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构成音乐的元素很多,如旋律、节奏、和声等。这些音乐元素对于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音乐实践活动的热情,调动他们主动感受和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呢?笔者认为,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寻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作为实际教学内容的“引子”,使音乐学习与熟知的生活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音乐来源于生活,寻找什么样与学生生活相近的音乐素材呢?电影音乐无疑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使用电影音乐,使其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音乐,也可以说是一门古老的重要的艺术。音乐课在我国的教育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音乐这一学科直接影响着学生美育的发展,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缺的一门学科。音乐这一学科可以美来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除此之外,音乐这一学科还能够使学生积累一些乐  相似文献   

3.
周媛 《时代教育》2007,(6Z):116-116
兴趣是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要用优美的歌声和律动将学生带领到音乐世界里来,在游戏中启发学生的理解和想象力,在游戏中陶冶学生的情感,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意志使学生的生活充实丰富,健康多彩。[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音乐在人们生活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音乐方面的素质培养已经不满足于以前只要求会唱那样简单的要求,现在要求的是综合音乐素养。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们爱上音乐,学会欣赏音乐,激发他们的音乐潜  相似文献   

5.
焦媛媛 《快乐阅读》2011,(8):134-135
我国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是陶冶情操的熔炉。"让音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即把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并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带到生活中去,以点缀生活、表现生活,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学与生活情境是紧密联系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是一种创新的实践。实施新课程教学已有一年,笔者想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问题——学现实的音乐学生生活在一个立体的空间里,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面对多姿多彩的世界,他们的好奇心与参与  相似文献   

7.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让音乐课堂教学绽出绚丽的“风彩”。  相似文献   

8.
好的音乐作品,可以使学生的心灵高尚起来;音乐给人以美的感受,使人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方面的艺术能力和素养.让音乐课堂教学绽放绚丽的“风彩”。  相似文献   

10.
李新莉 《山东教育》2003,(32):48-48
音乐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内在的音乐感受。这种感受能激发出人们精神的火花,拨动人的心弦。在音乐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使他们对音乐作品有深层次的理解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从中获得审美满足,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新课程标准对音乐体验活动高度重视,倡导学生在获得愉快的感受与体验下,充分展开想像,富有独立见解,把学生的体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拥有丰富的体验呢?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音乐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了解音乐在生活…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地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那么,学生的音乐创造必定是有限的。音乐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进行音乐的创造。因为创新不是空穴来风,它是根据个人的经验而进行的。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对音乐的联想与想象,不仅需要借助歌曲的歌词、乐曲的标题、故事情节等等,更需要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以,在音乐创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音乐表现内容,创设特定的场景,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音乐表现内容联系起来,激发联想与想象,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个性和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12.
李翠娟 《考试周刊》2013,(75):182-183
教师要培养学生参与音乐生活、创造音乐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音乐,在音乐中体验生活,从而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应带领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远大的理想、健康的情趣、宽广的胸怀,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合格新人。  相似文献   

13.
初中音乐欣赏课旨在扩大初中学生的音乐视野 ,引起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陶冶情操 ,启迪智慧 ,提高其音乐的审美文化素养 ,培养音乐的审美能力 ,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音乐欣赏贯穿中学音乐教育的始终。如何在初中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 ,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深入研究和实验的新课题。音乐欣赏教学以音乐作品为媒介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艺术空间 ,通过教师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 ,使学生通过听和想象的活动 ,进入情境 ,获取美的感受 ,再把个性化的东西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通过语言艺术或非语言艺术表现出来。欣赏音乐的目的在于引发…  相似文献   

14.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比较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的特点,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和欣赏音乐,从而在音乐中陶冶情操,使身心得到健康、协调、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以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小学英语教学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求达到英语教学的最优化。在英语课堂中渗透音乐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乐感、熟悉句型、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使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向往的天地。  相似文献   

18.
张敏 《快乐阅读》2013,(10):108-108
众所周知,音乐元素是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而音乐课堂就是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歌曲意境、歌曲形象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感染,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进入角色,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1.以图片再现情境。由于学生缺少生活的经历,缺乏产生情感共鸣的知识基础,教师应该利用形象、具体的事物让学生感知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