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庄诗晓 《考试周刊》2014,(72):79-79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学;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就让学生自己  相似文献   

2.
钟新华 《小学生》2013,(12):64-64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呼唤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合作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自觉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要放手给学生探究;凡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要留有学生充分的空间;凡是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要让学生自由操作,让学生在体验中开启思维,自主探究,把握数学本质,获取鲜活的知识。一、巧设数学问题情境,唤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一、确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确认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对客观世界积极地、能动地"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多次反复的实践活动形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读书时间和练习时间.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4.
受时代与观念的局限。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较严重的学科本位、教师中心主义倾向。课堂中。教师是主宰、是权威。以“讲”为主的教学活动贯穿了整个课堂,这利”情况造成了教师讲课的技巧与效率被格外关注。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在课堂中教师要坚持“少讲多学”。即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坚持放手原则: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读书时间和练习时间。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求.笔者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要代替。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数学知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语文教学要把学生的自觉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放在首位,教师在课堂上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教给学生,还要把做的任务分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教给学生。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不引导,从而将课堂中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探究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不是教师自己,而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  相似文献   

7.
詹丽钧 《考试周刊》2011,(30):77-78
本文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让学生想说就说;放手让学生去做;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8.
以前的课堂是"满堂灌",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讲。后来的课堂成了"满堂问",只有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的不停回答。现在,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方式",现在有些教师将课堂变成了"满堂读"和"满堂悟",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再感悟,就是不说这样做能悟出些什么,就是"满堂悟"了。这"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和"满堂悟"有一个通病,即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缺少有内涵的问题,缺少学生自主阅读思维的时间,缺少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化,缺少教师富有真知灼见的启发与提升。  相似文献   

9.
所谓"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发现、创造、获取知识。要想让学生做个"再创造"者,教师首先得自己做个"再创造"者,教师要去发现、挖掘和创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和内容,要对美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作业方式以及教学情境进行"再创造"。通过教师的"再创造"唤醒学生心底沉睡着的发现和探索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实战中探究思考,激活"再创造"思维,就能让学生成为学习、探索路上的发现者、"再创造"者。  相似文献   

10.
乔敏芳 《考试周刊》2013,(53):184-184
<正>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不仅需要乖巧听话的好孩子,更需要具有主动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下一代接班人。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自己想的就让他们自己想,鼓励儿童发展自己的世界。"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用正确的儿童观引导幼儿探索未来的世界,不断激励幼儿大胆尝试,放手让幼儿独立活动,支持幼儿的寻求和探索,帮助幼儿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那么,如何真正支持幼儿的寻求和探索呢?老师一定要具有方方面面的方法与策略,例如创设环境、设疑及适当引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以学生动手"做数学"代替教师"说数学",就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什么是"做数学"呢?简单地说,"做数学"就是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或是几个伙伴的)探索性活动,  相似文献   

12.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教孩子由不  相似文献   

13.
陈鹤琴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自制玩具活动是自主游戏的重要补充形式,还可以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不论当教师、做校长,还是做行政官员,我都希望中小学教育教学从"好玩"走向"玩好"。"好玩"就是"引趣",让学生感到学习十分有趣,这是学习的原动力;"玩好"就是"引深",让学生能不断钻研、深入探索,这是学习的内驱力。初为人师时,我没有什么数学教学经验,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不错,这主要缘于我的"每课一趣"。所谓"每课一趣",就是每节课都要有一道以上的趣味数学题,或一个以上的数学游戏,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相似文献   

16.
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常听老师抱怨说:这个学生学习不主动,那个学生学习不积极,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不差才怪呢。其实,我们教师细想一下:要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初中数学,单纯依靠学生是不对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当从教与学的双方着手,去创新教法和学法,特别是教师应当认真研究学情,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构建主动探索数学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把学生推到数学课堂的"中央",让学生当"主角",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文就在初中数学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因为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因为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教师用源于生活、富有童趣、贴近实际的内容呈现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在这方面,笔者有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体验,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需求中的生成。因此,教师要精心预设每个细节,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文本课程,更应该是体验课程。作为教师一定要舍得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会想、会做、会说,学生才能得到发展,这才是课堂教学真正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9.
正"积极性"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调动了"数学积极性",学生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的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正>从学法引导到学生能力的提高,要经过三个步骤。一、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是立足在"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到的,就让学生自己做;凡是学生能研讨解决的,就让学生相互讨论自己解决"理念之下,教师采用举一反三法、提问法、典型事例讲解法、创设具体情景启发学生联想怀疑的提问法,将学习方法教给学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