闻《新闻直击》、原创情感帮办栏目《幸福从天降》、实用养身类节目《健康起义》、维权帮办生活服务类节目《家居新视点》、中国首档丝绸文化访谈类节目《字说丝绸》。  相似文献   

4.
周斌  黄莺  倪珂 《视听界》2009,(1):107-108
一位从事电视新闻三十多年的老记者说过“吸引眼球的是曝光类新闻,然而真正能抓住观众心的是服务类新闻。”“新闻服务于生活”是央视新闻频道2007年6月5日开播的《朝闻天下》栏目的宗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受到了行内专家、同仁的认可。杭州电视台的《小强热线》、无锡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看点服务车》以及无锡电视台都市资讯频道的《阿喜帮忙》,其收视表现和社会效果都证明,“新闻服务于生活”的帮忙类节目满足了观众的现实需求。中国电视民生新闻的路,就在“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的娱乐功能被逐渐开发、重视、放大,娱乐类节目已经成为仅次于新闻类节目的第二大收视焦点。同时,娱乐类节目主持人也因此成为新的电视明星群体,他们在备受瞩目的同时也备受争议。特别是近几年大量的电视选秀节目将“娱乐”旋风席卷全国时,观众对娱乐节目和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审美疲劳”也达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6.
浅谈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引进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尚琳  赵辉 《今传媒》2012,(7):124-125
如今电视节目制作者一项必备的要素是弄清观众到底需要什么。只有真正吃透观众收视心理,节目才能一炮走红。从近五年电视观众市场变化看,观众收视喜好一是民生概念要求贴近,二是个性化需求越明显。各地生活频道的开播为生活服务类栏目提供了平台。目前我国已有30余家中心城市电视台开办了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活频道也成为越来越有影响力的频道。如何借鉴成功经验,在地面频道做好生活服务的内容,在引进基础上进行创新是生活类节目关键和重点。  相似文献   

7.
赵辉 《今传媒》2012,(6):89-90
国内各地的民生新闻节目的兴起,占领了相当比例的收视份额,引领了民生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随着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的成长和壮大,民生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民生服务、访谈、纪实类节目也随之兴起,此类节目以其在地域性与题材上的贴近性,受到了观众的欢迎,收视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在地面频道中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地域性的民生电视节目的创新首要是解决原创性的问题,如果没有原创元素模仿和学习的节目就面临水土不服的危险,原创性是地域性节目第一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洪威 《新闻传播》2008,(2):20-21
众所周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节目是相当多都市类媒体提升收视率、争夺市场份额的强有力武器。以CSM媒介研究2007年10月30日城市电视节目收视率排行数据显示,在九大类节目收视率份额中,新闻类份额高达27%,仅次于电视剧类的34%,位列第二。而在新闻类节目方面,30座城市里有12座城市的12档民生新闻节目进入收视率前三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栏目的创办,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从无线到有线都形成了一系列的新闻评论类电视栏目。这类节目以它详尽的报道、真实的反映、清晰的思辩、得体的评论受到观众朋友的喜爱和好评。关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广大电视观众一个新的收视特点。这对外事新闻评论采编工作的广大电视同行来说,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种压力和挑战。观众的收视兴趣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对话空间,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不过,要把新闻评论类节目办成电视节目的龙头,目前还有很大的局限和挑战。具体说来,笔者认为,要把…  相似文献   

10.
在不知不觉中,中国电视业刮起了一股“互动的旋风”,这股旋风的第一波浪潮来自央视四套新闻节目的短信参与。随后,这种短信互动参与的形式立即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新闻直播类节目吸引眼球的重要法宝。在黑龙江省电视新闻界,首先引入此项互动形式的是哈尔滨电视台的《都市零距离》节目。在《都市零距离》节目的“调查”板块中,主持人往往给出三种不同的答案供观众投票选择。节目结尾时,往往还要抽出幸运观众予以奖励。  相似文献   

11.
近期的央视索福瑞收视统计分析显示,地域性正在成为影响观众收视的基本因素。从春节期间在全国热播的电视剧《走西口》的收视情况来看,其收视率高低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变化:越往北收视率越高,越往南收视率越低。这一现象说明观众对地域特色是相当敏感的,抓住了地域特色,也就等于抓住了牵动观众视觉的敏感神经。然而这一规律并没有在业界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运用。以生活服务类节目为例,目前大多生活服务类节目程式化、雷同化明显,地方化特色不足。这也就意味着观众从我们的节目中获得的信息有相当一部分也可以从其他频道获得。  相似文献   

