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建国之后,毛泽东曾经多次谈起领导工作的特性和领导能力的培养,总结领导工作的经验,评论历史人物。在某种意义上,这些谈话,都带有总结党和自己领导工作成功经验的性质。 1967年6月7 日.毛泽东在与吴冷西的谈话中,评论了他对刘邦领导才能的看法。毛泽东从领导的任务一是决策、一是用人讲起,评论汉代几个皇帝的优劣。他称赞刘邦会用人。他说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据《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初,曾问群臣:何以他得天下而项羽失天下?群臣应对不一,刘邦均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2.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刘邦和项羽受楚怀王派遣,分别从南北两路进兵。公元二○六年刘邦夺取南阳,越过武关,攻克嶢关,于当年十月抢先攻进了秦朝国都咸阳。啊,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宫殿,无数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它把刘邦和部下将领们的心吸引住了;纷纷抢着运走一车又一车的金玉珠宝。在这暂时的昏昏沉沉的胜利之中,也有少数人的头脑是清醒的,刘邦的事务官萧何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萧何一进咸阳,想到的不是雕栏画栋的宫殿,也不是罕见的珍珠宝玉,而是秦朝的一大批档案材料。他带着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当下更多的美术编辑都还是具有较高的艺术理想,他们所面临的困惑实际上和很多出版人所面临的困惑别无二致。记得有一年,王立群先生在他的博客里义愤填膺地贴出了两本图书的封面:一本是他的新书《大风歌:王立群讲高祖刘邦》;另一本是《大风歌:刘邦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署名乌龟道人。从封面的颜色、构图等封面设计因素看,后者显然借用了前者的艺术创造。在图书内容同质化的今天,我还想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谈一谈图书封面的设计,因为我相信,中国当下更多的美术编辑都  相似文献   

4.
一:高祖时期——质木无文汉高祖刘邦以其恢弘的气度威加海内,奠定了两汉四百多年的基业,大风起处,云动雨散,一群草莽英雄,终平天下安社稷。烟尘四起,根本就无人去过问诗书,刘邦对文人更是毫不在意,见儒生则溲溺其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汉书·陆贾传》)见俪生则倨使两女子洗足,郦生入,长揖不拜,曰:“……”沛公骂曰:“竖儒……”(《汉书·郦陆硃刘叔孙传第十三》)叔孙通将为他定制礼仪,一生无所畏惧的刘邦惶恐地问:“得无难乎?”还郑重地交代叔孙通定礼制时要估计他是否能够遵行而定。非但皇…  相似文献   

5.
陆贾是汉初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是汉高祖刘邦的左膀右臂,深得刘邦倚重。在辅佐刘邦治国理政的过程中,陆贾在儒家传统学说基础上继承法家思想以及庄子的无为之治,形成了符合汉初国情、有助于汉室稳定政权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6.
司伟森 《兰台世界》2014,(7):121-122
陆贾是汉初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是汉高祖刘邦的左膀右臂,深得刘邦倚重。在辅佐刘邦治国理政的过程中,陆贾在儒家传统学说基础上继承法家思想以及庄子的无为之治,形成了符合汉初国情、有助于汉室稳定政权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7.
刘向,在历史上以校勘群书而享誉千载,沛人,传附见《汉书·楚元王传》。字子政,原名更生,四十八岁时,即竟宁元年(前33年)五月,汉元帝病死,成帝即位,闲置不用十余年的刘向终于再次被启用,此时始更名"向"。他是汉帝宗室,汉高祖刘邦同父少弟楚元  相似文献   

