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探望权是200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新增加的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弥补了我国婚姻法的空白,对于我国离婚制度的完善及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促进社会安定将发挥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对探望权主体的理解和适用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教会婚姻法是在罗马法和日耳曼法基础上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吸纳了许多罗马法和日耳曼法有关婚姻的规定.然而,由于基督教对婚姻的理解不同,教会婚姻法必然会与民法产生差异和矛盾.在实践过程中,教会婚姻法理论必须面对现实,因此在不影响社会秩序和基督教制度的前提下,青年人有选择婚姻的自由,否则个人的婚姻自由就要让步.中世纪教会婚姻法对家庭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破坏了家庭在婚姻对象选择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所确立的婚姻财产制是一般共同制,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极为广泛;1980年《婚姻法》排除了1950年《婚姻法》的夫妻婚前财产共同制;2001年修正的《婚姻法》及其后的三个司法解释逐步完成了夫妻共同财产制向分别财产制的价值转向。我国现行婚姻法律制度对夫妻分别财产制的倚重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也体现了司法实践的诉求,对我国婚姻家庭关系的前景有着特殊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婚姻法解释(三)》意图维护婚姻的神圣性。婚姻是神圣的,它是人类借以延续和发展的主要形式,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革命对物质生产力的巨大推动,婚姻的神圣性不断被物质所侵蚀。为了修复婚姻的庄严性,《婚姻法解释(三)》为倡导以情感为基础的婚姻而迈出了重大的一步。本文特从《婚姻法解释(三)》的新规定出发,详细论述了《婚姻法解释(三)》中最具代表性的新规定,进而分析了《婚姻法解释(三)》对我国现有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并阐述了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我国离婚救济制度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婚姻法》明确规定了离婚时经济帮助这一救济措施,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增设了家务劳动补偿与损害赔偿两项救济制度。这三项制度内容抽象,范围过窄,在维护合法权益,保护弱势方、无过错方及受害方利益,彰显公平的价值等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其完善:增加损害赔偿的范围,确定经济帮助的标准和适用范围,增加家务补偿的具体内容,扩大权利人的救济范围。  相似文献   

6.
探望权是修订后的婚姻法新设定的一项离婚后的父母基于亲子关系而产生的身份权。该权利的设立不仅有助于离婚父母亲权的实现,而且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因此,有必要对婚姻法规定的探望权的性质、特征、行使及强制执行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夫妻财产制是婚姻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关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所有权制度。财产的问题在离婚案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确处理夫妻财产关系,有利于增进夫妻感情,维护家庭稳定。  相似文献   

8.
法律制度怎样满足社会变迁的需要,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是法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中国法制史上永远闪耀着它奇异的光芒。文章通过对新中国第一次离婚潮的历史社会因素分析,道出了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产生的背景;通过对新中国第一次离婚潮的法律因素分析,道出了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广泛的社会影响。目的是让新中国第一次离婚潮带我们走进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把握好法与时的关系,以满足人们对法律的真正需求。  相似文献   

9.
析婚姻法中的探望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望权是修订后的婚姻法新设定的一项离婚后的父母基于亲子关系而产生的身份权.该权利的设立不仅有助于离婚父母亲权的实现,而且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因此,有必要对婚姻法规定的探望权的性质、特征、行使及强制执行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们法制观念的淡薄和传统道德力量的弱化,家庭暴力、“包二奶”、“包二爷”、婚外恋、家庭成员间的虐待、遗弃,有越来越多的趋势。遏制此种现象,制裁行为人,不能仅仅依靠刑事制裁措施,而要广泛采用民事制裁措施。修正前的婚姻法没有规定民事制裁与赔偿措施,新修正的婚姻法虽然规定了过错赔偿责任制度,但仍存在诸多缺陷。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了阐述:建立过错赔偿责任制度的必要性;夫妻财产约定制,为经济赔偿奠定了基础;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受害方有权要求加害方予以经济赔偿;夫妻间过错赔偿的范围;对修正后的婚姻法中“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质疑。  相似文献   

