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金庸以男女和谐的完整世界再现了现代人的英雄情结 ,卫慧却以破碎分裂的现实描绘隐寓了现代人想依托于完整世界的英雄情结。这些既揭示了现代人所处的共同境遇———潜沉于心里的英雄情结在现实世界得不到完整复现 ;同时 ,金庸、卫慧对英雄情结不同的表现方式则又表明了男女不同的价值观 :男性是理想主义的“建构” ,女性是现实主义的“寻找”。  相似文献   

2.
英雄主义是军旅文学的灵魂,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一主题经历了解构与重构两个发展时期。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是军旅文学对传统英雄主题的解构时期,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是军旅文学现代英雄主题的重构时期。石钟山的“父亲系列小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品。石钟山的“父亲系列小说”在重构“英雄”的努力中也阐释了现代人对英雄主义的理解。同时,“重构”英雄也意味着军旅文学领域对平庸化和非英雄化创作思想的反拔。  相似文献   

3.
“英雄英雌”是联袂彰显于辛亥革命前夕有关婚恋的新知识谱系的。“志士”唤“女杰”,“英雄”配“英雌”自是荸命需要,亦是情爱妙事,所以激进文人在诗文中勾画出了富有时代特色而又切实可行的爱情理想:“娶妻当娶苏菲亚,嫁夫当嫁玛志尼。”并且,“英雄英雌”的婚恋意识为其后的中国现代革命所承续与发扬。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塑造了著名的“准则英雄”来对抗一个“异我”,传统价值观丧失,混乱不堪的世界。评论家大多认为“准则英雄”体现了坚强,无畏,充满勇气等性格特点。但实际上,海明威式英雄的共性并非性格特点,而是相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的遭遇使他们意识到生存的荒谬和虚无,但他们坚信“要在重压之下保持优雅风度”为基准的律令,不屈不挠地和虚无作斗争,寻找人生的坐标和意义。文章通过对海明威四部长篇小说的文本分析,力求证实“准则英雄”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揭示“准则英雄”的抗争对现代人生存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启鹏 《现代语文》2006,(10):110-110
朱德发先生主持的“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现代中国文学英雄叙事论稿》(以下简称《英雄论稿》)2006年7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可以看作是对朱先生提出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这一全新的现代文学史史学体系的一次别具特色的呼应和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有许多由两个意义非常接近的语素组成的联合式双音节合成词,如“游泳”、“疾病”、“英雄”等,其解释方式有点像古汉语中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现代作家有关“南洋”女性人物的作品,认为中国现代作家笔下涉及“南洋”故事的女性描写,多呈现出“男权主义”的叙境。其中包括“景色女”的被凝视、“商人妇”的被“闺范”以及“英雄妻”附属性的被欲望化叙事,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了“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欲像图式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把词当作抒怀言志的“陶写之具”,用词来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空前绝后地把自我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现在词作中,既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又淋漓尽致地抒写了英雄情怀。这使他的词中始终充溢着一种典型情绪———英雄情结,具体表现为“英雄志”、“英雄气”、“英雄梦”、“英雄怨”、“英雄泪”、“英雄笑”。“英雄志”是他典型情绪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论英雄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塑造英雄是一个重要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诞生于美国的经典名著《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提出企业文化的五个组成要素,包括企业环境、价值、英雄、习俗和仪式、文化网络,称英雄是“企业真正的要素”,是“价值的化身和组织机构力量的集中体现”。本文结合晋城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案例,就英雄这一文化要素做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突出代表,韩东的诗鲜明地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诗歌“反英雄”“反崇高”的基本特征。他的诗,大多都疏离英雄及其业绩,而着重表现平凡世界的芸芸众生,强化平民意识而淡化英雄意识。在平淡如水、质丰无华的语言中,以一种冷静淡漠的叙述来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在漫不经心中流露出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乃至对一切的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山民》即是很好的一例。《山民》是一首现代寓言诗。诗的第一节便展示了一个落后、闭塞的山村环境。首先是自然环境的闭塞。群山环绕,“山是那边”是“山”,“山的那边的那边”还是“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中国当代史诗小说作为20世纪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加以审视,通过具体作品阐述了这一文学现象的基本特征,并以“英雄史诗”“世俗史诗”“现代史诗”概述了它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孙向阳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6):49-50,76
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的“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从属于政治”这一文艺政策的影响下,作家们塑造了一大批失去了个性、没有脾性、没有七情六欲的理想英雄。随着战争文学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英雄的期待视野早已发生了变化。《亮剑》就是在人们的这种期待视野中用现代的英雄理念塑造出了符合读者口味和社会需求的英雄人物,在建构理想英雄的同时完成了英雄叙事的回归与超越、颠覆与重构。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的英雄崇拜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崇拜尼采式的超人、拜伦式的自由战士,崇拜泰戈尔式的人道博爱,崇拜哈代式的反抗悲观的勇敢。其中心线索是性灵的追求,更多体现了“布尔乔亚”的色彩。五四文坛上崇拜的英雄也几乎都是外国思想文化领域中的英杰。这种英雄崇拜导致了某些现代思想和英雄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从晚清至“五四”,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处于同质同构态势,“英雄理念”既是其重要的文化范畴。又是其英雄叙事文本的美学规范。它的嬗变显示出“公性情’的英雄理念”、“民族主义英雄理念”、“启蒙主义英雄理念”三个逻辑阶段。多年来,学术界几乎没有系统梳理过“英雄理念”。故曰“钩沉”。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中间物”思想表明他对于以进化论为核心的现代性的深刻反思,这种反思在时间意识上表现为一种被法国学者伊夫·瓦岱称之为的“空洞现时”感。这种“空洞的现时”,在鲁迅那里经常转化为“沉默”的主题与意象。“无声的中国”成为鲁迅笔下的中国现代性表征。然而鲁迅的“空洞现时”感并未导向彻底的空虚和沉沦,而是在对于“空洞现时”的揭露、表现和批判中,与这个时代构成了一种被福柯称之为“英雄现时”的关系。鲁迅在悲观与虚无之中奋起反抗,使悲观与虚无成为现代人的意义的试金石,使“空洞的现时”变成了文化意义上的“英雄的现时”。鲁迅以其对“空洞现时”的克服与超越完成了自身的英雄化。  相似文献   

