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圆周率π是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学者阿基米德计算出π≈3.14.公元263年前后,我国的数学家刘徽,利用割圆术计算了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面积,求得π≈3.1416.又过了约两百年,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确定了π的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祖冲之之后,阿  相似文献   

2.
祖冲之和他的儿子祖日恒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在数学、天文、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曾作出过巨大贡献,尤其是在数学方面曾经取得领先于世界的成就,最突出的应当是对圆周率和圆球体积的推算。圆周率是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部计算圆周率的历史,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著名学者阿基米德(Archimada 公元前287~212年)首先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计算出圆周率约为3.14。公元263年前后,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利用割圆术计算了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面积,求得圆周率约为3927/1250≈3.1416。最早算出圆周率小数点…  相似文献   

3.
圆周率π可以说是在数学中最为常见的一个无理数,在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以及很多相关图形(比如扇形、椭圆和椭球等)计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最早被定义为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而如何计算圆周率π也引起了古今中外众多数学家们的关注。利用"割圆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得到了两个圆周率的近似值,分别为约率22/7和密率335/113。其中密率335/113足足比欧洲早了1000年。然而,由于"割圆术"方法的局限性,改进已有结果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介绍在微积分中利用无穷级数计算圆周率π的一些公式。利用计算机编程,人们甚至可以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10万亿位。  相似文献   

4.
祖冲之     
祖冲之,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于公元429年出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源县).曾在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娄县(今江苏昆山县东北)、建康等地为官多年.祖冲之从小就对天文、数学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专攻数术,搜烁古今”.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成就,首推他对圆周率的计算.还在青年时代,他便对张衡、刘徽等前人的工作进行仔细研究,一一驳正了他们的错误,并计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7位.他也因此成为圆周率发展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对过去科学家的工作进行反复考核,就是对他的前辈著名天文学家…  相似文献   

5.
关于圆周率π的计算问题历来被人们重视,从古代到现在,不少著名的数学家、数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许多令人叹服的成果。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公元470年,利用割圆术,算出π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6位。这一纪录千百年来未被打破。到了近代,由于数学理论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牛顿-莱布尼兹共同创造立了微积分理论之后,利用幂级数的理论得到如下展开式:  相似文献   

6.
自公元263年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刘徽运用对几何图形面积进行分割与拼补的方法(史称“割补术”)计算圆周率丌起,人们一直在运用“割补术”研究几何图形的位置、大小及性质.距今一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智者运用图形割补原理、利用“七块几何模板”,创造出一种智力游戏工具——“七巧板”.玩弄“七巧板”,可以拼出多种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先后发行过6位著名数学家的纪念邮票,他们分别是:1.祖冲之。1955年,我国发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4枚邮票中,第2枚是南朝宋齐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求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  相似文献   

8.
一九五九年,前苏联发射宇宙飞船,首次揭露了月球表面的秘密.苏联科学院将月球地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以表示和纪念伟大的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位卓有成就的大科学家,他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π<3.1415927之间.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准确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在国外,直到一千年后阿拉伯和法国的数学家才超过他.他还用两个分数来表示π的近似值,约率π=22/7,密率π=355/113,密率的提出比德国数学家奥托早一…  相似文献   

9.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数学里经常用到的重要的常数叫做圆周率,通常我们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圆周率的记号π源自希腊语“圆周”的打头字母,它为琼斯(W.Jones,1675 ̄1749年)首先使用.东汉初年,我国的数学书《周髀算经》里已经有“周三径一”(就是说,直径是1的圆,它的周长等于3)的古率的记载.西汉末年,刘歆(约公元前50年到公元23年)定圆周率为3.1547,他首先开创了不沿用古率之先河.公元2世纪,古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A rchim edes)用逼近方法推算出圆周率介于31071与371之间.南北朝时,祖冲之(公元429 ̄500年)在他的数学著作《…  相似文献   

