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全国上下的新闻媒体都在热情宣传湖南省委原副书记郑培民的先进事迹,许多受众从心底里赞扬这个新时期的光辉典型,或许人们要问:这个典型到底怎样被发现的呢?话得从头说起—— "天地间,有这样一位共产党人" 今年3月11日,郑培民同志在中央抽调到北京参加干部考察工作时,不幸病逝在岗位上。他的事迹令人感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胡锦涛等中央领导近千人为他送行;在长沙,  相似文献   

2.
2002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追记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典型郑培民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公仆本色———追记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同志》,二版配发了郑培民同志的照片和简历,并在一版配发了由我撰写的评论员文章《坚持执政为民当好人民公仆》。第二天(10月15日),人民日报又在第二版发表了郑培民同志的日记摘抄。十六大召开前夕,在指令性稿件多,版面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人民日报对郑培民这一典型突出处理,形成了一定声势。通讯见报后,受到有关领导、新闻界同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一致好…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全国上下的新闻媒体全都在热情宣传湖南省委原副书记郑培民的先进事迹,许多老百姓从心底里赞扬这个新时期的光辉典型。或许人们要问,这个先进典型是怎样被发现的?话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4.
兰台快递     
2002年11月20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即将到中央工作前夕,亲切接见了广东省档案局领导及声像档案部的全体同志并合影留念。他叮嘱声像档案部的同志,在陪同领导下基层调研时,要多拍群众的镜头,因为群众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真正英雄。广东省档案局■王恩汉重庆市档案局、市民政局联合发布《重庆市村级档案管理办法》。重庆市档案局■陈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下发《关于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代理人查阅民事案件材料的规定〉》的通知,从2002年12月7日起,律师等诉讼代理人和当事人均有权查阅民事案…  相似文献   

5.
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郑培民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了重要指示,神州大地掀起一场深入学习郑培民同志、贯彻“三个代表”的新高潮。培民同志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在这个时刻,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深入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和中组部、中宣部《关于开展学习郑培民同志活动的通知》发出后,夏集乡教育系统迅速掀起了向郑培民学习的高潮。教办室全体人员首先举行了“郑培民先进事迹座谈会”,大家聚集一堂,畅所欲言。在被郑培民同志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感动之余,教办室的工作人员一致表示:要像郑培民同志那样以“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把关心教师的每件事办好,真心实意地做好教师工作。教办室组织4个学片,广泛搜集了许多郑培民事迹的资料,义务向广大师生作郑培民事迹报告,郑培民的光辉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夏集乡广大教职员工的心坎上,引导着他们为了夏集教育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夏集乡教育系统掀起向郑培民学习的高潮@梅荣 @刘淑萍  相似文献   

7.
凡是真心诚意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人,人民总会记住那一份情、那一份爱。原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同志在他出任副省长、省委副书记期间,曾分管全省的档案工作近二年之久,为湖南省档案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如今郑培民同志故去一年多了,我们仅从他关心档案工作的众多事情中摄取几例,以表达我们档案人对郑培民同志的深深敬意和怀念。  相似文献   

8.
时光如滔滔湘水一去不返,而人生却有怀念可以承载“永远”。“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民书记”郑培民同志逝世已是4周年。为进一步宣传“郑培民精神”,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深入学习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寄托对郑培民同志的深情怀念,由杨力求同志主编的《永远的培民》(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在经过了一年多的紧张编纂、辑校后,今年三月,终于付梓出版了。曾庆红副主席在百忙中欣然为《永远的培民》题序。该书图文并茂,真实生动,感人肺腑,我和许多朋友一样,都对此书爱不释手,反复认真学习,珍惜收藏。书籍编排体例正…  相似文献   

9.
1986年6月,我采写了长篇通讯《彭真回乡记》刊登在《?望》周刊上,有些报刊觉得写得不错,全文加以转载。几个月后,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同志看到这篇通讯后,又指令全国各地整党办公室印发此文,要求各地党委组织广大党员阅读这篇文章,学习彭真同志的伟大胸怀,因此又有许多报纸转载了此文。1986年5月下旬,彭真委员长到山西视察工作,我作为新华社的记者随行采访。细想起来,当初采写这篇通讯时,我确实是有些思想活动的。首先,作为彭真同志回乡探亲的随行记者,我被他老人家的伟大胸襟和高…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2月28日—29日,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王刚同志要求各级档案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他强调在档案工作中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展工作,努力做到小康社会建设覆盖到哪里,档案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小康社会建设需要什么服务,档案部门就努力提供相应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2002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据对174户中央企业统计,2002年1至11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10633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398亿元,增长12.3%;实现利润1972亿元,增长14.8%;实现税金1456亿元,增长6.1%。汽车、钢铁、电信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中央企业承担的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中央企业涉及关系国计民生的许多重要行业,它们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是国有资产的重要凭证,记载了…  相似文献   

