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的代表作,也是豪放词的典型。这里打算就它的开头部分(上阕前几句)讨论它的基本情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个开头部分,成为《念奴娇》这个词牌的代名,它一直为人们所称颂。例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从古至今,它有积  相似文献   

2.
严桂根 《现代语文》2002,(12):12-13
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包括《读本》),收入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下面我们从品味赤壁词赋入手,领略旷达人生,进而从哲学高度真正解读苏东坡。一、赤壁词赋:独具一格矛盾美任何名作,其内蕴都是丰富多彩的,读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也是正常的;况且我们面对的是苏东坡,其世界观的复杂也就决定了其作品的复杂。在赤壁词赋中就出现的一组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对人生的复杂感受,其独具一格的“矛盾美”,别有一层哲理味。《念奴娇·赤壁怀古》歌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以及在这块大地上生活过的英雄人物,抒…  相似文献   

3.
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苏轼来到了黄州,带着满心的疲惫和创伤。刚刚经历的“乌台诗案”中,苏轼饱受了一番折磨和凌辱,现在他真的很需要休息。不过苏轼没有沉沦下去,而是从痛苦走向了旷达。从他的大量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转变过程。的确,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文,其中尤为突出者,则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的结尾说:“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这是个充满诗意的句子。虽有…  相似文献   

4.
<正>东坡词的名作《念奴娇·大江东去》素称豪放。权威论者或认为作者写这首词“正当政治上受到挫折,因而流露了沉重的苦闷和‘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然而依然掩盖不住他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迈心情。”或认为“他深感年岁渐老,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借周瑜在赤壁之战建立大功的往事以抒发自己的怀抱。词中描写战地的雄奇  相似文献   

5.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宋代大词人苏东坡被贬黄州时写下的一首怀古词作。这首词正好体现苏东坡雄贯千古的豪放词风。词的上阕,描写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开篇一句,气势非凡:大江劈空而来,滚滚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将江流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以抒发怀古之情。“人道是”三字,让我们…  相似文献   

6.
自明人张綖论定苏词豪放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即被视为苏轼豪放词之代表,几百年来似很少有人表示怀疑。近年吴世昌先生提出异议。他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只能说是旷达,连慷慨都谈不到,何况豪放”(见吴世昌《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但赞同者寥寥。笔者在考查苏轼及其词作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认为吴先生的说法很有道理。本文欲围绕《赤壁怀古》词的写作背景、苏轼的创作心态以及和赤壁词创作于同一时期的其它作品的风格、《赤壁怀古》词本身所表现的风格等方面发表拙见,从而证明这首词不能算豪放词。  相似文献   

7.
苏轼在我国文坛上可以称为难得一见的奇才,是北宋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之一。他在散文、诗歌、词方面皆有很高造诣,尤以词为胜。他结束了五代以来奢华的词风,独创豪放一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派的典范佳作。这首词有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但其中也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怎么理解苏轼的“豪放”,又怎么理解词人的情感矛盾呢?面对高中的学生,不仅要让他们通过本词的学习了解苏轼豪放的词风,更要了解词人豪放的胸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设置为:了解苏轼词“豪放”的风格。主要通过分析这首词来体会苏…  相似文献   

8.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9.
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由让我们击节颌首;一个苏东坡,一个辛弃疾,怎能不让我们崇敬面对?你怀古,我也怀古,同为豪放词;你方唱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也吟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  相似文献   

10.
《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大家所称道,其语言运用美、节奏韵律美以及内在感情美都值得我们细加玩味。首先,我们来品尝其语言美。语言高亢、风格豪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文章开篇就使我们看到了一幅滚滚浪涛一泻千里、英雄人物辈出、自然与历史相交织的画面,其语言气势之大、画面之宏伟,充分体现了豪放词的特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作者从山之形、浪之声、涛之色多方面描写长江景色,“乱、穿、惊、  相似文献   

11.
《念奴娇·赤壁怀古》乃一代词宗苏轼的传世名作 ,后人推尊之至 ,誉之为千古绝唱。但是此词的风格 ,学术界颇有争议。有人说它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 ,有人说是旷达 ,有人说豪放旷达兼而有之。众说纷纭 ,孰是孰非 ?笔者经过反复诵读 ,多方比照 ,最终倾向于认为 ,此词风格是旷达 ,不是豪放。词开首以大江起笔。“大江东去” ,隐喻着岁月的匆匆流逝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意谓多少风流人物的英名伟功都随着波涛逝去而再也无迹可寻 :在滚滚东流的长江面前 ,风流人物的形象显得如此苍白。读着此句 ,我们不禁想像词人站在永恒的长江边 ,感…  相似文献   