12.
在广播电视类节目中,无论是新闻类节目还是文艺类节目一般都设有热线电话栏目,如"热线点歌"、"热线投诉"、"热线咨询"等。随着都市类报纸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热线电话"在都市类报纸中也发挥了越来越  相似文献   

13.
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和网媒体验式、文博类舞台短剧节目《国宝很有戏》有着共同的节目特征和创新手法——在传统的文博类节目中注入综艺元素,改变故事叙事方式,变讲故事为"演"故事,一扫文博类节目"冷"介绍之风,使节目变得有"人气"、有温度,跳动着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华文脉,让文物会"说话",使国宝"活"起来,极大地激活了观众的收视热情。本文着重从传统题材与综艺元素结合的视角,来分析两档文博类视频节目故事叙事方式创新的手法及其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胡然 《东南传播》2014,(7):83-85
《一虎一席谈》是凤凰卫视推出的一档抗辩式新闻谈话类栏目,在播出后在业界和学界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为我国的电视评论类节目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而该节目获得巨大反响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从观众心理入手,对节目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满足了观众的收视需要。本文拟从受众心理中的注意和需要两方面对《一虎一席谈》如何满足受众心理进行剖析和解读,并对其不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电视节目都有它特定的收视群体,对于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来讲,它因其向广大观众传播知识、指导生活、陶冶情操、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特性,越来越受观众朋友的喜爱,在如今的电视荧屏上也已成为重要的节目类型之一。随着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受众的需求以及信息时代媒体对于新闻评论的重视,2008年3月电视新闻访谈类节目《TV透》在厦门电视台应运而生,它成了厦门首个开放式的电视新闻访谈类栏目。但近些年来,电视新闻访谈类节目成为最广泛的谈话类节目,观众收视出现疲软趋势。《TV透》栏目组意识到,只有不断提升节目品质,引入新鲜元素,大胆创新,才能重燃观众的激情。2013年3月4日,改版后的《TV透》栏目亮相于厦门电视台的晚间黄金时段。  相似文献   

17.
这几年,各地电视台法制类专题节目方兴未艾,发展势头迅猛,法制类专题节目、法制栏目,甚至是法制频道已然成为各地参与收视竞争的重要砝码。在竞争过程中,法制类专题节目形式多样,其中,以中央电视台午间时段的以案说法类节目《今日说法》最有代表性,成为各省、市电视台法制类专题节目纷纷效仿的对象。目前,丹东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的法制类专题节目《人民调解》,就是立足于"以案说法、以案普法"的栏目定  相似文献   

18.
王峰 《新闻传播》2010,(5):97-97
一、依据主持风格.打造品牌节目 主流访谈类节目包含新闻类、专业类、情感类、社会生活类。当前,明星类访谈节目比较受关注,因为其满足了广大电视观众渴望了解名人成长过程及其艰苦创业奋斗过程的心理。但明星资源是有限的,它会导致节目制作一段时间资源短缺的危机。一档好的访谈节目应深入分析观众的心理,并针对一定的观众群体打造有品质的节目。  相似文献   

19.
李季 《视听界》2009,(4):106-107
《阿福聊斋》是无锡都市资讯频道的一档大型方言新闻杂志类节目,节目开办四年多,从最初的每周两档,每档10分钟,到现在每周七档,每档55分钟,节目内容不断充实,节目形式不断丰富,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名列无锡地区前茅,形成了节目稳定的收视群体,成为无锡一档颇具影响力的品牌节目。  相似文献   

20.
荆天 《新闻传播》2010,(5):61-61
明星访谈类节目是综艺娱乐类节目的一种。它的根基是娱乐,是在取悦受众,娱乐受众上,是受众对娱乐节目的消费。近几年来不管是港台还是大陆,在明星访谈类节目上都有很大发展,台湾的如《康熙来了》等都是非常好的节目。近些年来大陆的明星访谈节目也得到了飞快的发展,类似《艺术人生》、《超级访问》等节目也有自己的固定受众群。那么明星访谈类节目是如何做到如此深受喜爱的呢?下面我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