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话语标记语是电视访谈会话中常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语言现象。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工具分析电视访谈中的话语标记语,可发现它们在顺应语境的过程中主要发挥了四种语用功能,即表明个人态度、阐发前述信息、推进言谈、语用缓和。这些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在语言选择过程中顺应语境条件的标记,也是交际者的元语用意识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Verschueren语言顺应性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不断适应语境、适应语言结构的过程,话语标记语作为元语用指示语的一种,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说话人的顺应意识,这种顺应意识就是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口译活动中的不同的话语标记语体现不同的元语用意识,具备不同的语用功能,灵活掌握不同的话语标记语有助于提高口译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江晓梅  杜量 《培训与研究》2008,25(7):128-131
Verschueren语言顺应性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不断适应语境、适应语言结构的过程,话语标记语作为元语用指示语的一种,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说话人的顺应意识,这种顺应意识就是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口译活动中的不同的话语标记语体现不同的元语用意识,具备不同的语用功能,灵活掌握不同的话语标记语有助于提高口译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Verschueren顺应性理论与元语用指示语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ersehueren的顺应性理论认为人们在语言选择过程中总是在努力顺应语境、顺应语言结构,具有动态顺应的特征。元语用指示语是语言使用过程中不影响话语真值,仅表达说话人情感并帮助或引导听话人顺应其交际意图的重要手段。它们可以分为承上型、当前型和启下型三种类型,Versehuerenr的顺应性理论能够对以上三种类型的元语用指示语作出动态的顺应解释。 的顺应性理论能够对以上三种类型的元语用指示语作出动态的顺应性解释。的顺应性理论能够对以上三种类型的元语用指示语作出动态的顺应性解释。  相似文献   

5.
语篇衔接的顺应性解释——元语用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衔接是一种语义关系,它以语法衔接、词汇衔接以及逻辑语义衔接形式出现在语篇中。根据语言顺应理论,衔接手段是标示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的一种语言手段,用来指示一个话语或语篇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衔接和连贯关系。衔接手段的选择是顺应语境中的社会、文化、心理、认知等各种因素的结果。不同语境因素的存在,使语言交际者做出的顺应程度不同,衔接手段的选择就不一样,这是由语言交际者的元语用意识所调控的。语言顺应理论从元语用的角度解释了衔接现象的产生及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6.
语用失误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目前的研究多局限于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进行研究,却忽略了同一母语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或日语内语用失误).文章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框架,分析了语内语用失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即语内语用失误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的任何一方忽视了语言与交际语境诸因素的动态顺应而造成的;并提出防止和避免语内语用失误的策略,认为交际者应该培养敏锐的语境意识和元语用意识,从而提高语用能力,实现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7.
刘雅梅  王宁 《海外英语》2020,(7):226-227
重复话语在日常会话中使用非常普遍,是人们实现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的选择受不同程度的元语用意识影响,元语用意识进行调控的记过就是重复的选择,在语用层面的语言痕迹.该文以元语用理论为视角,以电视职场招聘节目《非你莫属》为语料,重点分析其话语中的重复在不同语篇语境条件下所体现出的元语用意识,揭示交际过程中双方在理解、表达及交互结构中重复语的语用规律和语用特征,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重复话语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在不同的交际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人们在交际时或多或少地受元语用意识的指导与调控,而且这种元语用意识会在各种不同语言层面上有所反映。因此,话语标记语是标示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的一种语言手段。不同类型的话语标记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  相似文献   

9.
熊绍丽 《海外英语》2011,(15):275-276
交际中说话人通过对语言的选择来构建交际身份,而任何形式的语言选择都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而以往我们的分析都是对静态的语境;该文强调的是对动态的交际语境下的说话人对语言,尤其是指示语的选择。该文以语言顺应论和适应论为理论框架,对于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中说话人在动态语境下对指示语的选择以及不断变换来构建个人身份进行探究,对李成团所提出的在间接陈述的访谈节目中说话人所采取的语用模式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研究语用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顺应理论为指导框架、以交际语境为视角,研究语用失误。指出语用失误是由于交际的一方或双方在交际中忽视了语言与交际语境诸因素——社交世界、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动态顺应造成的。语言顺应是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的一种有效策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顺应意识,提高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表达语境和接受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境研究可以从表达者和接受者两种不同的立场来展开。区分表达语境和接受语境有利于深化对认识交际活动的认识。表达语境是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接受语境是阐释学与阅读学的研究对象。语境在阐释学中的比修辞学中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表达语境和接受语境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值得进一步去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交际中,语境起着基础语言配置的作用,语域则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语境决定语域的选择,语域特征也反映语境归属。不管是本族语者还是非本族语者,其语用失误无非是对语境理解偏差或语域选择能力缺陷所致。  相似文献   

