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简析《三峡之秋》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重点课文,是现代作家方纪笔下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中作者按照早晨、中午、黄昏、夜晚的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段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展现了雄奇壮丽的秋之三峡的景色。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写作文,文章中总会出现各种景物。我们想想看,无论是记事,还是写人,能离开景物描写吗?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总是有具体的地方,每一个地方都是有着它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景物;人的活动是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的,这活动的环境之中是少不了景物的。但是,作文里的景物描写又不是单纯地为了写景物而写景物,一般说来,景物描写总是跟“事”与“人”有关联的:或者会使事情发生的地方变得更加具体可感,或者会使人物的思想情感更自然地流露出来。就是在以写景物为主的作文里,作者进行景物描写的目的,也主要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某种情感。正因为景物描写在作文…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介:《三峡之秋》是方纪先生以其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黄昏-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适合学生朗读。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既可以领略长江三峡美丽的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思想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可以在文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少同学初学写景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勉强写来,也写不具体,究其原因,固然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打不开写作思路。下面谈谈几种拓展写景作文思路的方法。一、时间拓展法。时间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描写一处景物,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还可以从一天中不同的时段来写。这样,不仅从时间上拓宽了思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把不同时间景物的不同特点表现出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如方纪的《三峡之秋》,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描写景物,抓住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不同特点,描绘了三峡中秋之日不同时间的不…  相似文献   

5.
《挖荠菜》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佳作。文章纡徐曲析、波澜起伏,读者在强烈的感情冲击中领略作者的文旨,明晰生活的哲理。而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的自然景物描写,渗透着作者的悲哀喜怒之情,读来使人回肠荡气。一、以“苦”写“苦”《挖荠菜》第八自然段的景物描写,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以“苦”写“苦”。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着意描写,表现出“我”对旧社会本质的认识。写“我独自一个人游荡在田野里”所见到的自然景物:“太阳落山了,美丽的“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剩下的是“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羊儿咩咩地叫着”,“乌鸦也呱呱地叫着”,黑暗的“夜色越来越浓”,“村庄”、“树林子”、“坑洼”、“沟渠”……一切都全部掉进  相似文献   

6.
散文被人誉为“美文”,很多人喜欢用散文抒发感情。而描写景物是传达和烘托感情的有力手段,作家在描写人物心情或抒发自己的感情时,总要选取适当的景物来渲染衬托。因此,一篇散文既要有“景”,又要有“情”。景物是客观存在的,但作者描写景物时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景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而且景物描写往往要与人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那么怎样在写景中具体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呢?常用的方法是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与借景抒情两者都要力求达到物我相谐,主观感情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境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一方面,“感情是散文内在线索之一,支配着人、事、  相似文献   

7.
一、注意周围景物的搭配描写。任何景物,都有一个环境。有时候,被描写景物之所以美,是因为与周围的景物有关。如济南的冬天之所以美、之所以暖,这与济南周围秀美的小山和秀美的河水有关。如果没有周围秀美的山和水的描写,济南的冬天是不会那么美的。有时候,被描写的景物虽然也美,但加上周围景物的描写,会更美。如《天山景物记》中,作者在描写“迷人的夏季牧场”时,还描写了牧场周围“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这就使得“迷人的夏季牧场”更加迷人,更加美得充实、美得完整。二、注意局部与整体的搭配描写。有时候,单就一个局部来说,可能是美的,甚至美得很,但如果把它与整体联系起来进行搭配描写,或许更美。譬如,《天山景物记》中,作者在描写草原上肥壮的牛羊时,写道:“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  相似文献   

8.
情和景,从概念上来说是两回事,但在一些优秀作家的散文作品中,我们很难将它们截然分开;抒情和写景,在具体的作品中,也决非泾渭分明、平分秋色的。诚然我们在阅读一些散文佳作时,更多地看到的是具体的景物描写,但通过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我们又能感受到作者或喜或忧、或痛或愤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换言之,优秀的作家们总是赋予他们笔下的那些自然景物以更多的“灵性”,从而有别于一般人的平庸之作。能从景物描写中  相似文献   

