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斯洛从人类的本能和社会性的双重维度来审视人,辩证的认识人。他从人本心理学的视角,通过需要层次理论来透视自我实现者的种种行径和思想,并以积极心态从人类的最高需要出发来阐释他的人学思想。文章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为基础,从整体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动态的人来梳理和探析其人学思想,从而加深对马斯洛人本心理学的理解和认识,旨在树立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正>内容概述:《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的代表作,奠定了马斯洛"人本心理学之父"的重要地位。该书以人本主义和整体论的科学观为方法论,构建了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无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和高峰体验理论等理论大厦。一、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1.需要层次理论。  相似文献   

3.
现象学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人本心理学家在现象学哲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它保留了现象学哲学方法的基本要素,但在资料来源、还原的层次以及研究目的等方面实现了对后者的超越.它体现出人本心理学家试图将心理学发展成为人文科学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他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自下而上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层次理论不仅在心理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的研究,有利于全面研究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需要层次论是他的动机理论中最重要的部份。在这一理论中,需要层次有七个需要,包括从人的基要直到自我实现的需要,他的自我实现的研究极富盛名。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心理学领域和教学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随着人文主义心理学和外语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需要层次理论在我国英语教师教育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本文回顾了需要层次理论以及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及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等方面探讨了重视学习者需要的必要性。同时,笔者就如何根据学生需要进行师范院校英语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言人,把自我实现作为他个性理论的最高理想和追求的最高目标.从自我实现理论形成条件、形成原因、自我实现者人格特征及自我实现的超越性上对马斯洛思想由人本心理学向超人本心理学方向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人本心理学的教育心理思想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本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是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产生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和罗杰斯(C.R.Rogers,1902— )。人本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以其重视人的“自我实现、情感、接受、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价值、社会活动、人际和人类关系、人类经验的类似方面”而著名于世,成为目前西方较为流行的一个心理学派。本文对人本心理学的主要教育心理思想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9.
人本主义心理学,或人本心理学,是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心理学新思潮、新学派。作为对传统心理学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的反叛,它弘扬历代人本主义"尊重人性"的精神,倡导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研究,强调社会文化应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和普遍的自我实现,以解决现代人所面临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生存的二律背反,成为代表心理学发展趋势的"第三势力"。人本心理学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心理学、哲学伦理学和社会学,而且直接影响了教育。对教育心理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本心理学家主要有马斯洛、罗杰斯和库姆等。  相似文献   

10.
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是美国比较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自我实现的人们: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1950)、《动机和人格》(1954)、《科学的心理学》(1966)和他去世后发表的《人类本性的进一步研究》(1971)等书。他的主要理论就是著名的“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的思想是其理论核心。马斯洛倡导的西方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1.
人本心理学体验研究方案是人本心理学家所发展的具体研究方法,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特征、研究过程与意义.它关注研究者自身体验的因素分析,并以此获得对某种体验的认识.体验研究方案与其他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一道使人本心理学方法论不再流于理论倡导,而是融入到个人经验研究的具体实践,丰富、增进了心理学的质化研究方法.在未来,它尚需在进一步澄清自己认识论上所存在的矛盾之处,并需以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看待人的本质,确立心理学的整合视野.  相似文献   

12.
人本心理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心理学是西方当代心理学中异军突起的一个新学派。它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活动被认为是有别于传统心理学的一种新发展,是对近代传统心理学主要流派偏颇之见的一种扭转,人本心理学的人格教育和学习论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上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心理学教材内容体系的分层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燕  董圣鸿 《职教论坛》2006,(10):27-29
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的现状,一种基本上是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一种是依据工作需要来寻求心理学理论的支持,这二种体系不能完全适应纷繁复杂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应分理论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应用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和专项的职业教育心理学三个层次,其中应用的职业教育心理学又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这种分层构建职业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有利于研究目的清晰化和学习内容明确化。  相似文献   

14.
人本精神的缺失,是当前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弊端。紧扣心理学实验教学的实际,积极吸收人本心理学教学观的合理成分,能给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带来有益的启示。心理学实验教学应体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多层次的教学内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启发式与研究性的教学方法、全面的教学评价及以人为本的实验室管理理念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一定历史化背景和思想渊源来探讨人本主义的起源和必要性,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杰出大师马斯洛与罗杰斯伟大贡献做出评论,并对人本心理学局限性作扼要概括,辩证地看待人本心理学的社会影响并提出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6.
作者简介: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 著名心理学家。最初任教于布鲁克林大学,后任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曾任美国心理协会主席。他的需求层次、自我实现理论闻名于世,对管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德鲁克等管理大师也深受其思想影响。亚伯拉罕·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祖师,他再造了心理学,在心理学的第三思潮中力图把全部的性回归到科学中去。他最著名的需求层次、自我实现、峰值体验等理论,早已为大家耳熟能详,成为现代心理学不可或缺的一部  相似文献   

17.
从个体心理的发生、发展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心理学者马斯洛(A.It.Maslow)于1943年在他的《人的动机理论》中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长期以来,该理论虽然引起了人们的不少争论,但它仍然被认为是管理政策制定的有效指导者。我国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者也十分重视需要层次理论,并运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取向之一,其理论的积极方面成为众多文艺研究的支撑点,主要理论如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即与儿童读物——图画书的某些主题存在相通之处。图画书作品主题的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需要层次论的联系,以及阅读图画书作品对儿童自我实现的意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典图画书的表现特点和图画书的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一、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2O世纪以来,西方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激励理论,按其所研究的激励侧面和行为关系的不同,可以把这些理论划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它是研究激励的基础——“需要”的有关理论。主要包括: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在1943年研究了人的需要,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应用心理学发展的实践路径与基本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是我国应用心理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应用心理学发展要正确处理心理学理论建设与心理学科学应用的关系,辨证对待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冲突;必须坚持"两手抓"和"两手都要过硬"的原则,坚定"两条腿"走路和走富有特色的中国化道路。应用心理学是充满希望、希望无限的生态事业、朝阳产业、绿色行业、人本专业和阳光职业,其发展更需要把握事业化融合,实现产业化拓展,规范行业化服务,提升专业化水准,健全职业化制度,推进市场化运作,倡导多学科互动,建构积极型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