8.
管卫中 《档案》2015,(1):27-31
在人们的印象中,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出身乡野、浑身匪气的无赖,一个胸无点墨、也无军事才能的常败将军,既如此,他又是如何打败所向无敌的大英雄项羽、取得天下的呢?看来,这个人并不是那么简单,值得细细考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有这么几件小事,蛮有意思:刘邦本是在沛县的一群屠夫走卒、贩夫小吏中间混出来的一个小有声望的"大哥"。也许是过惯了跟这帮兄弟在一起斗酒啖肉、粗野笑骂、偷鸡摸狗、打架斗殴的日子,刘邦在当上皇帝以前,是很讨厌那些衣冠楚楚、一本正经、酸文假醋的儒生的。他起兵反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2007,(13):79-79
今年5月,《福布斯》(《Forbes》)杂志公布“2007年中国名人榜”,一个从未在该排行榜上出现的名字——易中天,突然跃居榜上,是唯一一位以作家身份晋身前50名者。易中天跳脱学术窠臼,成为市场明星,主要来自他一系列的“品人”作品。在他笔下,刘邦、项羽、曹操不再是刻板化的人物,而是有复杂人性的生命。品人通透,正是他超越千百名历史学者,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2007,(13):79-79
今年5月,《福布斯》(《Forbes》)杂志公布“2007年中国名人榜”,一个从未在该排行榜上出现的名字——易中天,突然跃居榜上,是唯一一位以作家身份晋身前50名者。易中天跳脱学术窠臼,成为市场明星,主要来自他一系列的“品人”作品。在他笔下,刘邦、项羽、曹操不再是刻板化的人物,而是有复杂人性的生命。品人通透,正是他超越千百名历史学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歌手 《档案管理》2005,(3):88-88
韩信死了,在功成名就之后,死在刘邦的焦虑之下,他原本不需要死,但欲望断送了他。李斯也可以不死,同样是欲望,在密谋沾满公子扶苏鲜血的情节里,他无情的决绝,又怎能让胡亥二世安枕无忧。巨人集团和八佰伴也倒塌了,在轰然巨响的背后,在史玉柱与何田光正懊悔的眼神里,同样是欲望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主政者,最怕的事情,是属下老开会而对他隐瞒。当年,刘邦刚争来天下,在洛阳南宫,躲在阁楼间的通道里,远远望见许多人经常聚坐在沙地上开会讨论。在刘邦看来,这些开会分子大大的可疑。  相似文献   

13.
刘邦与项羽的截然不同命运是由二者管理智慧的水平高低所决定的。从战略层面的远交近攻和用人层面的知人善任刘邦都要高过项羽,因而实现了自己的争霸目标。  相似文献   

14.
贵族与流氓     
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或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项羽最后还是打败了。他败在了刘邦手里。胜了的刘邦人模狗样地当了皇帝,  相似文献   

15.
看客者说     
半夏 《出版广角》2005,(3):35-36
在秦始皇个人展示的观摩中,其中有两位看客,是不那么兴奋或日麻木的。一位是后来做了汉高祖的刘邦,一位是和刘邦抢天下的霸王项羽。  相似文献   

16.
宋振水 《兰台世界》2013,(10):72-73
刘邦与项羽的截然不同命运是由二者管理智慧的水平高低所决定的.从战略层面的远交近攻和用人层面的知人善任刘邦都要高过项羽,因而实现了自己的争霸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汉高祖刘邦建立辉煌帝业以后,刘邦和吕后开始对汉初三杰风云人物"萧何、韩信、张良"产生怀疑,企图杀害他们,而谋臣张良,如何凭借其自保智慧,逃脱被杀的命运,本文将为您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8.
在汉高祖刘邦建立辉煌帝业以后,刘邦和吕后开始对汉初三杰风云人物“萧何、韩信、张良”产生怀疑,企图杀害他们,而谋臣张良,如何凭借其自保智慧,逃脱被杀的命运,本文将为您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9.
汉高祖刘邦,从出身寒微到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最后成为一个王朝的统治者。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被认为是最接近客观事实的著作,对刘邦人物个性的分析,借助《史记》的角度,更具有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项羽这种英雄人物。当然不喜欢读书。刘邦也不喜欢读书。甚至也不喜欢读书人。不过刘邦会用读书人,项羽有范增而不会用,汉胜楚败。这也是一个原因。苏轼这两句诗倒也不尽是戏言.因为一个人把书读认真了。就忍不住要说真话。而说真话常有严重的后果。这一点。坐牢贬官的苏轼当然深有体会。而在“文革”时期的中国大陆.一个人甚至不必舞文弄墨说什么真话.就凭他读过几本书的“成分”。已经忧患无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