12.
《念奴娇·赤壁怀古》不仅是苏轼的代表作 ,而且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杰出的文学天才 ,而且也折射出非凡的个性。“文如其人” ,仔细品味该词 ,可以理解作者独特的文化品格。凡是论及宋词的风格 ,人们往往将它概括为婉约和豪放两大类别。如果说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者 ,那么《念奴娇·赤壁怀古》则是豪放词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其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将笔触由闺阁延伸到了社会与人生 ,扩大了叙写的题材 ;二是它所抒发的不再是男女间的缠绵悱恻之情 ,而注入了鲜明的士大夫情怀———修身、齐家、治国…  相似文献   

13.
张港 《语文知识》2001,(9):9-10
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都是自古传诵的炼字改诗佳话,而苏轼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修改却鲜为人知。其实,《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修改也是颇能让写作者深思的炼字改诗典型事例。现在我们看到的苏轼这首词,通常版本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相似文献   

14.
关于苏轼“豪放”词,近几年来,讨论很激烈。不揣浅陋,漫议如次。欢迎来自各方面批评指正。 以“豪气”观苏轼一些被认为最有代表性的“豪放”词作,有的并不豪放。吴世昌先生说得好:“说东坡《念奴娇》‘大江东去’这类吊古词是‘豪放’词,是根本错误的。”因为这首怀古词,根本不是,而且根本没有抒发词人的“豪气”。体察判断诗词的风格,是不应该仅从字面上看是否用了些气势豪雄的词语,而应该全面地着力于意  相似文献   

15.
独角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所有人提起苏子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无不为其“大江东去”心驰神荡,臆想那金戈铁马何其豪壮,胸襟气魄何其非凡!但是,也许,这最后一句才是他真正要说的话。人生如梦!人生如戏!每个人一生都在上演一幕不知名的独角戏,这戏可以是  相似文献   

16.
美,艺术的结晶,令人向往的精神体验。 课堂教学之美,美在语言。当老师怀着饱满的热情,充满激情地领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天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念奴娇·赤壁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第六册选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豪放词和《雨霖铃》《扬州慢》两首婉约词。那么,什么是婉约和豪放呢?如果说“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的话,那么婉约的“定义”就是:婉,即婉曲;约,即隐约;就是“含蓄”。词自产生就是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艳科”。到了北宋,范仲淹、王安石等虽已初露豪放端倪,但真正“指出向上一格,新天下耳目”、奠定豪放派基础的是苏轼。从此,“词体大约有二:一婉约,一豪放”。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苏轼官至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一善歌之士,“我词何如耆卿…  相似文献   

18.
在《念奴娇·昆仑》里,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将昆仑神话和“一分为三”的哲学意蕴融合为一体,不仅赋予了《念奴娇·昆仑》以深刻的再现力和奇特的想象力,而且也赋予了《念奴娇·昆仑》以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而艺术化地表达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题旨。  相似文献   

19.
<正>《哇啦哇啦报》现场报道: 北宋的苏东坡曾在湖北黄州赤壁矶住过,并写下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在 这首词里,苏东坡遥望江中"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叹息"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少年来,人们诵咏着这气势如虹的词章,都想到赤壁一游,欣 赏壮丽的景色。 应读者的要求,在"五一"长假来临前夕,《哇啦哇啦报》记者亲赴赤壁探路,却 意外地发现:站在赤壁矶上,脚下是一片宽广的平原, 而不是我们想像中的滚滚长江。记者东张西望,最后只 在崖壁下找到了一个小小的池塘。 真是太奇怪了,这是怎么回事?《哇啦哇 啦报》记者将跟踪报道,查明  相似文献   

20.
杜成怀 《现代语文》2007,(2):105-105
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由让我们击节颔首;一个苏东坡,一个辛弃疾,怎能不让我们崇敬面对?你怀古,我也怀古,同为豪放词;你方唱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也吟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可谓“竞自风流”,一时难分高下。难怪二人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好比巍巍耸立的两座驼峰,可比肩相共,合称“苏辛”了。记得一副对联专写辛弃疾成就与为词之风格:“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恰道出二人词的前承后继的密切关系。但是,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二人词虽有相通之处,也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