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东坡贬居黄州期间,有几个地点与他息息相关,对他人生观转变意义重大。文章以一种新的审美视角,对苏东坡黄州几个主要遗址遗迹所蕴含的人生意义进行了观照和诠释,描画了苏东坡谪黄期间,从其人生低谷登上普世人生顶峰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自题金山画像》苏东坡对他一生功业所作的自我评价是恰切的。功业是指功绩和事业。就他一生来说,功业就是指的:在政治方面,有远大的抱负和卓越的才能,有改革朝政的强烈愿望;在出仕朝廷或贬官期间,关心民间疾苦,注重农耕、救灾、治病、办学事宜;在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人生理想是政治家而不是诗人 ,曾反复出仕 ,反复归隐 ,直到理想之梦完全破灭。造成悲剧的原因 ,有时代因素 ,更为重要的是他自身性格所致 ,他真诚自然的性格 ,理想化的气质 ,成就了他卓著的诗名 ,也注定了他仕途失意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4.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2,(24):34-36
主持人龙吟:"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苏东坡梦中写下的这两句诗,成为了他一生的总结和写照。他为何选择江苏常州作为终老之地?他为何急遽病重而亡?他的人生际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本期"东坡闲话"完结篇将为你一一解答。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三月,苏东坡在海南岛收到了朝廷让他北归的消息,流放生活即将结束。他喜出望外,云:"七年远谪,不自意全,万里生还,适有大幸。"北归途中,与苏东坡同行的还有他的小儿子苏过、前来报讯的好朋友吴复古,以及一条颇通人性的狗"乌嘴"。苏东坡心情愉悦,夸赞这条狗"知我北归,掉尾欲舞"。但是一路上,苏东坡的心情很难用欣喜两个字来简单概括。他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回顾起岭南、海南两地的流放生活,苏东坡就如做了一场噩梦。当时与他同遭贬逐的人,大多数因为经受不住生活的折磨而相继死去。所以,当苏东坡翻过大庾岭时,曾感慨万千地写诗赠给一  相似文献   

5.
如梦人生,人生如梦,这是苏东坡对人生哲理的界定,也是苏东坡黄州时期人生哲理的核心。乌台诗案后,死里逃生的苏轼,惊魂悄定,被贬谪黄州,有如经历了一场恶梦。因此,他在黄州期间感叹“人生如梦”的诗词特别多。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是苏词中传达的独特的人生态度。苏轼黄州五年诗词中屡次写到梦的意象,可谓佛儒思想在他的精神领域相互碰撞而构成的复杂世界。  相似文献   

6.
苏东坡对人生的认识是非常睿智和通达的,他对人生的各种境遇始终抱有热切的希望,用坚韧的品格和旷达的态度抗击外力打击。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非常高的人生姿态。我们现代人倍感亲切有味。其人生姿态对于终日案牍劳形、哀叹"何日忘却营营"的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7.
苏东坡古老朴素的人生智慧与当代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几乎达到了完美的契合,其乐观的人格特质、积极的情绪体验、真诚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心理弹性以及愉悦的"流畅体验"等,给现代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提供了极佳的研究范例。从苏东坡的人生阅历中探寻积极心理特征,镜鉴东坡先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促进我们青年人的成长和发展,提升人生境界,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8.
《核舟记》一文有三个重要人物:苏轼、王叔远、魏学。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篇充满理解与想象的文章,王叔远捕捉并刻画了瞬间的人物形象,让人物的组合在默然无声中说话,彰显了核舟的灵魂。魏学理解了王叔远的刀尖艺术,他借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核舟的传奇神韵,也借《核舟记》贯穿了苏东坡、王叔远与自己的人生,而这全因为懂你。  相似文献   

9.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6)秋,苏东坡在密州太守任上,作《后杞菊赋》。他以自我嘲笑式的设问、动人情理的回答来揭示他忧患仕宦人生的难言之隐。东坡把人生看得淡然,以为不论什么样的身价人物,最终"归于一朽"。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和政治漩涡,东坡仍以超然的情怀,从杞菊的民生滋味中吸取了儒佛道的治政哲理,透视人生,造福一方;从而铸造了他"斋厨索然,日食杞菊"的仕宦人生美。  相似文献   

10.
"乌台诗案"以后,苏东坡被贬黄州,处境凄凉,生活困厄,但苏东坡在困境中没有消沉退缩,而是秉持自己"积极有为"的人生理想,涉足山水,为民造福,实现了自己人生和创作的双重飞跃。黄州,注定是苏东坡生命中最值得铭记的地方。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黄州我还是想去看看的,不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古战场的遗址,而是从艺术的角度看苏东坡的情怀。  相似文献   

