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丽的谎言     
每天上午10点左右,收发室刚把报纸分好,报道员小王就会出现在窗口,准确得让人吃惊。从小王调入宣传处任报道员后,每天都期盼着报纸上能出现自己的名字,但每次都怀希望而来,又拎失望而归。这天中午,政治部张副主任来到宣传处,颇为神秘地对小王说“今天上午,南京日报社来了个电话想约一篇关于新兵生活的稿件,部里决定由你负责采写”。“我行吗?”小王一脸迷茫地望着张副主任那有些令人琢磨不透的目光。“行!你一定行!这次可是报社约的稿,只要你细心去写就一定能登报,千万别错过了这次机会哟!”小王心里像重新点燃了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2.
1993年夏天,当我第一次看见白岩松在电视上露头时,心里当即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抵触,他那张硬梆梆加紧绷绷的脸实是既严厉还不好看,于是心里顿生偏见,接着又看了几回电视仍然觉得他很不顺眼,于是想也没想随笔就在南方一家大报上点着名把他恶损了一通。眼光浅的人还不只我一个,还另有一位外地观众也跟我一样眼浅,他当时一见白岩松在“东方时空”露头,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直接把一张明信片寄到白岩松手上,上面这样写:“每天早上都看见你那张哭丧的脸,之后弄得我一天心情都不好。”一个初登电视门槛的毛头小伙,心里哪受得住这般…  相似文献   

3.
2006年5月25日,家住吉林省延吉市小营镇新农村的苏庆财夫妇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听着他说话的声音,看着那张熟悉的脸,苏庆财一眼就认出他正是自己10年前捡到的4万元钱的主人。当两双手紧紧地据在一起的时候,他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大哥,这事俺们做得不光彩,太对不起你了,太对不起了!”而这个中年男子则同样激动地说:“兄弟,你千万别这么说,当年我态度不好,是我对不起你啊!”“你放心,钱在公安局里,我会证明失主就是你!10年了,这4万元钱早就应该还你了啊!这些年它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着我呀!”[编按]  相似文献   

4.
"我已经躺了好几个小时了,睡不着觉,手指不安地插入头发,不断地摸索……摸索。头上的伤疤。找到了!摸到了!手指可以安定了。然而,一张满脸皱纹的脸萦绕着我:有时是我的陈妈微笑的脸,有时是她流泪满面的脸……  相似文献   

5.
晚饭后,我照常去洗白磁盆,正洗着,同队的一个同学过来了,她带着一脸笑意,神秘地说:“嗨!你‘小子’真行啊!你写的文章登报了!”当时真让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于是,我急匆匆地一路小跑,跑回宿舍,拿出近几天的《前进报》迫不及待地查阅起来,果然,我写的那篇《军校滋味》出现在报纸上,当时我真想高喊一声:“成功了!”人世间,每一次成功都要经历一番风雨。想想自己的写作过程也是如此。去年,我无意中翻开爸爸珍藏的一本剪贴本,让我吃惊的是里面各种体裁的文章都出自爸爸的笔下…  相似文献   

6.
惊悸     
一个同事将一封读者来信丢在了我的案头,一瞅那来信上贴着我写的那篇稿子的剪报.和那上面鲜血般勾勒错误的红道道,我的心立即哆眸剧跳起来。我心急眼雾地把来信扫了一遍,就像突然遭到电击一般,我在坐椅上呆愣死默了好长时间。未了,一个声音从我心底升起,在耳畔轰响:“存不得侥幸,偷不得懒呀!你有一丝侥幸,偷一时懒,就会给你个人造成负面影响,给你的报纸造成很大损害!”那篇稿件内容是替编辑部寻找一位热心读者。报社从今年四月初起,每隔一个星期左右都会收到一个信件,那信封里装的是先几天出的本报,每张报几乎每篇文章都写…  相似文献   

