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黄娜 《文教资料》2010,(23):26-27
弗兰兹·卡夫卡的作品一直是评论家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卡夫卡的作品中呈现出的孤独、抑郁、困惑、徘徊、虚无和荒诞是他的主要艺术风格。《城堡》是卡夫卡的代表作品,更是体现了这些艺术特点。小说中的K经历了人生的荒诞,是现代人的精神困境的真实写照。在荒诞的现实中,卡夫卡表现的不是绝望而是在绝望之中追寻希望的勇气,本文从分析荒诞入手研究卡夫卡,去探寻主人公在绝境中挣扎与奋起的勇气,这一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绝望的勇气,可以说是卡夫卡作品中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奥地利德语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是20世纪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被称为“荒诞文学之父”。说起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他的《变形记》,短篇小说《变形记》完成于1912年,1915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10月号上。这篇小说一经出版,立刻引起了读者的极大讶异与关注。《变形记》作为卡夫卡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3.
“荒诞”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也是卡夫卡小说最显著的特征。区别于其他荒诞文学的哲理表达,卡夫卡在小说创作中体现的荒诞感更多地与他的个人生活、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在表现手法上,他采用“变形”手法来凸现陌生感和隔离感.用漫画手法来凸现世界的无生命状态和机械性。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的小说代表作《变形记》体现了失去了灵魂与自我的现代人已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乃至形体,最终走向死亡的悲剧主题,这一主题正是为了引导读者勇敢地正视荒诞,走出荒诞,积极探问生命的终极意义,拯救岌岌可危的人性。  相似文献   

5.
陈才斌  凌娟 《文教资料》2007,(19):90-91
新时期以来,随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坛出现了数量可观的荒诞小说,但人们在寻求其外来影响时大都把目光盯在存在主义文学、黑色幽默小说,特别是荒诞派戏剧上,而忽略了卡夫卡的荒诞小说。其实卡夫卡的小说与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有更多的可比性。卡夫卡小说与新时期荒诞小说具有许多相似性,但笔者将重点论述二者差异性并从东西文化的背景层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6.
江松 《现代语文》2009,(11):106-108
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以非理性的梦呓文字建立在对生活的感受和想象基础上,对人性的异化和采用荒诞的神话变形正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表面上看卡夫卡的文风怪异,实际上,是他对生活的怪异感受(内容)生发成艺术的怪异表现,在某种意义上,让生活与艺术、内容与形式和谐地走进他的小说,这也许是我们有效地理解和破译其小说《变形记》内涵的一个切入口。  相似文献   

7.
对于卡夫卡而言,悖谬不仅是一种哲学概念,同时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使两个极端发生奇特而重要的关系,从而昭示出世界的荒诞性和人存在所不可避免的悲剧性。卡夫卡所生活的环境就充满着悖谬。受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的影响,卡夫卡对孤独、恐惧、悲剧意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在这种情形之下,悖谬性思维方式在他的头脑中也就根深蒂固了。  相似文献   

