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从文化的角度上对华北农村社会进行研究,研究方法颇具新意。但对于文化网络的建立借助乡村组织的观点缺乏足够的阐述,关于文化网络对权威产生的决定作用的分析则更显单薄,文化网络对乡村成员的约束力也难以经受纷繁芜杂历史现实的检验。"权力的文化网络"只能描述其一,因此难以再现华北乡村社会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2.
民族振兴,文化先行。广西乡村课堂主要通过政府推力、社会助力、村民主力联合推进,构建"群众需求——政府帮扶——回馈社会"的逻辑模式进行。通过乡村课堂推进广西文化扶贫,着力于解决村民最迫切渴求的职业发展教育,注重传承弘扬地方民族传统文化,传播新时代正能量,从而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组织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代,徽州宗族借助自身的文化权力获得了乡村社会组织控制的权力.宗族通过族规家法的制订和宣讲,对族人的约束,以及对违规者的教化与惩罚等,成功地实施了对乡村社会的控制,维持了徽州乡村社会的稳定、有序与和谐.  相似文献   

4.
赛珍珠的中国题材作品,以“乡村-农民”作为自己的认识原点,深入考察了中国乡村的权力文化网络,勾画出传统社会的政治图景,并借助生动亲切的形象对中国传统社会品格进行冷静思考和大胆预言。赛珍珠的乡村书写所折射的政治氛围、揭示的民族心理,同我们本民族的书写一起,构成一种反观自身的“复调结构”,有益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始于1987年终于2008年的组合竞选,对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具有很多启示。从组合竞选的实践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面临诸如传统文化压制公民精神成长、纵向权力结构固化与横向自组织发育不良等困境。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实现的途径包括:尊重差异性,构建和谐的村庄关系;理性对待传统文化,推动公民精神的培养;扶持乡村自主互助组织,延伸社会横向的权力网络,培养农民的民主习惯。  相似文献   

6.
尽管文化困境是乡村教师面对的重要问题,但由于乡村教师与乡村文化的复杂性,对乡村教师文化生存现状的描述不能笼统地进行。乡村教师陷入文化困境的原因既包括宏观层面国家权力的下沉、相关制度的安排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国家发展重心的转移,也包括微观层面个体的文化选择。破解乡村教师文化困境,一方面在于对乡村教师进行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在于国家发展战略调整基础上的乡村教师管理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广西少数民族绝大部分生活在大石山区、农村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各个方面无不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这些富有民族情趣、异地情调的自然景观、人文活动和少数民族文化,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最亮丽的风景线,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巨大,发展的意义重大。因此,必须针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的早期作品之一,以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乡村生活为背景。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分析阐释小说主人公玛吉在话语权力、规训权力和知识权力交织而成的权力网络中所经受的情感体验与心路历程。这些权力都对玛吉实施了规训,但在权力实施的过程中,玛吉并非完全被动,而是行使着自己的微观权力,从而呈现出权力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在清代,徽州宗族借助自身的文化权力获得了乡村社会道德控制的权力。宗族立足于儒家文化和程朱理学大传统的道德根基,对民众的道德小传统不断加以引导和清理,通过教化的、权化的道德,孝化与神化糅合的道德以及对道德越轨者的惩罚,实施了对乡村社会的有序控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广西农村经济的衰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土地问题严重、农村金融枯竭、农民生活绝对贫困化、农业生产落后。广西农村经济衰落原因主要有:帝国主义的侵略、乡绅阶级的没落和乡村权力的痞化、封建土地所有制造成土地向地富阶层集中、天灾人祸破坏了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1.
广西万村篮球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不但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规律,而且还要与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实际情况相结合。研究当今广西万村篮球赛市场的运作模式,分析其特点,对广西万村篮球赛市场的最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在广西建立符合广西实际情况的乡村行政体制,开展一系列乡村行政工作,使混乱的广西乡村社会变得秩序井然,从而巩固了新桂系在广西的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实行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完善产品建设,打通产业链条;挖掘文化内涵,坚持持续发展;抓好培训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的环境;建立乡村旅游股份公司模式,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南宋时期是广西书院的始兴期,也是理学渐趋成熟并走向正统的时期。随宋王朝的南迁,理学家们纷纷入桂,他们通过不同方式积极参与书院的建设,在书院的教育目的与人才培养模式上秉承理学宗旨,从而使南宋广西书院带有鲜明的理学特质。  相似文献   

15.
高校办学定位要实事求是,突出特色,其办学类型与层次要符合学科比例与科研规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要体现时代性与区域性.在教师教育开放化、师范院校综合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广西师范大学正致力于成为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库、文化库和智力库,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逐步建成西部一流、国内知名、国外有一定影响,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地方综合性大学.  相似文献   

16.
广西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主创业是时代的潮流,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国的创业环境不够理想,不利于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本文着重对广西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广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广西地处祖国南部边陲,城池建设的历史和成就虽比不上中原,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封建统治者为防范、镇压少数民族是筑城的根本原因。多采取官督民建、官府出资、士绅捐助、民间献力的办法筑城。由于广西地瘠民贫,修建城池的条件不充分,导致广西各地城池的规模普遍偏小、简陋。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城池分布也不平衡,桂北、桂东南地区多,桂西地区少。城池的修建对地方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西情歌》是一部历史的画卷、歌圩的留影、包办婚姻的档案,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承传了赋、比、兴、夸张、重叠等传统民歌艺术手法,为广西的历史研究、民族研究、民俗研究、民间文学研究、民间语言研究等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9.
清代广西的闺秀诗人群体及其诗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广西出现了以桂林为中心的闺秀诗人群体,这些闺秀诗人大多生活在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有较好的学习与创作条件。尽管闺秀诗有诸多的局限,但清代广西闺秀诗人的涌现,为清代广西诗坛增添了许多耀眼夺目的异彩。  相似文献   

20.
宋代广西交通虽然已经成为全国道路交通网络体系的一部分,但由于地处边疆,广西的交通状况明显表现出"隙地"特征,与外区域联系的交通网线少,距高远,交通条件差,不利于广西地区内外区域的经济联系.交通状况约束了宋代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总体呈现落后状况.也有些地区例外,如邕州和海南岛,因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联系和海外交通的发展而使地区经济获得很大的发展."交通达、区域兴,交通闭,区域弱"的发展规律在宋代广西已经很典型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