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推荐:此文以"思念"立骨——旅行家与流浪汉的共同点——在"思绪"后引出旅行家与流浪汉的"分歧",而后找出其共同点"思念",进而导出"旅行家可看作流浪汉,流浪汉也可算作旅行家"和"旅行可看作流浪,流浪可看作旅行"等超常语句——确立角度,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2.
塞·约翰逊说:人的勇气能承担一切重负。十四岁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老师当时给的题目是“什么是幸福”,我给予的定义很奇怪。我说旅行是一种幸福,骑单车去旅行更是一种幸福。其中不乏流浪的字眼,而老师给予的评语是“流浪很美,但是流浪的心很累”。  相似文献   

3.
<正>"空手套白狼"本是褒义词"空手套白狼"在今天是一个贬义词,比喻不做任何投资到处行骗的欺骗手段。但是,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呢?"白狼"又是什么呢?在中国古代,白狼是一种祥瑞的动物,它的出现往往和圣人或者改朝换代联系在一起。《帝王世纪》记载:"汤得天下,有神獐、白狼衔钩入殿朝。"孟子说五百年必有圣人出,因此当商朝取代夏朝的时候,祥瑞的白狼就出现了,预示着商朝替换夏朝统治天  相似文献   

4.
黄淑文 《生活教育》2013,(9):99-101
因为采访云门流浪者计划,书写《趁着年轻去流浪》,我大量阅读和旅行有关的书籍,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建筑师安藤忠雄和管理学者大前研一的旅行经历。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旅行,造就了人"安藤忠雄在《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中,记录了他从1965年到1992年在世界各地旅游所留下的思考轨迹。他说,所谓旅行,不单只是身体移动。在心里  相似文献   

5.
<正>"我在想着远方,想去闻一朵花香,想去看一颗星星。"此时,刚刚收到王飙先生惠赠的佳著——《走向梦中的远方》,看到书名的瞬间,这句话跳进了我的脑海里。此书有三大章节组成,分别是《走向梦中的远方》《旅人的月光》《让心灵与自然相融》。日子富足的今天,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在踏上旅途的那一刻,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该怎样在旅行中不留遗憾呢?作者在《放空心灵去旅行》一文中写道:"每年的暑假都去远方转悠,流浪已  相似文献   

6.
就像是一种,冥冥中的呼唤。我觉得每一次旅行总是在出发前的那个晚上才变得斑斓与浑厚起来,仿佛有了期待的真实价值。因为它即将到来,而不是幻想了。其实旅行的人都是幸福的。它好似一种暂时的流浪,却有着熟悉的味道,所爱的人在自己的周围。它并不如同流浪般张扬,亦没有刻意的冷漠。它是美好的随行,在未来铺垫下幸福。远行的必然或许也是收获和得到的必然。凯鲁亚克也说,我要上路。我仿佛已经闻到了远方潮湿而浓郁的气息了。●北京和上海"那些真实而温暖的质感我想我对北京的依恋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出于无所谓的释怀,或许是来自内心最原始的…  相似文献   

7.
·【名作导读】齐豫在《橄榄树》中深情地歌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张抗抗的《故乡在远方》也深情地感叹:"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我究竟来自何方?""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故乡是一个很温馨的词语,它是可以把人心拴一辈子的地方,也是人生浮沉时的情感寄托。远方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在说起某个人的发家史时,说那个人靠什么关系,靠投机钻营,空手套白狼做成了一宗生意,然后就发了。说这个"空手套白狼"的时候,大都有不屑和不可取之势或口气,感觉不是褒义词,至少"空手套白狼"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你想呀,两手空空就去套白狼,那风险有多大,没有点儿勇气和真本事,一般人不会铤而走险,套狼没套住,说不定把小命呜呼进去。目前说的"空手套白狼"  相似文献   

9.
诗意地流浪     
流浪,一定是没有目的地的,所以比起旅行,我想流浪这个词更适合我想要的出走。背上崭新的背包,锁上熟悉的门,微笑着告诉自己:这将是一次快乐的游荡!每到一个地方,不去查找什么名胜或古迹,就一个人游走,能遇见什么就享受什幺——和陌生人交换一个相互理解的眼神,驻足倾听街角的流浪艺术家手里的小提琴,被某条街道上的面包香气牵着鼻子走来填饱肚子。去乘坐每个城市的摩天轮,俯瞰着搜寻我要找的东西;去乘坐每个城市的旋转本马,从每个角度偷窥周围的一切,随意钻到一家咖啡馆坐到想离开为止。为一切让我眼睛多停留一秒的风景拍照,为每个让我  相似文献   