8.
卡夫卡的小说往往通过荒诞的故事来表现人类的生存困境,揭示现代社会对人性的戕害。他擅长于通过梦幻般的奇特想象,运用譬喻、象征、怪诞、佯谬等手段建构一个个奇异而荒谬的世界。其表现方式或许是荒诞的,但所揭示的生话本质却是真实的。本文将着重分析卡夫卡小说的主要表现方式及其艺术魁力。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的小说与其短暂的一生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他的小说世界始终笼罩着忧郁的气氛,并以象征的手法、荒诞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与犹太人生存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是20世纪西方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因表现出人类生存意义的悲剧性和荒诞性,被西方人认为是给人类指引痛苦的人。文章认为,卡夫卡作品能够表现出如此深刻的主题,是因为卡夫卡与现代派作家除了面临共同的客观世界(现代巨变的社会)之外,作为犹太人后裔的卡夫卡,犹太人特殊的生存境遇和他个人作为犹太人的生存体验构成他对现实主观体验的一种特殊激情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文学的先驱,一般认为他在文学派别上主要归属于表现主义和存在主义,其作品的基调大抵是荒诞、隐晦、悲剧、无奈的。但他的作品中还存在幽默的元素,这种幽默的主旨就是对人的荒诞的生存困境的揭示,在冷峻的态度和不动声色的描绘中讽刺各种社会的不公和弊病,这种创作手法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作家发扬光大并被称之为黑色幽默。因此可以说卡夫卡才是黑色幽默手法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与《聊斋志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在创作中驾轻就熟地掌握了一种变成小动物的方法,中国学中最能体现这一方法特征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卡夫卡恰巧读过这部小说的德译本,他的创作有意无意地受到过这部小说的影响。卡夫卡的孤独与蒲松龄的孤愤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他们创作的差异又决定了他们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的差异。卡夫卡选择了寓言作为他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方式;蒲松龄则选择了隐喻作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卡夫卡是以荒诞变形的手法来表现现实生活中人的异化问题;蒲松龄则是通过志怪变形将现实诗化,以寄托作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卡夫卡将小说当作生活本身,追求最高的真实、梦幻般的真实;蒲松龄则将小说当作诗来写,通过小说叙事来言志抒情,并为小说创作开拓出一片新的艺术表现天地。  相似文献   

13.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代表作,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中描写人被"异化"的杰作。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变形记》是比较特殊的,其总体荒诞却细节真实。本文所谈及的是笔者对这种看似荒诞却处处显真实的推陈出新的写法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表现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盛行于20、30年代的德、美、北欧等国。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是这个流派的杰出代表,其小说的表现主义技巧达到了运用自如、登峰造极的境界,卡夫卡的小说寓荒诞于真实,融幻想与怪诞于一体。他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人称“卡夫卡式”,如同“莎士比亚化”一样.也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体.并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美学概念。  相似文献   

15.
卡夫卡一生经历了种种无法克服的荒诞体验,他的主要作品都表现了人在异化世界里的荒诞感。卡夫卡发现,现代人普遍丧失了主体性和主动性,人们被各种异己力量所驱使,试图去达到某种连自己都不太清楚的目的。生命是孤独的,生存是粘滞的,想要反抗也是徒劳的,荒诞的存在最终导致人的变形乃至毁灭。荒诞之于卡夫卡,首先是一种审美体验,是一种对世界的态度,是对事物本质的艺术化的领悟。卡夫卡的荒诞艺术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它既关乎作品内容,又是具体的审美表达方式。卡夫卡运用梦幻笔法和寓言模式,通过悖谬的情节逻辑和怪诞的艺术构思,形象地演绎出现代人类荒诞的生存境况,真实地表现了现代人的荒诞本质。  相似文献   

16.
奥地利德语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是20世纪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被称为荒诞文学之父。说起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他的《变形记》,短篇小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曾说,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流血的童话。其实这句话完全可以形容他自己,唯一不同的是,也许卡夫卡的伤口更深。他的那些童话或者寓言,他的几乎每一部作品,如《城堡》《变形记》《地洞》等等,无一不在昭示着苦痛、绝望和孤独的命题,这些东西被卡夫卡从人类几乎不可能到达的深处挖了出来,很多年以后,人们被卡夫卡的发现震惊了。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人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相似文献   

18.
许晨晴 《文教资料》2014,(36):95-97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一位作家。《变形记》是其代表作,用写实的手法描写虚妄的世界,通过荒诞的表现形式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从主角格里高尔与周围的人、与生活的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关系的变化,用外化的主观感受进一步表现"异化"的主题,加深了人们对于在这个整体异化的社会中个人反抗的苍白无力,最终仍会被吞噬的悲剧命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卡夫卡文笔明净而想象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言人人殊,暂无(或永无)定论。他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无家可归的异乡人”的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一生是短暂而不幸的,疾病折磨着他,追寻与放弃的痛苦时时纠缠着他;但卡夫卡的一生又是深刻而遗彻的,他以他的小说创作向这个荒诞而不合理的现存世界提出了强烈的抗议,深刻地展现了现代人痛苦、困惑与无家可归的生存情状,给广大阅读接受者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