12.
一 1949年6月初,北京西郊香山的双清别墅,周边古柏古松遮天蔽日,郁郁葱葱,这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建筑,毛泽东就住在这里.此时,他站在窗门口,眼睛凝望着南方,一圈圈烟雾从他口中时时喷出.他在等一个人,等一个刚被中央任命为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方志纯同志.  相似文献   

13.
忠诚事业 勇于进取──记揭阳市榕城区图书馆馆长林汉城容成文林汉城同志从事图书馆工作二十多年,自1980年任馆长以来,尽心竭力,无私奉献,在办馆条件较差增况下,带领全馆艰苦创业,为服务两个文明在设位出较大成效.1994年12月,他被中央文化部授予全国图...  相似文献   

14.
1960年3月,我被调到新华社北京分社(同时是人民日报北京记者站)当记者。调我们这些人当记者,是社长莫艾的主意。他在一次会议上说,从工厂、“农村等基层单位选调干部,是充实记者力量、加强队伍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初识莫艾 我认识莫艾是在1958年,那年7月,少奇同志到石景山钢铁公司蹲点调查,住了四天。我作为公司党办负责人,担任记录和做一些联络工作。莫艾同志采访了少奇同志到公司后头两天的活动,应公司党委的要求,第一天晚上,他帮助我核对记录。他面带微笑,态度谦逊,待人友善,一点也没有大记者的架子,给我留…  相似文献   

15.
党 中央粉碎“四人帮”后 ,胡耀邦同志担任过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职务 ,后来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 ,他又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在那十多年间 ,我有幸作为新华社采访中央新闻的记者 ,经常随同耀邦活动 ,采访新闻报道。记得第一次采访他个人 ,是在他刚刚上任中组部部长一个月的时候。那时 ,我有个朋友叫陈文伟 ,他在中组部老干部组工作。据陈文伟同志介绍 ,胡耀邦同志一到中组部 ,便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 ,使中组部面貌大变 ,许多老…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关心革命印刷事业曹予庭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和关心印刷出版事业。1937年4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创立了解放社,出版《解放》周刊和马列书籍以及中央领导同志的著作。1973年7月,中央又建立了中央印刷厂,专门印刷马列书籍等革命印刷品。解放社的书刊在当时受...  相似文献   

17.
海内外媒体关注广东省现行文件开放利用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2月17日上午,日本读卖新闻社香港支局局长关泰晴在省外事办有关同志的陪同下,到广东省档案馆就广东省开展现行文件的利用问题采访了省档案局局长徐大章。广东省档案馆现行文件的利用工作,是在认真借鉴深圳市档案馆和其他省经验的基础上,经省委、省政府批复同意的情况下开展起来的。目前,广东省档案馆已经收集到了93个省直和中央驻粤单位1998年1月以来制发或转发的非密级现行献、志书、年鉴等580多册,文件资料目录全部输入电脑。今后,凡省直和中央驻粤单位形成的现行文件,在发文的同时要向省馆现行文件阅览…  相似文献   

18.
一张新闻照片引发的质疑及原因探究2002年大连“5·7”空难发生后,由于事发海域情况复杂,打捞员历尽艰辛才于5月14日找到第一个黑匣子(语音记录器)。5月15日,一幅表现黑匣子被打捞出水的照片发表在全国各大小报刊上,“打捞员抱着黑匣子站在照片中央,满脸高兴;站在他身后的一群人无不面带笑容,有的鼓掌,有的还激动地把双手举过头顶”。不少报纸并将其作为头版新闻放大处理,如《中国青年报》、《信息时报》、《新快报》、《解放日报》等。这幅新闻照片在报上一露脸,立刻引来一片愤怒声、声讨声和质疑声。5月17日《…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0月26日晚,我像往常一样点开“人民网”,不料,这样一行文字赫然跃入我的眼帘:《人民日报社社长许中田同志因病逝世》。随手又点开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中国人民日报社社长许中田逝世》的字眼亦刺疼了我的眼睛。他———中国报业协会主席、人民日报社社长许中田,作为新当选的党的十六大代表,却未能参加这次历史性盛会,就在会议召开前夕的10月24日,因心脏病突发,倒在了办公室里,阖然离开了人世。泪水,禁不住充满了我的眼眶,许中田同志在商丘的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他的笑容,仿佛就在眼前;他的声音,似乎…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九年春夏,正当大军南下,势如破竹,胜利之师席卷全国之际,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日报》合并而成的人民日报社,跟随毛主席、党中央到了北京。从农村搬到城市,从战争转向建设,报纸工作如何适应这个转变,这是大家都在考虑的问题。当时,中央许多机关正在筹建,报纸编辑部的人都集中在北京活动,而每天发稿则感到经常不足,有份量的稿件更是缺少,大家都在议论,如何才能改变这个状况。有些同志提出,先要整顿日常的工作秩序,有些同志觉得,大家光蹲在家里不行,只有把报纸工作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报纸才能办好。人们不约而同地去问老邓。老邓是谁?他就是邓拓同志。不论是编辑、记者,还是行政干部或勤杂人员,大家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