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主要成分和杂质在物理及化学性质上的异同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杂质进行转化后从原混合体系中分离掉,从而得到较纯净的物质。原则:在除杂时,不能带进新的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量。所加试剂一般只与被提纯物质反应,生成物易于分离或尽量使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的物质。  相似文献   

2.
物质的提纯     
除去已知物中所含的少量杂质,使不纯物变成较纯物的过程叫物质的提纯,物质的提纯又叫除杂质。 提纯物质时一般必须遵守如下几个原则: 1.不能引进新的杂质。 2.选择的试剂只能与被除去的杂质反应,而不能与已知物(即样品中应保留的物质)反应。 3.反应后的产物最好与已知物相同,如果不同,则必须与已知物容易分离。 提纯物质通常采取如下途径:1.直接把杂质转化为已知物。2.使杂质溶解,或加入某种  相似文献   

3.
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使之变成纯净物的问题是中考中常见的题型。解这类题,必须熟知各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选择恰当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做到既除掉杂质又符合除杂的要求。 除杂时,要符合下列要求: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不能减少被提纯物;杂质与被提纯物容易分离;要把被提纯物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除杂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一  相似文献   

4.
分离和提纯物质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物质的分离是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组分各自分开,从而得到较纯净的物质。物质的提纯是将物质中混有的少复杂质转化成其他物质而除去。物质的分离通常采用物理方法,若采用化学方法,最后则需把分离开的物质再转化成原组分或指定物质。物质的提纯,既可采用物理方法,也可采用化学方法,无论使用哪种方法,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不增不减:即在提纯过程中,不引新的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2.试剂专一:即选用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不与被提纯物质反应。3.以杂转纯:在除杂过程中,尽量使…  相似文献   

5.
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物质的过程。在无机物的提纯中,最好先用加热、溶解等措施分离,然后加入试剂将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或气体、沉淀等易分离的物质。在整个分离过程中,不应引入新的杂质。有机物的分离,最好先用分液、蒸馏、洗涤、渗析等方法。对于具体物质的提纯应根据物质及含杂质的性质选用具体适宜的方法。现将常见  相似文献   

6.
除杂提纯是物质分离与提纯的一种类型,也是近几年中考常见题型之一.从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个角度,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归纳总结具体的除杂方法,让学生能针对不同的题型,快速找出行之有效的除杂措施.初中教材关于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主要介绍两种类型:一是除杂提纯,即把杂质除去,或使杂质转化为要提纯的物质;二是分离提纯,即把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分离开来,再分别进  相似文献   

7.
物质的分离是指混合物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各组分分开;提纯则是将被提纯物质中的杂质除去.分离与提纯的目的不同,但在实验操作上都需要一些相同的方法.在进行物质分离提纯时,我们应根据被分离提纯物质与杂质性质的差异选择适宜的方法,现将物质的物理分离提纯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物质的提纯(也叫除杂)是指将某物质里含有的杂质除去,即利用主要成分和杂质不同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除去其中所含的杂质,以得到较纯净的物质的过程。一般地讲,除去杂质的方式有两种:(1)将杂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以达到分离的目的;(2)将杂质转化为需要提纯出来的物质,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得到更多的要提纯的物质。从混合物中除去杂质的方法分为两大类: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一、物理方法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物理方法,有讨德法、蒸发结晶法和冷却结晶法。过滤法适用于除去混合物中不溶于水…  相似文献   

9.
<正>在高中化学中我们会学习到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这一知识点,这一知识点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选取适当试剂及分离方法,除去提纯物中的指定杂质;二是确定除去被提纯物质中指定含有杂质所需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三是将分离提纯与物质制备、混合物成分的确定等内容融为一体,形成综合实验题。我们学习了有机物之后会发现,有机物的分  相似文献   

