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丹 《对外大传播》2020,(11):24-25
2020年9月15日,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研究员发布了调查报告。发布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负责人分别从全球民意调查、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研究与实践等角度对《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共同为后疫情时代的国家形象建设工作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向世界展示好新时代的中国形象,是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目标,而持续开展国家形象调查、及时掌握一手数据,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开展的2021年度国家形象调查显示,中国整体形象止跌回升,中国的全球治理贡献和国内治理表现认可度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方案持续收到积极反馈,青年群体对中国的认可度普遍较高。面对当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深度变革调整,在塑造和展示中国形象时,需要进一步提升认知度,做好共情传播;进一步强化区分度,做好精准传传播;进一步增强美誉度,做好好感传播。  相似文献   

3.
为持续、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认知情况,2018年5月以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开展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8),这是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平台自2012年起开展的第六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综观本次调查可以发现,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知认同不断加深,期待中国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做出更大贡献。因此,进行精准定位,塑造好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格外重要。首先要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进行精准定位;其次,借助中国方案展示好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再次,发挥研究合力传播好中国国家形象;最后,要进一步做好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4.
自2018年中美经济贸易摩擦以来,中国企业国际传播环境变得严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企业海外舆论生态更为复杂,在这一情形下建构企业海外新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后疫情时代,如何建构中国企业海外形象,采取何种传播策略实现传播破壁,不仅关涉到企业自身发展,还关涉到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本文分析了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的形象传播困境,并针对全球化遵循共生逻辑,全球传播遵循共通议题提出:后疫情时代,企业可选择具有“共通议题”特性的体育赛事来实现传播破壁。而即将到来的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就为新时期中国企业全球传播与建构国家形象提供了新契机与传播共振场域。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把握全球受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动态,连续、科学、系统地评估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效果,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华通明略(MillWardBrown)、Lightspeed GMI,72016年lfJ至3月开展了第四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5)。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11月至12月,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与华通明略(Mill Ward Brown)、Lightspeed GMI合作开展了第三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与2013年相比,此次调查新增日本和澳大利亚,调查范围覆盖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印度、南非、巴西和中国;调查问题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科技等方面,并结合2014年的世情、国情,增加了对中国主办大型国际活动的评价等,更加详实、立体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2014年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正2007年,西蒙·安赫特(Simon Anhalt)提出"国家形象指数"(Nation Brand Index),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论证了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重要性。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对国家形象国际传播的作用进行了规律性分析。其中的一个结论是"国家形象对于渴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新的良方(new panacea)"。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非常重视和强调对全球化的参与,其国家发展目标也需要与世界广泛而密切的合作。这凸显了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在探讨新  相似文献   

8.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在非洲进一步树立并保持良好的国家形象,中国发展模式受到肯定,中国影响力得到认同。而近年来全球格局日益复杂,新冠肺炎疫情等历史大事件频发,塑造良好中国形象的任务更为艰巨。影响中国在非国家形象构建及其前景的因素,不仅包括中国自身的话语传播能力建设,也包括西方价值观和对华态度在非洲的影响力,以及非洲基于自身利益对中国模式的解读与诠释。未来,发挥好非洲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促进中非民间舆论良性互动,提升中非人文对话的效用,推动西方友华言论在非洲的传播,引导不同主体通过不同方式参与中国故事讲述,将有利于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乃至全世界的塑造与传播。  相似文献   

9.
国际旅游不仅是一个经济产业,而且是传播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渠道。发展迅猛的国际旅游既为改善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一些必须重视的问题。国际旅游传播国家形象的特征对一个国家而言,无论是本国居民的出境游,还是他国居民的入境游,都会影响到该国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其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形象是指国家的自然状况、政策实施、社会实践、制度特征以及国民的精神面貌等要素状况在国际社会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反映。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原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从2012年开始连续发布《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2至2015年中国的整体国家形象虽然在稳步提升,但除了文化形象和经济形象较为正面以外,其他方面则多为中性或负面;在受访国家民众中,发达国家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整体评价低于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虽然重视对外宣传,近年也增加了投入,调整了策略,但总体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11.
陈博渊  李倩 《对外大传播》2014,(3):F0002-F0002
正2月21日,《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3》发布会在中国外文局召开。该调查报告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察哈尔学会和华通明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同时发布中英文版和微信新媒体版,国内20余家媒体记者出席了发布会。《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是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战略研究》的自主调查成果,自2012年起已连续两年发布,成为重要的研究品牌项目。2013年调查涵盖美国、英国、南非、印度、俄罗斯、巴西、中国等7个国家,受访者样本量3017个。调查报告以一手的数据、清晰的图表和深  相似文献   