16.
4月5日 ,“抗洪英雄”高建成同志的母校———湘阴县高建成中学师生聚集一堂 ,追念英雄精神 ,缅怀英雄遗志。这天大清早 ,高建成中学全体师生聚集操场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这里 ,近一年来“学英雄、见行动”活动中涌现的典型代表作了感人的发言 ,青年积极分子在英雄铜像前 ,宣誓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全体师生在英雄纪念厅进行了参观学习。“英雄故居服务队”会后还为英雄母亲进行了义务劳动。据悉 ,在去年高建成英雄纪念馆和高建成铜像落成典礼上 ,副省长唐之享亲临会场并作重要讲话 ,表示要将高建成中学创…  相似文献   

17.
沈阳市关工委坚持抓好创建“英雄中队”活动,用英雄精神育人。6年多来,全市以不同历史时期的英雄命名创建的少先队“英雄中队”达2100多十,其中校外“英雄中队”1120多个。在活动中发挥“五老”作用,引导少年“学英雄事迹,走英雄道路,创英雄业绩,做英雄传人”。  相似文献   

18.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相当出色的长篇小说家。他的三部连续性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渡》无疑是中国现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开端。小说在结构模式,人物塑造,风俗特征。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突破。它根植于法国19世纪小说,以“风俗史”、“非英雄”的审美追求,展现出了现代历史小说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杨忠政 《贵州教育》2010,(17):24-25
不久前,“贵州省小学语文优质课展示活动”在遵义举行,我有幸观摩了一些课例,其中就有贵定的赵老师执教的一堂六年级综合性学习《走进英雄》。整堂课以“谈什么是英雄”——“谈心中的英雄”——“认识身边的英雄”——“赞美英雄”——“重塑英雄概念”为线索组织学习。  相似文献   

20.
先秦文献中,符合近古英雄概念的人物已见记载。终汉之世保留了先秦时代“英”、“雄”单用的习惯。两汉之交,“英雄”一词应运而生,并陆续得到使用。战国至汉代的侠和汉末英雄之间所存在的共性,未被二者各自的个性所掩盖。此后,“英雄”一词的内涵,增加了道德蕴涵,简化了原先“文武茂异”的要求。与此同时,该词的外延逐渐涵盖了“侠”、“豪杰”等社会阶层的人物。内涵、外延的迭相变动,促使英雄这一概念在近古形成一种泛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