11.
苏东坡被贬黄州,留下了种种神奇奥秘的文化现象话题。是神宗皇帝袒护他而编管黄州,是黄州的神奇山水、风月、古迹、仙居,铸就了苏东坡,黄州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他“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把种种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黄州成为东坡文化发祥地、赤壁文化发祥地。黄州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也成全了黄州。  相似文献   

12.
人要获得成功,就应在成功路上树立一个又一个学习、追赶和超越的目标。本文通过对苏东坡推崇王维诗画之原由初探,发现苏东坡学先贤,以王维为标杆,实现了由境遇相似向尚艺相通的转变;赶先贤,以诗中有画,实现了由超越向跨越的卓越转变;超先贤,以画中有诗,实现了由诗画相映与画诗交融的转变。因此,创造美丽人生必须要树立可以追赶的标杆,只有在经风雨见世面中砥砺前行,在豪放直爽中学会收敛收藏自己,才使人生过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东坡在黄州从其人生谷底,一举登上了中国文坛的最高峰,这是得到历来学界共识的;苏东坡谷底登峰的秘诀,也历来为世人所探求。本文从苏东坡贬居黄州期间的境况、心情和作为等方面,开创性地揭示了苏东坡黄州谷底登峰的秘诀:即多措并举,排遣内心积郁;一蓑烟雨任平生,坦然吟笑前行;眼见河水西流,自信能创奇迹。这对今天人们的处世仍富有启迪性,很值得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1,(22):32-33
主持人龙吟:苏东坡的人生,虽然风波坎坷不断,但也曾位高权重,荣耀风光。这一讲说的便是在他心目中苦乐相参的"高官"生涯——苏东坡一生,从二十岁进京赶考,到六十六岁去世,四十多年为官,如果粗粗地划分一下,除去父母去世丁忧,以及在路上奔波的时期,三分之一时间在朝廷,三分之一时间在外做官,三分  相似文献   

15.
苏东坡文才盖世,一生仕途坎坷,贬居黄州时期,躬耕东坡,自号"东坡居士",从此"东坡"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响亮的名号,流传千古。然"东坡"之含意,却渊源颇深。可上溯至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曾于忠州东坡种花,赋诗,而苏东坡极推崇他。但要详东坡之义,并不只是两人在地名和意趣上的简单巧合,而实在是两人在人生经历和思想情趣上有颇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苏东坡其人其文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值得我们永远追寻,永远铭记。通过对他不平凡一生遭遇的解读,从自譬自解,归根复命;事已心返,不妨熟歇;方外知交,借禅自娱;书史为乐,陶写伊郁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东坡先生应对人生挫折,自我解脱的生命范式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史铁生自传体散文<我与地坛>,是一篇"至性"的关文,文章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对以往人生经历的回顾与思考,对人生根本问题的超越性的感悟,作者以其对人生苦难的直接承担和体验,从亲身经历的生活中获得生存启示,抒写了一个失去精神寄托的游子走入自然怀抱的发现,正是母亲博大深挚,毫不张扬的爱,潜移默化的教育他,教他如何做人.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在这个荒芜萧索但并不衰败的特殊的地坛环境中对生命、生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将梁实秋先生定位于古典与浪漫之间,未能确切涵盖他的整个人生。文章通过对梁先生家书的解读,可以真切感知其八十余年的人生冷暖,可以更好地理解梁实秋先生的真正心境。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文学星空中,苏轼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是一位旷世奇才,是中国士大夫心驰神往的人格典范。林语堂先生把苏轼当作自己心灵的老师,说他是人间独一无二的人物。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也称自己最喜欢的文人是苏东坡。千百年来,人们对苏轼始终有~种特别的喜爱,且历久不衰。苏东坡的迷人魅力不仅在于其文学成就,更在其人生实践闪烁出的人格魅力。笔者以为,苏轼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五有”:即有情义、有作为、有情趣、有智慧、有操守。  相似文献   

20.
翻开林语堂用英文所写、张振玉翻译的《苏东坡传》,深深被苏东坡的人生所吸引,心随着苏东坡一生的坎坷多舛而波澜起伏。读《苏东坡传》,完全被苏东坡那种大者所拥有的大智慧,他那无法阻挡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作为一名教育者,也不由荡漾起更为深沉的教育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