9.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绝少有原生态的,大抵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直接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景物描写,一是融入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情感的景物描写.前者借助景物来表现作者情感;而后者,不是直接地展现作者的情感,而是借助景物,来表现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的情感.前者一般不会给读者带来阅读障碍,这里单说后者.此种景物是作品中人物眼中之景,此种景物之“情语”也是作品中人物之情.例如,鲁迅的《社戏》,写小伙伴们划船去听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写景,就是在写人物“心情”.在阅读过程中,如何界定景物描写与人物刻画的对应关系,往往会成为阅读中的难点.下面就以小说《芦花荡》为例,试作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第二单元都是写景的文章,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每篇写景文章的特点,有重点地进行教学。同时按照写景文章的教学顺序,首先让学生明确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然后要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的观察顺序,了解后通过让学生读句子,展开想象,展现具体的、生动的景物,从而感受景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记叙和抒情的文章中,景物描写具有交待环境、渲染气氛、寄托作者思想感情等作用。但许多同学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常常流于空泛,不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逼真的描写,而只是用“太好了”、“太美了”之类的词句去空发感叹,以致影响了表情达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要注重语言的“包装”,让景物鲜活起来给习作增添一丝亮色。那么,如何进行语言“包装”呢?着色。景物离不开色彩。要把景物描写得真切传神、生动形象,就必须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体验所写的景物,具有敏锐的色彩感,从而准确地把握景物的色彩特征,进行着色“包装”,使习作语言增色。例: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白。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火烧云》)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一连串不同形式的表示色彩的语言,描绘了不同时间所见到的不同色彩的火烧云,将色…  相似文献   

13.
陈琳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2):176-177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写到 :“体物为妙 ,功在密附。”意思是描写景物 ,作者要想极尽其妙 ,功力在于“密附”。所谓密附 ,语意相当于“贴切”的意思。就写景来说 ,要以贴切的语言 ,如实地显示景物的特点 ,形成景与情水乳交融的境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效果呢 ?一、写景要真实景物描写作为艺术形象的一部分 ,作者应不能脱离客观景物的特征 ,在这一前提下 ,要把景物的色、状、味等属性写得维妙维肖 ,这并非说事无巨细什么都写 ,而是要依照题旨选取富于代表性的东西绘声绘色地加以表现 ,给人以真实的感受。如高中语文第四册 ,鲁迅小说《祝…  相似文献   

14.
“诗情画意”是散文家刻意追求的一种境界,因而许多散文都有景物描写。这些景物在散文中作为作者抒情发感的载体,往往被描写得非常美妙,或者别有情趣。这是因为作者对写入作品中的景物进行了艺术加工。在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写景不当的毛病。大抵说来,其病症有六种:  相似文献   

15.
茅盾先生说:“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活动。”可见,人物的活动离不开环境。记叙文中恰如其分地描写景物,可以使人物和事件更加生动,更有真实感,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特点,讲清景物描写的作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一、以描写景物交代时代背景任何作品都是反映一定的时代现实的,作者若能把握好要描写的景物,就能使读者从景物的描写中看出时代背景来。如《粜米》开篇写道:“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这段文字既显示了农民粮食丰收的景象,又交代了江南水乡  相似文献   

16.
综观当下小学生作文,写不具体可以说是最突出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就写作技巧而言,笔者认为大部分学生作文写不具体,是因为没有掌握描写这一表达方法。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活灵活现”“绘声绘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描写?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维妙维肖”。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有昧、有形,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真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学校组织学生到北海游览。回来后,孩子兴冲冲地按照老师的布置,写了一篇作文《游北海》,并且拿着草稿向我征求意见。我看了第一句:“北海,一年四季都以它美丽的景色,吸引着无数的游人。”就问孩子: “你到北海去过几次?”“两次。”“那你怎么知道它一年四季的景色呢?”“我这是从同学的一本书上抄来的。”我说,“作文,得自己作嘛,怎么能抄呢?”他理直气壮地反驳道:“人家老师说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抄得好就行。”我一时无言,只得往下看。果然,下面一大段描写北海景物的文字,也毫无一点十几岁孩子的语言,无疑全是抄来的。我说:“这不行,你没学会作文先学抄书,这算  相似文献   

19.
刘鹗小说《老残游记》的景物描写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这种描写取得巨大成功的"秘诀":作者深刻而精细地观察,是成功描写的基础;用"个性化"语言描述景物的过程中,又处处着意绘画美。这就使刘鹗笔下的景物描写坚实独到,又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20.
一、学习要点学习本文通过对比突出中心思想,抓住景物特征具体、生动、真切地描写环境的方法;学习鲁迅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探求各种知识的优良品质。二、学习指要 (一)本文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到……”是两个什么词?它点明了什么? (二)第一段中,作者把“似乎”、“确凿”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有什么作用?它和下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