13.
受众是演讲活动的重要要素,在演讲中决定演讲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和参与演讲的过程,是演讲目的的实现者;演讲者只有树立正确的受众意识,认真把握演讲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把握受众的基本特点和心理,积极与受众进行现场互动,才能实现演讲的目的,增强演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In much of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the content of talk tends to be attributed to the persons who produce the sound-words in a speech situation. A radically different,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on language-in-use grounded in Marxism derives from the work of L. S. Vygotsky and the members of the circle around M. M. Bakhtin. Accordingly, each word belongs to speaker and recipient simultaneously. It represents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therefore, shared ideology, which can no longer be attributed to the individua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on language in science education, a perspective in which language continuously changes. I articulate this position in the context of classroom and interview talk with 14-year-old Swiss non-academically streamed lower secondary students about technology and science. In this context, science classrooms and interviews are shown to be microcosms of Swiss (German) culture and society reproduced in and through the situated talk 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5.
顺序象似性被普遍认为是句法象似性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语义范畴内的讨论热点。从关联认知的角度来看,顺序象似在言语交际中的使用是一种明示交际。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以获取最佳关联为目的来排列语符顺序或改变句子先后顺序,保证听话人能用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语境效果。听话人在不同语符顺序的明示刺激下构建认知语境,理解话语。  相似文献   

16.
反语运用是人们受大脑中知识结构的关系性知识的制约,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对不同程度反向相邻关系的本能感知。反语运用的机理可以解释为:说话人说出反语是受意向支配的,意向内容在意向态度的作用下,以相邻关系为中介,可推衍出反语的显性表述;反语听话人以反语的显性表述为基础,经过语境的过滤,以相邻关系为中介,得到反语的隐性表述,识别出反语的对立性,最终推理出反语说话人的意向。  相似文献   

17.
语境的意义     
语境是针对语言表达与理解而言的,有解释功能和选择功能,可分为言辞语境和非言辞语境.语境参数公式可为分析语言表达式的涵义和指称提供较为方便的工具.认知语境中的认知模式是确定的,语言表达式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涵义是随语境而变的.格赖斯的合作原则说的是发话人和受话人的共有背景知识,斯珀波和威尔逊的认知语境是指人在认知语言意义过程中的语境.传统语境研究中所提语境并非都是静态语境,动态与静态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文化语境也是语境因素.语境的形而上学表述会模糊其本来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Previous work indicates mutual exclusivity in word learning in monolingual, but not bilingual toddlers. We asked whether this difference indicates distinct conceptual biases, or instead reflects best-guess heuristic use in the absence of context. We altered word-learning contexts by manipulating whether a familiar- or unfamiliar-race speaker introduced a novel word for an object with a known category label painted in a new color. Both monolingual and bilingual infants showed mutual exclusivity for a familiar-race speaker, and relaxed mutual exclusivity and treated the novel word as a category label for an unfamiliar-race speaker. Thus, monolingual and bilingual infants have access to similar word-learning heuristics, and both use nonlinguistic social context to guide their use of the most appropriate heuristic.  相似文献   

19.
语义学对于预设的研究主要依据句子内的命题关系,定义了预设的规约性意义,即不可辨性。本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语义学所未能解释的非规约性预设,将预设的意义延伸到语篇中,试图反映预设行为和语境的关系,并将语用预设的功能纳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揭示预设行为作为一种话语策略,在语篇的组织和经验的表达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元话语实现了语言交际中的人际及语篇功能,有助于显示无意识的语言选择和社会语境的关系。分析明人洪应明的《菜根谭》来阐述元话语对特定语境的构建和体现功能,说明元话语在交际过程中传递着与交际情景有关的语用信息,在特定语境中对于表达发话者的话语意图,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