7.
一枚邮票     
爸爸是集邮爱好者。他那本厚厚的集邮册里夹满了各式各样的邮票。平时爸爸都把它锁在抽屉里,一次我在那本集邮册里,挑到了我最喜欢的一枚邮票。 你看, 这是一张鸡年的邮票。是一只用夸张手法画成的雄鸡,色彩斑斓,英姿勃勃 翘尾挺胸,正在引颈高歌。 也许你会不解:一枚普通的鸡年纪念邮票,哪值得你那么喜爱?那你就仔细着看──它,像什么?一只正在高歌的雄鸡。噢,它多么像我们祖国那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啊!鸡头,是物产丰富的东三省;鸡背,是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鸡尾,是盛产哈密瓜和葡萄的新疆;鸡腹,是无数的海港和…  相似文献   

8.
《大观周刊》2006,(40):20-20
左边是一张生气的脸;右边是一张平静的脸。 请站起身来,将报纸贴在墙上.退后几步,远处再来看这两幅图片,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洗”军报     
我有一张1994年的《解放军报》,虽然已经泛黄、皱皱巴巴,有的还字迹模糊、残缺不全,但我仍宝贝似地珍藏着。每看到这些报纸,一种愧疚的情感就悄然而生,脑海中还闪现出这样的一幕。1994年冬天,我所在的西安政治学院放假,我挑选了8份《解放军报》带回家,准备在假期抄录上面的文章。可回家不几天,发现辛辛苦苦带的那些军报不翼而飞!我赶紧问妈妈:“妈,您见到我的报纸了吗?”看我火烧眉毛的样儿,妈妈唤怪地说:“看你…··哦还以为房间着火了呢,你二姨家想整理房间顶棚,我看你的报纸又大又好,就……”“哎呀,妈,您怎么也不…  相似文献   

10.
窗外     
不经意地向窗外瞥了一眼,看到了翠绿的麦田和金黄的油菜花。 瞧那一畦畦麦苗,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麦苗那亭亭玉立的腰身沙沙地舒展着,翡翠般的手儿轻轻地摇曳着。它们你携着我,我扶着你,像柔韧的屏,惬意地牵着春风;像神奇的毯,一直铺进天边的白云里。 它们身边的油菜花也毫不逊色哟!大家伙儿你伴着我.我伴着你,站在一起,开成一片,显得大方而又热情。远望,那似乎是一片金黄色的海洋。偶尔有一阵风吹来,它们摇动着那纤细的腰肢,羞答答地低下头。 黄色虽不像绿色那样让人看了觉得心旷神怡,虽不像白色那样让人看了觉得纯洁…  相似文献   

11.
初次和他相识,是我出差归队后的第一天,一见面他就很坦诚地与我握手并自我介绍:“我叫季文豪,从某团宣传股刚调来,以后和你在一块儿工作,还请多关照!”季文豪,一个自命不凡的名字,听起来好熟悉!当我问及他是否与我常在报刊上见到的季文豪是同一个人时,他憨憨一笑说:“那不值得一提,习惯了,手中的笔闲不住”。好一个“习惯了,闲不住”!当翻开他的剪报本时,首先映眼的是扉页上的三句话:“两眼多看,脑袋多想,腿脚多跑。”从这三句话及那厚厚的剪报本中,我领悟到了他“闲不住”的执著追求。1983年,他来到胶东半岛服役。半…  相似文献   

12.
女作家方方写道:“把全世界的城市都放到我的面前,我却只熟悉它。就仿佛许多的人向你走来,在无数陌生的面孔中,只有一张脸笑盈盈地对着你,向你露出你熟悉的笑意。这张脸就是武汉。”对陈国华来说,武汉于他的意义不仅仅是熟悉,更多了创造与经营,这里有他的妻儿,有他的家庭与事业,他在1996年创立的武汉华银印务历经12年,仍然延续着踏实强劲的精神,一如他本人。  相似文献   

