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很多学生眼中,历史就是枯燥的代名词,很乏味。我一直在苦苦思索着——如何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历史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更快更主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在把多媒体教学引入历史课堂的过程中,我渐渐感受到了历史教学的魅力。一、多媒体教学利于知识的渗透与整合历史学科的一个特点是它所研究的对象存在于过去的"时空"。从"时"来讲,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今天的学生不可能随"时光隧道"回到已逝去的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记述,学生难以亲身体验。由于不同时代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人们的思想、文化也会产生变化,这就使得学生有时候对历史难以理解。开发与应用历史遗存资源可以为历史和现实搭起一座桥梁,给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找到现实的依托,帮助教师找到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历史,通过学习、实地观察和研究,增加对历史的感悟。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科书描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由于大多事情离我们时间久远,地点遥远,跟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距离,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科学地阅读历史教科书,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打造灵动的历史课堂,引来课堂教学的"一渠活水"。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老师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老师借助语言的表达向学生传授知识。尤其是在历史教学当中,历史老师必须要注意历史语言的运用,历史讲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论是朝代的更替,还是人类的进化、文明的演进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不仅是非常遥远而陌生的事情,还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事情。历史老师需要用语言准确表述每个朝代的特征、时期的不同,以及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本文主要是结合语言自身的魅力与特色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效性进行探讨和分析,为我国历史教学的进步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辛永英 《教师》2014,(7):49-49
正历史教学目前面临着几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将学生带入历史现场?如何让学生理性地看待历史?如何教会学生用历史的思维思考问题?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游览历史遗址或者参观历史文物等教学方式的运用,对于历史教育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游览历史遗址,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历史。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历史是"过去的"东西、不可能"重演",从而忽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但是历史与社会学科具有一定的过去性特点,导致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使得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同时,由于学生长期受生活环境以及高考体制的束缚,使他们对学习被动应对,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并不是使他们只知道和记住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更不应该只是让他们学会老师或教材对历史的叙述,而是要通过历史教学的活动,使学生不仅感受历史的境况和氛围,体会历史人物的心态和想法,而且要逐步学会怎样对历史进行认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科由于其过去性常常给学生以死板和难以接近的感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历史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走下来,让学生触摸到鲜活的历史,感悟历史的魅力。本文主要通过历史知识生活化与历史教学形式生活化两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2008年开始,佛山将历史纳入中考科目。在历史中考题中,以"淡化记忆、突出能力"为宗旨,改变了过去传统考试纯粹考知识、考记忆的不足,而是把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首位,今后的中考命题将更加注重这一点。本文旨在探讨中考历史复习的教学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与广大坚持在初三历史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分享。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教学的现状 历史教学中虽然有新课程的改革,但是改革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在实质的问题上进行探讨,给出的只是虚假的繁荣。历史都是将过去的内容以现在的角度展现给人们。历史教科书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将历史分为了一章章一节节的,就像一个完整的事情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0.
宗阳 《教学月刊》2008,(3):27-28
历史反映的是由远而近、循序发展的客观事实,所以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无法通过实验等手段复制或重演,这样的特点恰好与由近及远的认知程序相反,不利于学生感知和认识。因此有学生说:“学习历史有什么用,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太枯燥了,不好玩。”这些看法虽说有些偏激,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学生与历史的心理距离,很有代表性。因此,我们的历史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个人体验结合起来,让历史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历史,与历史进行对话,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处不在;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过去,它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同样有用。  相似文献   

11.
正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但又具有鲜明的"过去性",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无法重现在人们眼前,而且年代久远,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智慧,创设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教学课堂,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关注、思考和解决的当务之急。我在多年的历史教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课内容过去性的特点,很多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历史课的教学效果不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变学生厌学为乐学,是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怎样让学生感受曾经发生的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的时代性,成为历史学科教学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体验教学的角度,从"讲历史——做历史——演历史——还原历史——调查历史——论从史出"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13.
为此作为一位历史教师,有责任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我们的历史教学更富有时代性和生活气息。可如今的初中历史课堂,由于诸多原因,陷入了困境之中。多数历史教师只注重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就事论事,将历史与现实割裂。但我们的学生,成长于信息发达的时代,电视和网络带给他们大量的"时事热点"。若能根据课本内容,将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引入课堂之中,不仅会大大缩短历史课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而且能激发学习兴  相似文献   

14.
陈廷渡 《成才之路》2013,(25):48-49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指出,故事是"用来作为讲述对象的真实或虚构的事情,特点是情节连贯,有吸引力,能感动人"。而历史正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因此,历史与故事二者具有很多共性。著名学者纪连海说,历史可以讲故事。历史教师更要善于根据所教内容穿插介绍一些生动有趣、短小精悍的故事,借以说明、诠释所讲内容,将历史课堂讲活、讲得生动,寓史于"古",寓教于  相似文献   

15.
正所谓的传统历史教学,是指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处于中心位置,是知识的发送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是知识的接受者。千百年来,历史教师就是凭借"一支粉笔一张嘴"以课本为媒介传授历史知识。而历史学科的教学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是过去了的人和事的再现。即使历史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知识,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不可能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16.
历史活动课应该说是历史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教学的特色之一."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人和事,在历史教学中不能"死"讲历史或讲"死"历史.历史活动课既能避免这一不足,更能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以课堂为基本阵地,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特征,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引导学生在历史活动中去体验,在历史活动中去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历史具有过去性特点,在历史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会影响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那么,该如何实现历史教学的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学生心目中,对学习历史存在两种偏见:一种认为历史是小科、副科,社会、学校都不重视,而且历史学的都是过去的事情,枯燥乏味,对现实作用不大。因此很多学生不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教学中,只凭文字加少量的图片满足不了教学需求.多媒体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搭建了与历史"近距离交流"的平台,其形象、生动的直观效果,丰富的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观,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历史过去性、综合性、枯燥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夏心顺 《学子》2012,(11):12-12
一、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契机1.根据历史知识的过去性进行整合。历史学科的知识具有过去性特点。由于时间的差异,学生对历史学习容易产生一种厌倦心理,而历史事件又不能人为地再现,因此,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情景的再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功能就是经验替代。由于信息技术可以无限地延伸人的各种感知能力,无限地拓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