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淮安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以铸造精良和纹饰精美而著称,是江苏省出土青铜器较多的地级市之一,许多铜器为全国考古发掘中所仅见,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一个重要出土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淮安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大致可分为商、西周、春秋、战国四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太保鼎     
卢永锈 《历史学习》2006,(1):F0002-F0002
清咸丰年间(一说道光年间),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了七件青铜器。它们是小臣艅犀尊、太保簋、大史友甗、太保鼎等。这些商周青铜器,器型庄严厚重,纹饰华丽繁缛,是商周青铜器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梁山七器"。一时间,学者们研究著  相似文献   

3.
郑晓娜 《新疆教育》2012,(5):141-141,146
考古与文献可以证实,商周青铜器上的龙纹饰是对中原地区上古: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体现着鲜明的区域性特征。生物进化与历史地理的研究成果,又为商周青铜器上龙纹饰的生物原型是中华扬子鳄,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商周青铜器极好地做到了造型设计与装饰纹样的贯通勾连和交相辉映。不管是现实中真实的动物,还是想象中虚幻的神兽,往往都流传于神话传说当中,通过人们的理念构想反映于青铜器造型与纹样之中,反映出造物者相当浓厚的神话设计思想与理念色彩,从而使商周青铜器达成了从语言文字到视觉图像的文本转换。  相似文献   

5.
经过对考古资料的分析,可知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的源头应该追溯到红山文化和河姆渡文化.随着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其形象渐趋复杂.兽面纹的融合主要是在龙山时代完成,经过二里头文化的过渡最终形成常见于商周青铜器上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鸱纹在商代后期至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造型和纹饰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易于辨认,鸱即猫头鹰,用它作为祭祀重器的装饰纹饰,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本文试从商周时期的青铜形尊、卣的艺术特征分析开始,通过青铜器社会中的功用以及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及商周先民思维习惯、社会风俗入手,分析一下形尊、卣的社会本质及内涵,有助于我们理解商周社会的宗教、礼仪、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白鹤美术馆位于日本神户市,开馆于19M年,创造人为嘉纳治兵卫(号鹤翁,1862-1951),现有藏品13OO件,主要是中国文物,其中的商周青铜器、唐镜、宋瓷,均为上品,极为精美。1963年开始出版《白鹤美术馆志》,至1984年休刊,共出版%号,为日本唯一发表中国青铜器研究?..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76):174-176
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商周文化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中国青铜文化的发展繁荣,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青铜时代,龙纹成为青铜装饰艺术的一大主题,反映出了当时的宗教信仰。甚至龙纹青铜器与政治统治有了联系。另外,龙纹的形态演变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审美意识转变。  相似文献   

9.
我国青铜器发展历史悠久,大致经历了形成期、鼎盛期和转变期三个阶段.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在承袭商周礼器的基础上,开始向实用器过渡,并在器物造型、装饰纹样、地域风格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是我国青铜器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商周以前有石器文化时代、陶器文化时代的话,那么,商周实为青铜器文化的时代。它璀灿的文化光芒集中反映在其青铜铸品上。然而,怎样通过青铜器来认识商周的文化呢?有专家认为:“陶器纹饰的美学风格由活泼愉快走向沉重神秘,确是走向青铜时代的无可置疑的实证”,“中国的青铜饕餮也是这样。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深沉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也正只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崇高的。……正是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才构成了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的本质。”(李泽厚《美的历  相似文献   

11.
商周青铜器是青铜时代的鼎盛期,它的青铜艺术作为当时政治力量的化身和时代特征的标志,以刚利的线条、谨严的结构、稳重的造型及华美的装饰.向人们展示了当时那超越世间的神秘力量和狞厉恐怖的美。其工艺精湛空前绝后,代表了整个青铜时代的艺术成就。文章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特征的剖析,阐述其独特灿烂的设计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青铜器商、西周时代的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高度发展阶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周奴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特点,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根据考古发现说明,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已能铸造工具和装饰品等小件青铜制品,例如:1975年在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遗址发现了一柄铜刀,化验证明已是青铜制品了,表明我国在公元前三千年至公元前二千三百年间已经有了青铜器物。  相似文献   

13.
商朝的青铜器,以它精湛的工艺,雄伟、奇特的造型而闻名于世,是中国奴隶社会高度发展的化象征。  相似文献   

14.
古滇王国和滇文化日益受到国际文化界的推赞。建国后以云南普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为代表的滇文化墓地逐一被发现,并考古发掘出两千多年前具有独特文化色彩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都可与中原商周青铜文化相媲美。同属青铜文化,滇国和商周王朝在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上,有许多共通之处。然而在青铜器型制和精神象征意义上,却出现较大差别。滇国礼器在于铜鼓和储贝器,而商周朝在于鼎。青铜礼器选取上的相异性,也反映出滇与商周王朝权利体系分配的不同,在生产方式与民族风情上也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区别。本文试图就此问题,对同持青铜礼器的不同王国文化差异做出浅析与梳理。  相似文献   

15.
谈鸟虫篆     
正所谓鱼鸟,在古人对动物的级别区分来说,它们高于人类,高于四肢着地的动物,人们把它们作为对上天与自然的崇敬对象,进而想象出一种具备鱼鸟特征的动物——龙。而在商周青铜器的装饰图案的表现上,人们又往往以具有亲和力的鱼鸟,去表达对世界及上天的崇拜、敬畏之心。这应该是鸟虫文字的意义来源。商周青铜器上的错金银装  相似文献   

16.
在商周时期作为王权象征的青铜器,除造型有其一定的规制外,纹饰亦独具时代特征,以饕餮纹、龙纹、羹纹、鸟纹、蝉纹以及后来的窃曲纹、重环纹为主的纹饰,给人以威严、庄重又神秘的感觉。青铜纹饰的这种风格,直到礼崩乐坏、王室衰微、诸侯兴起的春秋时期才有改变,表现一定社会生活情景的写实性纹饰开始出现,狞厉的美逐渐为清新的艺术风尚所取代。这些写实性纹饰按其制作工艺区別,可分为铸造、针刻和嵌错三种类型,其中,在青铜器上嵌错金属纹饰的技  相似文献   

17.
商周青铜器纹饰研究在历史上虽取得很大成绩,但较之于器型、铭文、铸造的研究相对滞后,因此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对西周青铜器纹饰研究在历史上取得的实绩进行鸟瞰式的述要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青铜是一种由铜、锡、铅冶炼而成的合成金属,用这种金属铸造的器物称作“青铜器”.青铜器成熟于商而盛行于周,故史家又称商周时代为“青铜器时代”.商周青铜器主要用作战争武器,同时也大量用作礼器和饮食用具.在两周青铜器中有关邢台历史的,器物称作“邢器”,其中最早的邢器是西周初时的“麦尊”礼器.一“麦尊”的造型、装饰和断代据刘节《麦氏四器考》记述:传世麦氏之器共有四件,即“麦尊”、“麦鼎”“麦彝”和“麦盉”.此四器出土于何时何地?因无确记已不可考,唯知“麦鼎”一器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特征进行剖析,阐述其独特的设计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上最为常见的纹样,学术界对其图案特征的分析多局限于分类标准的需要。饕餮纹具有鲜明的宗教文化特征:在其多变的形态下稳定与统一,与商周宗教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饕餮纹两侧配鸟纹,与目、眉构成神像,用以强化祖神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