10.
初中化学中有一类“除杂题”,是让学生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某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除去,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除杂题”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除杂的过程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选择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而不与被提纯的物质反应;反应的产物容易分离,操作简单易行;在除杂质过程中,被提纯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应该复原为原物质,即不增(杂)不减(主)。下面,试列举几种除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掌握要求了解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方法,应用所学知识对一些物质进行分离与除杂。二、分离、提纯方法与典型题例析分离是利用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选择某方法使两种物质分离开,再恢复至原状态。提纯是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性质的差异,采用一定的方法除去杂质。从分局与提纯的原理看都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性质不同进行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见下图:(-)物理方法1·过德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开。需要的主要仪器有: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等。例如,粗盐提纯时,把祖盐溶于水,经过过滤,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除…  相似文献   

12.
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物质的过程 .在无机物的提纯过程中 ,最好先用加热、溶解等措施分离 ,然后加入试剂将杂质转化为与要提纯的物质或气体、沉淀等易分离的物质 .在整个分离过程中 ,不应引入新的杂质 .有机物的分离 ,最好先用分液、蒸馏、洗涤、渗析等方法 .对于具体物质的提纯应根据物质及含杂质的性质选用具体适宜的方法 .1 过滤法分离液体和不溶性固体物质用过滤法 .例 如何分离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受热分解的产物 ?方法 :将产物溶于水 ,经过过滤把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分离 .2 蒸馏法据液体沸点高低不同 (相差大于…  相似文献   

13.
廉蒙 《初中生必读》2011,(11):31-33
所谓物质的分离,是指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各种不同物质;所渭物质的提纯,是指采用合适的分离方法除去被提纯物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物质.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分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相似文献   

14.
一、分离提纯的基本原则把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叫提纯 ;将相互混在一起的不同物质彼此分开而得到相应组分的各纯净物叫分离。在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 ,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即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 ,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2 .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3 .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 ,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二、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思路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思路是根据分离提纯物的性质和状态来定的。具体如下 :1.分离提纯物是固体 (从…  相似文献   

15.
一、工艺流程题的分类 1.除杂、分离、提纯类工艺流程题 本质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首先,找出要得到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哪些杂质;然后,认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最后,思考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杂质除去。这样才能明确每一步所加的试剂或操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除去杂质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除杂”遵循的原则是在除去杂质的过程不能引入新杂质,不能改变被提纯物质的性质、质量,要求被提纯物容易与杂质分离。“除杂”有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利用这些原则和方法简析了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姚磊 《初中生必读》2007,(12):31-33
在生产实际中,为了提纯产品,常常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步骤除去产品(或原料)中的杂质.为了除尽混合物中所含的杂质,一般原则是:①添加除杂试剂后,其生成物与所需提纯物易分离;②除杂后不能增加新杂质,不能使所需提纯物质减少(但可以增加).要达到上述除杂  相似文献   

18.
一、物质提纯与分离的一般方法1.过滤法用于液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或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如除去水中的泥沙;分离实验室制取氧气后固体混合物中的MnO,和KC等。2结晶法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差异较大的几种可溶性固体的分离。如NaCI和KNO。的分离等。3.溶解法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溶解而除去。如除去银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可加入适量的盐酸,使铁与盐酸反应而溶解,然后经过滤而除去。4转纯法将杂质转变为被提纯的物质。如除去CO。中少量的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Ct1O,使CO转化为CO。。Ct1O+CO=Cll+CO…  相似文献   

19.
一、物质除杂的原则混合物中,一般把量少的物质称为杂质.混合物的提纯,就是除去混合物中少量的杂质,不论所选什么方法,必须满足下列条件:①除去原杂质,不得引入新杂质;②一般所选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被提纯物质反应;③与杂质反应后若生成新物质,则新物质必须易与主要物质分离.  相似文献   

20.
迟欣 《高中数理化》2014,(24):50-50
分离是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分别开来,获得纯净组分的过程。提纯是将混合物的一些杂质(包括有毒物质或者是不需要的物质),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办法,将它们除掉,之后得到需要的物质的过程,其中,已经除掉的杂质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物质。化学分离提纯方法中,应该注意以下原则“不增加、不减少、易分开、复原貌”。不增加新的物质,不减少被提纯物质,分离后很容易的将杂质和原物质分开,经过处理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