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娱乐新闻的庸俗化与受众的审美疲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记者摇篮》2005,(12):53-54
时下,娱乐新闻占据了媒体众多的版面和空间.不仅是娱乐休闲类的报刊。就连一些一向以严肃面孔示人的党报也开辟了娱乐专版.娱乐新闻已与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一道成为这个时代公众资讯的组成部分。但是,与娱乐新闻在媒体上大肆攻城掠地的发展势头相比,受众对它的热情却在逐年降温。究其原因.一方面受众需求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则要归咎于娱乐新闻的庸俗化,由于娱乐新闻的庸俗化导致受众的“审美疲劳”,而与娱乐新闻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2.
军事新闻评论作为报纸宣传的“旗帜”和“灵魂”,备受媒体的重视。特别是在新闻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军事新闻评论成为媒体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新闻评论的可读性直接关系媒体的影响力.决定着媒体在受众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新闻评论也成为媒体精心打造、重点经营的品牌。军区军兵种报作为军事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紧踏时代发展的鼓点.增强新闻评论的可读性和影响力.对提高报纸的指导性乃至促进军队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艺 《视听》2023,(8):134-136
随着融媒时代的到来,主流媒体正襟危坐式的新闻语态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为了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主流媒体纷纷探索更接地气、更亲民、更符合受众需求的新闻语态,“Vlog+新闻”应运而生,它改变了主流媒体过去传统刻板的新闻语态。实践证明,“Vlog+新闻”这种人格化、碎片化、平视化的报道方式,给受众制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在场感,它没有直接和强迫式地进行观点输出,更能适应当下“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选择性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是更容易回避还是更容易接触这一争议,文章在梳理新闻选择和媒体环境类型的基础上,提炼了知沟扩大和全民阅读两派代表观点。依据媒体环境(高选择性媒体环境vs低选择性媒体环境)、新闻阅读情况(新闻回避vs新闻接触)、受众主观意愿(有意的接触vs无意的接触)的标准,归纳出八种组合情景。研究发现,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选择表现为“我躲着新闻”“新闻躲着我”“我找到新闻”“新闻找到我”四种传者与受众的关系。其中,“新闻找到我”是近年来出现的趋势,它意味着受众的新闻接触或许是社交媒体的副产品,建议合理编排社交媒体上的娱乐和新闻信息,优化算法推荐,改变媒体系统中新闻消费的结构,促进受众从无意的回避转向无意的接触,实现“新闻找到我”。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党报在新闻改革中如何去争取更多的受众,增强新闻贴近性、可读性至关重要。社会新闻是党报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充分发挥社会新闻贴近性、可读性的重要特征,使之成为党报宣传的一个重要亮点,已时不我待。那么,如何让地方党报的社会新闻出“彩”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社会新闻成为媒体竞争的利器,都市类报纸的起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得益于对社会新闻的高度重视与着力开掘,而热遍全国的电视民生新闻也大部分可归入社会新闻范畴。在社会新闻走向繁荣的同时,低俗化、娱乐化也愈演愈烈,遍地“一夜情”,到处“无厘头”,满眼“人造美女”,漫天“成功人士”,色情、暴力、凶杀等刺激性新闻泛滥成灾。有人将此归结为社会新闻的“初级阶段”,认为随着受众群整体素质和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单纯追求“卖点”、追求感观和意念刺激类的社会新闻,其受众市场会越来越小,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事实上,早就有专家学者呼吁…  相似文献   

7.
刘希阳 《新闻传播》2009,(11):109-109
新闻娱乐化是新闻媒体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新闻改革的一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的可读性,增加了受众对报纸和电视节目的关注度。但是,在新闻娱乐化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表现为泛娱乐化使新闻失真,与新闻的严肃性、权威性相悖:把娱乐化等同于庸俗化,降低主流媒体的格调,影响了新闻的公信力。如何做好新闻娱乐化这篇文章?笔者认为.在新闻娱乐化的实践中,应当把握好几个原则.把握好新闻娱乐化的度。使其发挥正面效应,尽量克服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美国最近出现了“新新闻”概念。许多美国新闻学者给的定义是:新新闻是一种符合当今全球化要求的“速配”的混合物。新新闻实际上是将流行文化和趣闻轶事放在一起,将小报式的电视节目、有线电视和家庭录像结合起来。显然这种新闻样式受到好莱坞影视剧的影响。新新阉的主要特征大致如下:第一.新新闻将新闻和娱乐叠加在一起。第二,新新闻更加重视地方性和区域性。第三,新新闻强调参与性,鼓励观众参与,提倡媒体与受众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9.
如今,报纸的可读性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讨论话题而频频见于各类媒体。对于“可读性”,人们将其解读为两个内涵:一是新闻内容与新闻报道形式完美结合的尺度;二是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笔者认为,日记体新闻恰恰符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转型.我国媒体对受众的关注.已经从过去的“倾听群众呼声、虚心接受群众监督”的简单行为,转变为对受众问题全方位、多层面的科学研究。以“央视”索福瑞“尼尔森”“赛立信”等为代表的受众调查研究机构的市场活跃进程度.是受众调查正规化、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传媒间的竞争。使受众研究成为与媒体兴衰共存亡息息相关的问题.媒体的市场占有率也  相似文献   