13.
运城地区的档案执法检查工作是在9月初结束的.说实话,对于这次执法检查,我依然是不抱希望,因为想起前年执法检查时,那一张张毫不在意、勉强应付的脸,我就觉得没劲.我偏执地认为,许多单位对档案工作都不重视.  相似文献   

14.
饿,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感觉。不过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再发生上次的事就不可能了。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早晨,我睁开双眼,发现了一张写得工工整整的纸条:“丽丽,一天的饭自己安排,给你留下30元,我和你爸有事不能回家。”是妈妈的笔迹,看着这30元钱,我怔怔着,我不会买菜,就是买了菜,也不会做饭。怎么办呢?我只好空着肚子想办法。 哎!饿,饿,饿,我可真饿呀!肚子又一次向我发出信号,我饿得眼睛都发蓝了。再次冲向打开一遍又一遍的冰箱,可里面只有一些牛肉白菜之类的东西。突然,我在柜子里找出了一块巧克力,我…  相似文献   

15.
我眉飞扬     
我认识一位女子,相貌身材肤色连牙齿,哪里长得都美丽。但她对我说,对自己的长相很自卑。我不由得又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将她打量了个遍,就差没变成一架B超仪器,将她的内脏也扫描一番。然后很失望地对她说.对不起啦.我实在找不到你有哪处不够标准.还请明示于我。她一脸沮丧地对我说,这么明显的毛病你都看不出.你在说假话。你一定是怕我难受.故意装傻,不肯点破。好吧.我就告诉你,你看我的眉毛!  相似文献   

16.
芦璐 《河北广播》2009,(5):61-62
耳边传来的是那个长发儒雅的音乐才子李泉喃喃的声音,“时间飞了,飞的是你的梦想,变的是模样”,五年的时间转瞬即逝,近2000千个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回想,它就以轻盈的姿态飞走了。萦绕心畔的还是那首歌“照片里那张脸的名字叫回忆,镜子里那张脸的名字叫成长”……  相似文献   

17.
初稿新闻报道时,有幸结识了你。你的精心指点,使我获益匪浅。当得知你是从招待所服务员成长起来时,更令我敬佩不已。打开你那厚厚的刊稿剪贴本,你那艰苦跋涉的脚印、披荆斩棘的身影,即刻浮现在我眼前。那是1977年,你光荣地穿上戎装,分配在招待所当服务员。你没有气馁,而是立足本职,寻找成才结合点。你看到所里的工作人员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就萌发了写作欲。白天忙碌一天,夜晚伏案摇笔。为获取写作题材,你留心身边的好人好事。你看到招待所为机关和住所客人代购火车票,每天几十张有时上百张,动用现金数千元。连续多年负责购票…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5,(Z1)
难忘恩师金江寒文/刘俊华每年春节,我总要抽空到你居住的低矮的小平房看看你.同你坐坐,聊聊,道一声“新年好!”可今年春节,我还没来得及向你拜年,还没有握住你骨瘦的手问声“过年好!”你就不辞而别,匆匆地走了,而且这一句话也没留下.啊!金江寒恩师,你为何走...  相似文献   

19.
雪地上的脸 那次,我们玩疯了,在尺深的雪坡上打雪仗、摔跤。也不知谁出的主意,我们筑出了一个长条形的“雪案”,每人屏一口气后,在上面按十秒钟就按出了自己的嘴脸。那一排七八张脸,脸脸逼真,鼻翼或嘴角似乎还动呢。大家互相欣赏挑剔彼此的“雪脸”,一直合不得走,甚至有人说能否把它们切下来带回去。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05,(3):10-10
第一,养成个人风格。在30岁以前,找出你所喜欢的,不论是衣着或是爱好,哪怕是与众不同的小习惯也好。30岁之前你可以不断尝试、不断改变,但是到了30岁,你便要明确地建立个人风格。一位男士或女士在事业中途改变自己的形象,就会让人觉得很不可靠。你喜欢穿西装吗?好!就把西装当作你的商标吧!办公桌上摆些鲜花会令你工作更有效率吗?那就每天都摆些鲜花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