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传统医学的"阴阳平衡"理论和武术的"内外兼修"理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论得出:武术的内外兼修理论是阴阳平衡理论在人类进行身体锻炼中的具体运用,而"阴阳平衡"理论则是武术"内外兼修"理论产生的基础。"内外兼修"理论作为中国武术运动功法练习的一个指导原则,规定着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传统武术是在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至今广为传播的是以套路、搏斗和功法练习为主要内容的武术。中华武术的理论基础是阴阳学说,太极图的阴阳看似简单,实际是包罗万有的一种标志,以阴阳理论为基础,中国的武术前辈们经过终年累月的实践、研究创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独具个人魅力的武术套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论述了"武术三观论"对武术发展和建立当代武术科学理论的重要意义,并认为在当时"武术三观论"的提出对武术基础研究具有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轴心期"武术繁荣的社会因子,介绍了明朝武术的繁荣局面,重点阐述明朝武术流派形成、武举制发展、十八般武艺和武术理论大厦构建及其特点.明朝武术在这一时期得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阴阳,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的两大对立面。阴阳讲的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法则。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存在阴阳,一切事物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相互作用的结果。阴阳学说理论所体现的中华武术传统文化及思维方式更是典型,是武术理论必不可少的基本构架之一。  相似文献   

6.
浅析武术与古典哲学阴阳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的两大对立面,阴阳讲的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法则。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存在阴阳,一切事物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相互作用的结果,阴阳学说理论所体现的中华武术传统化及思维方式更是典型,是武术理论必不可少的基本构架之一。  相似文献   

7.
杜怀津 《武当》2015,(1):31
日前,合肥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向社会公布,"韩氏阴阳双合拳"作为唯一的武术传统项目入录,传承人为合肥市著名武术老师韩荣春先生。韩荣春先生自幼习练家传阴阳双合拳,后师从合肥著名武术名家余化龙(余文烈),精通各种拳术及兵器,多次参加国内国际武术太极拳比赛,荣获众多奖牌,曾被授予"安徽省十佳拳师"、"安徽省荣誉武术师"和"一级武术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王中平 《健身科学》2005,(11):16-17
阴阳是中医辨证的总纲,阴阳失衡是疾病的根本,失衡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调整的方法有内治和外治,而阴阳平衡是调治的目标。我经过多年对中医内因理论的研究,延伸、发展出一套消除内因,达到内治的理论和方法。我们称它为“心平健康学”。“心平学说”认为:人受制于心,心法于自然;  相似文献   

9.
"武林大会"的文化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林大会"使传统武术的部分拳种进入了主流电视媒体,这是武术传播的质的飞跃。但需要明确:"武林"不等同于"武术界";"技击"不是武术的核心;武术文化传播的动因是"神秘",而不是"真实";武术功夫的精粹是"套路"与"和谐",而不是"格斗"和"对抗"。武术电视中的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中存在"二律悖论",在传播过程中要讲求武术的"品格"和节目的"品格"。  相似文献   

10.
"武"释"道"论     
武术理论是在道家思想影响下逐渐形成与完善起来的,而凝练了的武术理论同时也在诠释着道家哲学思想内核.文章从武术的拳理、技击战略、价值伦理、修炼理论以及意境理论分别对道家的哲学思想、辩证观、天人论、性命观及美学思想作了全面而完备地阐释.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对中华武术进行了详细地剖析,分析了中华武术理论的成因和发展的过程,以组成中国哲学思想的阴阳、五行思想为其理论基础的根源,并从传统中医理论的经络、脏腑思想进行了另一层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阴阳观对中华武学的技、法、理辩证思想都给予更为终极的关怀,是武学运动变化的一种固有规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阐述了阴阳二气结合的万物之理,解释了“道”和变化的辨证思想理论,对于武学拳理思想、技法招式和功法炼养给予了深切的关怀,构建了武学丰富深远的技击原理与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武术观"的提出,不仅为武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太极拳的进一步国内国际化传播提供了理论支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并通过太极拳的教学实践总结对太极拳的传播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太极拳十分重视"内外兼修",遵循"阴阳互济"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因此太极拳的传播要注重太极拳中所蕴涵的中国文化元素的传播;其次,太极拳的健身理念和机理符合当今社会和人类的需求,因此传播过程中要抓住太极拳的健康元素;第三,太极拳的技术规范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太极拳传播的载体,因此,适时有度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我们在不同的人群中传播太极拳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总之,在"大武术观"的指导下,从多维度的视角去实践太极拳的传播,以让太极拳运动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是中国体育文化中的瑰宝,源远流长;是一种德、智、体兼修,融古代哲学及吐纳导引和拳术精华为一体,内涵极为丰富的传统拳术.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也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珍贵遗产,是体育运动中最适合于健身的具有科学原理的活动形式之一.太极拳已普及至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其博采各家武术精华,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其动静虚实的变化、刚柔并济的内涵和内外消长的和谐统一,与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相互依存和演变法则相吻合,对于祛病健身和延年益寿具有良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传统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和润泽,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以其深奥的哲理、精湛的技法折射出博大的文化内涵.文章试图从拳法拳理、技法技理、练功理论、技击方法等方面阐述阴阳五行哲理对武术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深入探究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它不仅仅凝结了中华民族人民的辛勤汗水,更是广大人民的智慧结晶.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文章从养生视角出发,从历史、宗教、中医理论角度来论述养生与传统武术的微妙关系,为传统武术和养生理论的发展谋求新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17.
论武术文化中的传统哲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就武术文化中蕴含的传统哲理进行探析。结果显示,武术文化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观、形神统一观、阴阳学说的辩证法思想及气理论,再现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之魂,也是武术之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挖掘武当武术养生资源,探索道教养生对武当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使武当武术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使武当武术养生文化进一步在世界传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文章认为道教思想从“重人贵生”、“天人合一”、“神形相依”、“阴阳辩证”、“内修外行”这五个方面对武当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武当武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脱离养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