10.
在文明古国(埃及、中国、印度)的数学文献里,都不乏圆的度量问题,而圆的度量少不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圆周率。在数学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又有哪一个常数能像圆周率那样散发着如此经久不衰的魅力?古希腊数学家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公元前500~前428)在铁窗下仍醉心于化圆为方问题的研究;在德国数学家固灵(L.vanCeulen,540~1610)的墓碑上,刻着他生前焚膏继晷、夜以继日算出的35位圆周率值;巴黎科学宫中单独设有圆周率馆;记忆圆周率的诗歌层出不穷;日本人iroyukiGoto在1995年花9小时背诵π值达小数点后42万位;时至今日,计算圆周…  相似文献   

11.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机械专家。  相似文献   

12.
正金融市场是超越数的世界,与圆周率π和自然常数e[=2.718281828459…]有着紧密的联系。众所皆知:圆周率л对应18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2010年4月26日反弹受阻于180周均线(对应л);深综指和上证指数2008年的低点452点和1664点分别受到180月均线(对应л)及720周均线(对应4л)的支撑而产生一轮翻倍的上涨行情。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中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对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树立为祖国而刻苦学习的信念。教师要注意发掘教材中有关史料,适当介绍我国历代著名数学家的辉煌业绩,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民族自豪感。如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分数除法法则、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负数的定义和加法法则,这些是公元三世纪我国四大数学家之一刘徽最早提出的;“圆周率”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祖冲之最早算出在 3 1415926与 3 …  相似文献   

14.
刘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三国魏陈留王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他曾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作注解.从注解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徽所注解内容之丰富,见解之独到,史学家称他为中国古代数学理论的奠基人确实当之无愧. “割圆术”是刘徽对数学研究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文中首先指出中国古代所采用的“周三径一”即圆周率π=3的结果所计算出  相似文献   

15.
圆周率π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自古以来就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兰伯特(Lambert)于1767年证明π是无理数之前,众多数学家试图求出π的准确值,有的甚至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目前,借助计算机计算π值,已求得近三千万位数.利用代数方法计算π值时,都需依据π的某种表达式.本文结合有关π的发展史,介绍其几种无限表达式并给出证明.为叙述方便,我们给所举表达式前均冠以相应的人名.  相似文献   

16.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数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他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准确到小数第七位,是当时世界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材里有两处涉及圆周率:一处是第一章"算法初步"的阅读与思考材料"割圆术",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探求圆周率;另一处是第三章"概率"中几何概型部分的例3,向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随机地撒豆子,用几何概型的原理估计正方形内切圆的面积,从而估计圆周率的值.笔者把这两处内容加以整合,在计算机教室里,以求圆周率为主线,以算法为工具,让学生动手实验,借助计算机技术去经历早期圆周  相似文献   

18.
圆·圆周率     
“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圆以它的匀称、稳定、和谐给人以美感.大至宇宙,小至粒子,无处没有它的存在.车轮的转动既平稳又省力;下水道的窨井盖,怎么放也不会掉下去;建筑中圆的造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圆的计算离不开圆周率.圆周率的精确度曾经是我国古代数学界的骄傲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将圆周率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这一数学成就在世界上领先了近千年.这里介绍4个有关圆周率的趣事:1.计算机巧算圆周率用计算器先做除法2143÷22,然后按两次平方根键,你就会惊奇地看到3.1415926.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首先发现这个窍门,并提出了大胆…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远古时期数学就应用在生活当中,例如:古代的结绳计数法。进入了文明时代数学更是被广泛应用,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数学成就,例如:祖冲之的《圆周率》、刘徽的《九章算术》等等一些杰出的数学家与数学成就。进入了现代社会数学的应用更加广泛,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学,商业成本的计算、建筑业的工程预算与建筑面积、交通线路的规划。这些都与数学息息相关。总之,"生活处处有数学"。本文意在谈谈初中数学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20.
园周长与直径的比,叫做园周率.园周率π是一个常数,也是一个无理数,我们只能根据需要取它的近似值.我国古代很早就得出了比较精确的近似值.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于·公元263年利用园内接正多边形求得π=3.4(或化为157/50)。南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于公元460年又进一步推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准确到七位小数,近似分数是355/113.而一千多年后德国人安托尼兹才重新发现这个值.以后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