11.
新闻的可读性是获取受众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对于报纸这一媒体来说,可读性是增大其销量的重要关键所在。面对媒体的激烈竞争,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对于任何媒体来说无疑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结合笔者以往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伴着改革开放后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广播电视媒体传播观念、传播格局的不断变化,与受众更为亲近的“对接”方式——“说新闻”在几年前应运而生了。这一新的播音形式,很快为大多数受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饶雪蓉 《新闻窗》2006,(5):51-52
近一个时期以来,新闻工作者逐步认识到“三贴近”是媒体新闻报道增强新闻可读性,针对性,指导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侯磊 《军事记者》2012,(5):29-30
新闻故事化,在增强新闻文本的可读性、易读性方面显示出了很大优势,深受读者欢迎。尤其是近些年,随着业界的关注和讨论,故事化写作已从新闻生产的后期处理影响到新闻采集、报道策划等前端环节,越来越多的新闻人在报道中讲究如何讲故事.如何用故事吸弓1人。那么,新闻故事化真的就那么“必须”吗?我们需要对此作一些辩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刘勇 《新闻记者》2004,(11):39-39
“互动”是时下出现频率极高的“传媒语汇”。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业已成为“注意力经济”的新闻传媒,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势必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受众的反馈。因此,新闻有奖问答,迅速成为一种风靡全国的“互动”形式——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根据节目内容为受众出题的方式增加节目的“看点”,刺激受众接触媒介的欲望。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时代以来,理性所代表的现代主义逐渐被侵蚀,社会走向了“流动”的后现代主义,既有的固态新闻场景也在技术入侵中积极向“液态化”流动:生产场景从“格子间”转向虚实交融的媒介空间;报道场景从二维平面模块升维至三维立体景观;受众的阅读场景也从“信息接收站”走向沉浸交互情境。主流媒体新闻场景的“液态”转向虽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仍需记者、媒介机构、受众以及技术研发部门等多方合力,保障其场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都市报的新闻题材多种多样,从近两年的发展趋势看,“民生新闻”是所有媒体争相拓展和挖掘的重点。做好“民生新闻”,其实就是从“百姓关注”的角度出发,对新闻题材、报道角度和方式进行选择、策划,以期形成一定的媒体风格,争取受众认可。  相似文献   

18.
郝彧 《新闻世界》2012,(5):140-141
在当今的媒体中,越来越多的广告穿上新闻的外衣,让人难辨真伪。广告新闻化的这股歪风正愈刮愈烈。广告新闻化有以下表现形式:一是版面“一体化”,二是形式新闻化,三是内容故事化,四是“专家”忽悠化。广告新闻化危害如下:一是欺骗、误导消费者,二是损害媒体品牌形象,三是阻碍广告行业发展。规范广告发布,构建消费者、广告商、媒体三方面“共赢”的良性互动,才是媒体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读对纸质媒体的批评中,最多的恐怕要数对一些新闻作品的“干巴”、“枯燥”和“没意思”的指责了。许多媒体虽年年都在进行着增强新闻作品可读性的努力.却至今未能有根本性的改观。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据我的调查分析。新闻作品中缺乏故事是减弱可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读反映。在相当多的新闾作品中,抽象概括多.现象罗列多.空话套话多,而过硬的事例少,曲折的情节少,生动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多受众已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时政新闻作为新闻富矿,其可读性是贯穿其发展始终的关键词。时政新闻的可读性要得到强化和提升,绕不开对新旧媒体资源整合的过程,同时要适应受众在新闻消费上的快节奏,注重运用可视化形式提升受众参与感,以此在媒介融合时代重塑时政新闻新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