10.
旅行具有经典的象征意义,身体的旅行其实也是精神的旅行。美国旅行文学与美国梦的追寻紧密相连,故此美国旅行文学的经典主题源自现实中追求美国梦的经典表现。从"兔子系列"中主人公的逃离——回归之旅到《在路上》中主人公的迷失——流浪——幻灭之旅,再到《山水无尽》中的发现新世界之旅,美国旅行文学,不论何种主题,从正反两面为后人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为重塑虔诚美国梦、构建健康的美国文化提供着永不衰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少女时代我和许多姑娘一样,迷恋三毛的《撒哈拉沙漠》、齐豫的《橄榄树》,沉浸在歌声中、恍惚在文字里,如痴如醉地编织着流浪、旅行、四海为家, 最好还在旅行中邂逅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的梦想。随着时光流逝,有的梦  相似文献   

12.
《新读写》2010,(5):5-5
我觉得城市是实现年轻人梦想的地方,尤其是上海。经常有人问我,中国会不会出现垮掉的一代,我说不会。如果中国要出现这么样的一代,首先是房地产业先垮掉,然后年轻人才会有理想。旅行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理想。上世纪80年代有很多年轻人去流浪,  相似文献   

13.
许诺安 《大学生》2016,(Z2):36-37
旅行圈子里流传一句话:"目的地并不是最重要的,一起旅行的人才是。"旅行次数多了,渐渐会发现,遇到性格合拍、志同道合的旅伴,简直就是决定一趟旅行成败的关键。这样的旅行好搭子不多,但我妈绝对算是一个。对于我这种不喜欢提前做攻略、走到哪算哪的旅行风格,我一般更习惯于一个人出发,一个人,时间自由,行程随意。  相似文献   

14.
"流浪,流浪,阿不冬我到处流浪,一直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唱着欢快的歌,想走到哪就走到哪,阿不冬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快乐的熊。  相似文献   

15.
橄榄树     
三毛 《现代语文》2004,(1):10-10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流浪远方﹖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赏析:中外流行歌曲数  相似文献   

16.
<正>人是生命体,快乐健康地享受生命过程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幸福的职业人生应该经历两件事: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自己喜欢的职业尚需规划拼搏,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在职场上更是偶遇缘分,可遇不可求。恰巧,这两件事都被自己遇上了:当教师,我心中一直燃烧着朴素的"师范生理想";当教师,我几乎可以随时实现说走就走的"旅行"——读书。更重要的是,这种"旅行"有利于自己梦想的实现,塑造了一颗能沉淀下来的强大的心。选择"心灵的旅行",选择读书,让身体和灵魂走  相似文献   

17.
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发展性保障,即以流浪儿童正常发展为中心,对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实现的协调、动态、持续保障.其实践基础是社会主动关照和流浪儿童被动回应的互动交织,理论依据在于社会发展结构理论.城市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发展性保障的形成机制包括:发展性保障理念培植机制,流浪儿童主体重塑机制,国家、社会、民间合作机制.而政策推进预期主要有: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发展性保障规划设置、流浪儿童教育权益"代言人"建设以及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多方合作与灵活"处遇"保障的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18.
旅行的艺术     
正1.找一个能让你收获更多问题而不是答案的目的地。Iyer说:"当我旅行的时候,我想要移动,我想要乘着各种交通工具出行,我想要我回来的时候能够成为一个不同的人。"2.把高科技产品留在家里。Iyer说:"世界越向着移动、快速、数据化发展,我们越渴望无声、平静、空旷的感觉。"过去20年间,Iyer常常去修道院旅行,就是为了逃避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而他发现这是一种自我解放。3.自力更生。Theroux说:"自力更生"可能是一次旅行中最美好的经历之一。他说行走、看山看水,或者仅仅享受生活的简单和自然,都能让你到达你会真正爱上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19.
正至今仍记得《飞屋环球记》里的那个片段:当遮掩气球的帐篷掀开时,色彩斑斓的气球全部腾飞起来,将卡尔的屋子平地拔起并一起飞向空中…就此,一场属于他的旅行开始了。每每看到有气球飞过屋顶,我便想何时也能如卡尔一般,乘着气球与你各地流浪?  相似文献   

20.
正流浪,本来就是一场心灵的旅行。流浪街头,是诗人的理想生活状态,浪漫,唯美,心酸,困苦,是避免不了的,只有勇者敢于尝试这种生活。流浪是一种肆意的漂泊,过程和结果都难以预测,唯有经历过那种生活状态的人才知道人间的苦乐欢笑。在笼子里桎梏久了就想出去走一走,释放一下内心的压力,那时候便向往流浪,内心彷徨,想跳出固定的生活圈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