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家有香味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家,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家, 是一片给予了我们归属感的土地。家有粉红色的温馨,天蓝色的纯净,嫩绿色的生气……我的家不仅色彩丰富,而且还有一种香味。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企业病和治病良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企业病 我回国以后,1997年走访了107家企业,98年走访了104家,99年至今走访了80多家,里面有民营、乡镇,国有和外资企业,其中有40-50家上市公司。由于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我对中国企业有一定的发言权,我认识上千个各种层次、不同行业的老板。根据调查,  相似文献   

3.
我想有个家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潘美辰的这首歌在年少时听来,除了感受音乐美外,它和其他音乐作品似乎没有较大区别。而现在听这首歌时,总会拨动我的心弦,久久不能平静。是啊,我也想有个家,有个属于自己的家。2000年9月,踏上工作岗位的  相似文献   

4.
三、早期回国的留学生开创了我国现代数学教育事业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成功,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1月1日,资产阶级的政权——中华民国成立,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月9日成立教育郊,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他首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在国外留学的人员已达到70多万人,目前回国的人数已达到18万多人,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回国创业,活跃在企业界和商业领域。据统计,90年代末,留学人员回国人数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近两年,北京,上海,广东,辽宁等地留学人员回国年增长速度均超过了30%,留学人员大批回国的高潮正在形成。去年,回国留学人员首次超过两万人。目前,留学人员在国内创办的企业达8000多家,仅北京一地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就达3300多家。广大归国留学人员已成为中国经济和商务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创办了大量成功的企业,在各行各业担任重要角色,成为中国连接国际商务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6.
追求和烦恼     
我第一次留学回国是1983年7月,迄今已经整整10年。10年过去,做了不少事,取得一些成绩,也得到一些荣誉。曾经,两家外国公司想请我当经理,我婉言谢绝。为什么?人各有志,各有各的追求。 我6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80年代,祖国给我两次机会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工系深造。这就决定了我事业的方向和领域。在事业上做出成绩,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为国争光,从而体现人生的价值,这就是我的追求。 回国以后,我继续深入研究,终于在1989年夏实现首次突破,接着连续发表论文多篇。后来我再次到哥大,带去了我单独署名的论文《化学反应体系中的线性特征》。Happel教授看了后,很高兴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选择了回国创业,而创业园区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大展身手的舞台,清华创业园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选择回国选择清华清华创业园成立于1999年,由清华大学和中关村管委会共同建立,是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的园中园。创业园内2002年底专为留学人员设立的“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自建园以来已接待80余个留学人员创业团队。那么,留学人员是怎样在这里开始起步并取得成功的呢?日前,记者走访了清华创业园主任罗建北女士,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在清华创业园里,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已达57家…  相似文献   

8.
绝大多数人总是平凡的时候多,要想在有限的人生中多一点不平凡,应该投身于一项不平凡的事业。就我而言,加速中华民族不可阻挡的伟大复兴便是这样的事业。我的回国使我更为直接地投身于这一不平凡的事业,当然也就多了一点成就感。  相似文献   

9.
让爱住我家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家,一种多么熟悉的心跳。  相似文献   

10.
我1983年到美国南卡大学专修煤化工,1985年回国.回国后的十多年里,我怀着一颗报效祖国、为祖国科技教育事业尽力奉献的赤子之心,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相似文献   

11.
邵剑英,一个20多岁的女孩,年纪轻轻却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邵剑英学的专业是幼儿师范——这一点丝毫不令我感到惊奇,幼师本来就是一个很女性化的专业。让我诧异的是,那么多学幼师的女孩子,她们大多是毫无悬念地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幼儿园老师,还有一些走上了演艺道路,能够想到自己开办幼儿园并做强、做大,这样的幼师毕业生还真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2.
陈宁 《留学生》2011,(2):13-13
有人曾说,离家的女生多半归心似箭,男生却往往截然相反。可我说,国外再好,那不是家。家乡有一份重要的牵挂,在我可以回国时,我会整理行囊,立即出发,毫无留恋。可回国几年后,我时常会想起留英的那段时光和那几年里,我最喜欢的道菜。  相似文献   

13.
赵峰 《神州学人》2004,(7):48-49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创办企业的方式报效祖国、为国服务。据统计,目前,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办的各类企业已达5000多家。在众多的留学回国人员创办的企业中,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依据留学人员创办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目前在确立良好心态方面,应着重树立“三个意识”,走出“三个误区”。1、树立“艰苦创业”意识,走出“回国创业一夜成名”误区。近年来,中国政治形势稳定、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申奥成功和加入WTO,使中国获得了前所未的发展机遇。而与此同时,世界政治动荡、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这使海外留学人员看…  相似文献   

14.
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张波1987年经考试被乡里聘为代课教师,分在南营小学。那个学校共有三十多名学生、四个年级,在一个教室里上课。一个人教这么多年级,而且集校长、教师、炊事员于一身,困难可想而知。但我热爱教育事业,毅然挑起了这副担子,并要为之贡献一生。当时...  相似文献   

15.
《神州学人》2014,(12):26-27
朱宸2009年之前,我仍然在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方向。然而在决定出国从零开始继续追求学业后,一个人的日子以及学业初期的艰难,反而让我更加坚定了心里真正的追求。在清晰的目标和坚毅的斗志下,学业的进步变得非常有节奏以及顺其自然。我想给还在迷惘中摸索人生追求的同学一个建议,来一场一个人的旅行吧!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2003,(12)
2002年12月22日—26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欧美同学会共同举办了“科技创业、报效祖国-2002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421名海外学人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陕西、黑龙江等14个省(区、市)的30多个园区进行项目合作洽谈,举办新技术与新产品发布会,交流回国创业的成功经验。据不完全统计,参加活动的海外学人共参观考察了58家高科技企业和园区,参加了42场座谈会、项目发布会、洽谈会和交流会,与876家国内企业和98家投资机构进行了洽谈和项目对接,通过网络发布了600多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的孩子在中小学时就背负沉重的压力1995年,我从美国回国后,将自己对美国小学教育的观察与思考写成一篇小文章。被《南方周末》《读者》《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转载。文章发表后的几个月,我当年就读的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举行校庆,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带着她即将参加中考的女儿来看我。聊天中,说到了我的儿子,说到了我儿子在美国小学中的经历,说到了美国教育。  相似文献   

18.
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次留学回国人员的盛会。我是1995年从比利时回国工作的,现在清华大学微电子所任教。与其他的与会代表相比,还处在如何使自己尽快适应国内环境,打开工作局面的事业初创阶段。因此这次会议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19.
家是什么?家是温馨,家是快乐,家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乐园!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这个家里有家长,有小孩,也有来宾。这个家里的成员们一起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分担着失败的痛苦……我就是以这样一个理念经营着我们共同的家——三年级(四)班!回忆两年多的成长历程,作为"家长"的我,怎能不百感交集?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2月12日,辅导员网站一周岁生日时,辅导员论坛3000多名会员,将鲜花、祝福撒满了辅导员论坛的每一个角落,大家为互联网上出现的这一抹属于自己的红色心动;2006年12月12日,辅导员网站两周岁生日时,6000多名会员齐聚辅导员论坛,当日发帖数刷新了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