11.
论婚内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婚内损害赔偿应该属于侵权责任的范畴.针对婚内夫妻侵权行为,我国的法律更多的是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婚内侵权行为所引起的民事责任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了夫妻个人财产的范围,夫妻约定财产的内容、方式和效力等问题,这些规定为婚内损害赔偿提供了可能。我国立法有必要对该制度加以确认,使之与我国婚姻法修正案已确立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婚姻损害赔偿责任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我国婚姻法规定的提起离婚损害赔偿的理由,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归责原则,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认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对婚姻法的这一重要制度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夫妻共有股权不同于传统的夫妻共有财产,传统的夫妻共有财产以单一财产属性的物品或权利为标的,在离婚案件中容易进行分割,在审判实践中也少有争议.夫妻共有股权具有权能的综合性、股权分割的涉他性和股权价值的巨大波动性,其分割涉及婚姻法和公司法的规定而变得复杂,也是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遇到的新难题.结合夫妻共有股权的多重属性分析了一人公司、普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夫妻共有股权的具体分割.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05年9月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大学生婚育权与高校管理权之间的矛盾关系成为社会热点。其实,如果从法律层面说,大学生婚育权属于人权,自然高于管理权。从管理模式上说,高校对于大学生婚育应当积极输导而不是一概封杀。从文化层面上说,我们应当去除封建的东西,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婚育观。  相似文献   

15.
女性财产继承权是女性权利的核心问题。在1926年以前,女性一般没有财产继承权,女儿只有获得妆奁或父母赠与的权利;妻子只有夫故后,代幼子管理财产的权利。南京民国政府时期,经过各方努力,女性终于获得了相当的财产继承权。不过,法律规定与社会现实必然有相当的距离.如果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风俗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女性往往无法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离婚财产分割是婚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离婚诉讼中双方当事人争议最多、问题最多的部分,是离婚案件中的焦点。由于夫妻财产关系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而我国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较为原则、抽象,缺乏可操作性,离婚案件中夫妻共同财产难以认定和处理。本文就该制度内容的不合理性,帮助、照顾、赔偿原则在实践中的落实,以及举证责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见解,以期对完善我国离婚财产分割制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德日刑法学中的财产罪保护法益问题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罪侵害何种法益是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上早有争议的问题。在德国有法律的财产说、经济的财产说和法律的经济的财产说之争,在日本则有本权说、占有说及各种修正说之论。争论的实质在于:是扩大、缩小、还是适当限制财产罪的处罚范围。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本质的学说而论,财产罪的本质是侵犯财产所有权,似乎本权说更为可取;刑法的廉谦抑性原则也要求对财产罪的处罚范围加以限制,采取本权说更符合刑法的精神。但对传统的本权说应该作适当的修正。  相似文献   

18.
婚姻中人身、财产关系和有限公司中股东信赖关系共同体现了闭合性特征。当二者交叉,形成因婚姻关系终结而引发的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时,就导致了前者闭合性的终结,和由此而生的后者闭合性的保护问题。通过分析此情境下股权转让所表现出的特征,进一步结合现有理论和比较法上的制度、我国司法审判经验,对相关理论、实务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并提出对应之策。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婚内侵权赔偿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内侵权现象的广泛存在,不仅严重地侵犯了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与我国的法治精神相悖离。本文通过对婚内侵权行为的界定,在分析建立婚内侵权赔偿制度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婚内侵权赔偿制度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20.
构建侗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解决好在发展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民事纠纷,有必要在司法实践中对侗族婚姻习惯法的宽容和合理利用,以此改善民族地区司法的纠纷解决能力及社会效果,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和亲合力。文章结合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和林溪两个乡镇的实地调查,就实现国家法和侗族婚姻习惯法在司法实践中的良性互动作了探讨,期以促进侗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