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教育的内涵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完善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人和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本文从人性的特征出发,试从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三个层次来阐释生命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人的生命既不能归结为单一的自然属性,也不能归结为抽象的超自然属性。传统的单一性的生命观使人的生命失去了其本应具有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造成人的真实生命的失落。这种单一的生命观已与当代人的生存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只有树立辨证的生命观,把人的生命理解为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的双重统一体,才能真正引导人们破除片面的生命观点和偏执的生命态度,使人不断地挖掘着生命内涵,拓展着生命空间,创造着生命意义,提升着生命境界,从而实现生命的自我发展,努力塑造真实完整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的三重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是提升人生命的质量与意义,实现人生命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教育。根据人的三重生命即自然领域的自然生命、社会领域的社会生命和文化领域的精神生命.生命教育分为关爱生命存在的教育、培育生命丰富社会属性的教育和生命精神教育。通过培养三重生命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使人和世间万物和谐共处;改造人类文化,使人类重新认识自我,找回现代人失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生命本体观照下的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延平 《教育研究》2006,27(3):35-38
教育与生命共存并互相印证。人的生命特性是教育存在的理由和依据,教育是人生命存在的形式和需要,教育在展示生命存在的同时也完善了生命的发展。生命本体的教育坚持在教育中关注学生的生命,反思“非生命化”教育对人生命的漠视,关注生命整体和人的生命全程是生命本体教育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5.
人的生命是其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的统一.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这三种生命属性对应着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这三种生命的存在形态.生命教育作为"为了生命、通过生命、关于生命"的教育,应该以尊重生命主体的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高度关注人生命的六大特性为基础,从而有的放矢地成全完整的人的发展,努力成为有生命在场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生命发展的历程就是教育的过节,教育与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历程密不可分。为此,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尊重生命与发展生命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当前,关注人的生命和物(动植物)的生命是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需。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命和物的生命,且理应从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的辩证关系来树立完整的生命观,而这也从根本上有利于教育更好地理解人的生命,促进个体生命的生成与发展。因此,坚持完整的生命观是教育的职责与使命,在此基础上,教育应重点关注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尊重生命与发展生命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当前,关注人的生命和物(动植物)的生命是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需。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命和物的生命,且理应从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的辩证关系来确立完整的生命观。而这也从根本上有利于教育更好地理解人的生命,促进人生命的生成与发展。因此,坚持完整的生命观是教育的职责与使命所在。在坚持完整的生命观的基础上,教育应重点关注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尊重生命与发展生命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当前,关注人的生命和物(动植物)的生命是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需。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命和物的生命,且理应从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的辩证关系来确立完整的生命观。只有坚持完整的生命观,教育才能促进人的生命与物的生命共同构成的生命系统的完整性与和谐性,才能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这也从根本上有利于教育更好地理解人的生命,促进人生命的生成与发展,以及人类的发展进步。因此,坚持完整的生命观是教育的职责与使命所在,是教育理应为之的。在坚持完整的生命观的基础上,教育应重点关注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最具生命意蕴的事业,它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促进生命的发展,而且要基于生命的需求。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努力构建焕发课堂生命活力,丰富人的生命涵养,唤醒人的生命意识,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生命化课堂,让生命的价值和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是以寻求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以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人的生命整体性、和谐性发展为目的,为了个体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相似文献   

12.
生命经济理论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生命经济的发展要建立在生命经济产业发展基础之上,生命经济产业是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第一出发点,以人的生命主导经济建设和发展,同时又不会产生负外溢性的产业.因此,各地区要规划建设适应未来人类需求和发展,以生命为根本出发点的生命经济产业.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起点和回归是人的生命,生命与生命的交流过程,生命自主能力发展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所以,教育应依据人的生命特征,遵循人的生命发展的规律和原则,促进人的生命走向更  相似文献   

14.
网络公德是人们在网络这片虚拟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基本道德。网络公德的前提和基础是生命的存在,网络公德的发展和归宿也是为了人的生命发展。以"生命"为视野,审思了网络公德缺失乱象,并紧扣"人的生命"这一主题,从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提升生命性等角度作了网络公德建设的思考,以期用最本真、最关怀人和发展人的方式解决人在网络中的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个真实合理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体,舍弃其中的任何一个,生命都不是完整的。语文作为学校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最富有生命意蕴,最关注人的生命发展,最能彰显人的生命力量的。  相似文献   

16.
生命课堂是生命教育在课堂中的实践,它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求掌握知识,更要促进人的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为核心”,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出发,构建生命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审思,是对人主体生命的弘扬,是人生命意义的升华。  相似文献   

17.
以宗教为文化背景的西方生命教育不适合中国人的精神心理,中西方文化差异要求发展中国人自己的生命教育,且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的理解更适合于生命教育。中国式生命教育的主要特点:重视培养人的道德人格生命而不仅仅是物质肉体生命,重视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之心,重视培养责任意识和强调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8.
从古代先哲苏格拉底开始到卢梭,再到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教育始终转向对人的重视,把研究的目光投入到人的生命上来。因为教育是源于人的生命发展的需要,并通过人的生命活动,提升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正如伟大的诗人泰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人生命的体验与表达,是人生命内涵和生命力的重要构成。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它理应尊重生命,唤醒生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既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煤炭行业特点在技校中开展生命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加强生命与安全教育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必须有针对性地在煤炭技校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