12.
<正>互联网话语体系下的全球传播,对国家形象塑造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要求,新媒介的广泛使用,使得国家形象不再简单依靠舆论宣传和外交博弈。中国官方媒体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全球传播,塑造出一个同样处于变革中的积极的大国形象,便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Facebook社交媒体平台的央视网CCTV全球页账号为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6月25日至2016年9月25日期间发布的所有贴文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数据统计  相似文献   

13.
胡钰  卢俊 《对外大传播》2016,(10):36-39
随着央企国际化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国际社会对央企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舆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加强央企海外形象建设和舆论风险防控成为对外传播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当前,央企需要把握对外传播的时代新要求,动态更新中国企业及国家砥砺前行的"中国镜像",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话语权、传播力、影响力,树立国家和企业的良好形象。具体来说,可从七方面加强央企海外形象建设:第一,把央企海外形象建设作为国际化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以鲜活故事打造当代中国企业形象的闪亮名片;第二,明确央企海外形象建设的战略目标,使中国企业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独特代言人;第三,组建专门服务于央企海外传播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和网络体系,打造专业化的企业海外形象建设指导平台;第四,促进信息共享和经验共享,开展中央企业海外形象建设的经验交流;第五,突破传统,拓展央企海外形象建设的传播渠道;第六,建立央企海外形象建设的数据库,为央企海外发展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第七,加强风险防控意识,重视央企海外形象建设的危机公关及监测处置。  相似文献   

14.
近期,皮尤研究中心所做的中国国际形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形象下滑,西方国家凭借话语霸权对公众认知的干预是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国家形象与国际话语权两者辩证统一,国际话语权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体表现,其背后的话语实践与话语权博弈是实现二者双重提升的切入点,强化制度性话语权是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关键。在当前全球疫情背景下,中国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通过构建制度性话语权来提升自身国际话语权,从而掌握塑造自身国家形象的话语主导权。  相似文献   

15.
正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领导人的形象不仅吸引了国际主流媒体的目光,而且也日益成为国际新媒体传播的焦点。作为国家形象的人格化表达,领导人形象如何顺应新媒体传播环境、传播规律的变化调整传播策略,这成为一道新课题。一、我国领导人的新媒体形象识别近年来,在我国政府和媒体的努力下,同时伴随着国  相似文献   

16.
国家形象是国内学界长期关注的话题。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家形象一般包括商品原产国形象和目的地形象两个子概念,前者是国际商务的研究对象,后者属于旅游营销的研究范畴。在国际关系与新闻传播学中,国家形象特指国家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一个国家的整体印象。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出发,国内研究者将塑造积极的中国形象视为提升中国软实力和对外传播影响力的关键一环,力图从形象标识、国情介绍、政府形象、企业形象、城市形象、历史形象、文化形象和国民素质等八个维度探索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良方。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海外媒体与海外受众对于中国政府反腐败的关注度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对于反腐败传播在重塑国家形象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构建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的海外声誉方面缺少全面的探讨。在这一现状下,如何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加入中国的反腐败传播内容,完成重塑中国国家形象的任务,获得更多国际舆论场中对中国的支持言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对外传播反腐败的必要性1.腐败是海外受众对中国政府的"刻板印象"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展示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的思考》一文的作者对国家形象传播的很多思考言之有理,其中对美国和日本的国家形象分析,颇有新意。例如,在最近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国家形象调查中,由于美国的国家道德权威和国家信誉受到了空前损害,而导致现如今美国的形象欠佳,但日本的得票率却不低。反观中国,作者在思考之余,也发出了我们在国际上还没有一部像《辛德勒名单》那样的作品的感叹。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具体从事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工作的过来人,我最近有幸读了《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一书,深感耳目一新、富有启迪。国家形象对一个国家的国际定位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奠定国家形象的基础,是以经济为主导的综合国力。也就是说国家形象的基本要素是:社会制度、民族文化、经济模式、社会文明、政治局势以及是否坚持“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内外政策等。当然,国家传播工作的水平和影响,尤其是对外传播新担负的责任和新起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面对国际形象下滑现实与国际声誉期待之间的巨大落差,急需厘清一些基础性问题。国家形象不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它的层次更为复杂,也更难以人为操纵,故应避免将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策略简单套用在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思路上。国外相关理论提示,开展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工作要遵循国家形象的认知和传播规律,以更平和的心态、更多的耐心看待国际形象的下滑和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