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10月,我校就开展了“让每个孩子追求成功”的课题研究。我们以赏识成功教育思想为指针,不断优化学科教学活动、班队活动、晨会课的教学,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努力探讨赏识晨会的教学活动模式。两年来,我校尝试把每周五的晨会课规定为“赏识晨会课”。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其中“周五”规定了时间,而“赏识晨会课”规定了内容必须是赏识,即周五这一天是无批评日。  相似文献   

2.
石星星 《湖北教育》2004,(23):23-23
星期一上午的课——难上!一边是经过双休日休整后精神抖擞、蓄势待发的老师,一边是尚未收心、迷迷糊糊直发愣的学生,课自然难上。一般到周一下午,情况才会稍稍好转,众老师无奈地称此为“星期一现象”。为帮助学生告别”星期一现象”,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我对周一的晨会课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3.
张丽红 《辽宁教育》2000,(11):18-18
晨会是每天早晨班级利用固定的十分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的“袖珍课”。开好晨会。发挥晨会的育人功能,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之一。几年来。我对组织晨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晨会,向来被教师誉为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然而,在一些学校,晨会常常变成了教师的“训话”课。因而,许多学生觉得:上10分钟的晨会比上40分钟的课还要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晨会教育的效益呢?几年来,我尝试用“说话”取代“训话”,改进晨会  相似文献   

5.
开学不久,校长找到我这个德育主任,说这学期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候的现象大大减少了!我也有同感。怎么办?立即采取措施:周一,在全校升旗仪式上,请学校少先大队的总辅导员在“国旗下的讲话”中帮助学生重温礼仪;周二至周五的全校近四十班的晨会课统一进行礼仪教育;课间,校园广播播放的是一些名人重礼仪的故事;学校的宣传橱窗和各班的黑板报开辟了“礼仪”专栏……我心想:多管齐下,这下总该有明显的效果了吧!可两个星期下来后,收效甚微!问题出在哪里?我在沉思。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在批改学生小练笔时,读到这样一段话: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知礼仪…  相似文献   

6.
王燕 《中小学德育》2012,(12):56-57
晨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和强化班级管理的主要阵地之一。但是,有的班主任往往会忽略晨会课的教育功能,使晨会课变了味:利用晨会课训斥调皮的学生,把它变为"现场批斗会";利用晨会课订正作业,组织学生预习、复习学科知识,把它当成"第二课堂";让班干部代上,使晨会成为了班干部的个人舞台;无为而治,任由学...  相似文献   

7.
快乐晨会     
许多教师对晨会课认识不够,甚至认为“短短的十分钟可有可无”,把晨会课上成道德说教课,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把晨会课上成“批评课”,批评成绩差、习惯差、作业不完成的学生:把晨会课上成“布置课”,布置今天要准备什么东西,要做什么事情……上学期末,我们对学校的1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对晨会课感兴趣的不足10%,学生畏惧“晨会课”,因为怕“批评”:学生不爱上晨会课,因为讨厌教师婆婆妈妈讲琐事。晨会课究竟该上什么,怎么上,  相似文献   

8.
案例:区教研员周五将来我校进行集体视导工作,老师们为准备接受听课进行着紧张的准备。周一下午有位老师来找我调班:“校长,视导那天能不能让我用(1)班讲课,(2)班的学生太差。”确实,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每当有教师要做课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挑选自己心目中的“好班”来讲课,  相似文献   

9.
星期一上午的课--难上!一边是经过双休日休整后精神抖擞、蓄势待发的老师,一边是尚未收心、迷迷糊糊直发愣的学生,课自然难上。一般到周一下午,情况才会稍稍好转,众老师无奈地称此为"星期一现象"。为帮助学生告别"星期一现象",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我对周一的晨会课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10.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常常习惯于按常规进行,学生违纪了,找其谈话,批评教育,责令其改正;学生成绩下降了,找来家长配合教育等等,可这样做的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换了一种思维方式,在周一和周五的朝会上,采用了“直言不讳”“真情告白”两种形式进行学生管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次晨会课,当我说到侵华战争中,日军在南京屠杀了我30多万同胞时,我以为我的学生会吃惊,会愤怒,会伤悲;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很平静,这时学生问了一句:“周老师,30多万是多少?”我恍然大悟,学生对30多万这个数的感知还比较模糊。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的生活情境真的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吗 案例 我在教学完“平均数”后出了这样一道相关的练习题:将自己周一至周五所花的零用钱进行记录  相似文献   

13.
冯永年 《海南教育》2014,(22):41-42
自主晨会是晨会课的一种形式。这种课主张班级中那些“学生愿意负责,又能够负责的事体”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结合班情和学校德育目标、任务,由学生自己确定主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准备内容,自己独立主持,对本班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这种课虽然只有10分钟,但它不仅与日常的晨会课一样是学校德育中的一块“小阵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14.
匠心独运15分钟——晨会改革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国山 《班主任》2004,(9):30-30
晨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和班集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许多老师却把晨会上成训斥会,每天把学生已犯的错误和可能会犯的错误一一罗列,然后告诫学生不要这样、不能那样,要不然就会怎样怎样……结果学生听厌了这类训话,任你东西南北风,照样我行我素.  相似文献   

15.
晨会课,顾名思义就是每天早晨的第一堂课,可以说是充当了学生德育的"营养早餐",是班主任强化班级管理、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行为规范的教育课程。而有些教师忽略了晨会的教育功能,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违背了课程设置的初衷。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晨会课需从细节出发,以各种方式进行晨会教育,提升晨会的质量,给学生提供"营养丰富"的德育早餐。一、"营养早餐"从主题入手  相似文献   

16.
从一九八○年起,我区对如何上好小学晨会课进行了一些探讨。这里谈点粗浅的看法。晨会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一环。这几年的情况怎样呢?我曾到学校去听了不少晨会课,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把晨会课作为早读的延续;二是成了学校领导进行集体谈话的政治课,不少学校称之为‘联合晨会”;三是成了系统讲解队知识的队课;四是成了读报课。至于有目的、有计划上好晨会课的老师虽然也有,但是不多。  相似文献   

17.
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让我倍感头疼的就是每天短短十分钟的晨会课.在师生印象中,晨会就是批评教育课.空洞的说教,琐碎的杂事,像古老的轱辘一样总是咿咿呀呀重复着昨天的旋律.这种老师不喜欢、学生不乐意的课,有教育效果吗?  相似文献   

18.
晨会课虽然是班主任强化班级管理、加强学生思想品德、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的袖珍课,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晨会课内容随意、形式单调,使晨会课变了味,走了样,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违背了课程设置的初衷。要谋求晨会教育的最佳效果,教师就得不断创新晨会的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晨会中挥斥方道,提升人格,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和良好班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雷国山 《今日教育》2009,(12):45-45
每天15分钟的晨会课,曰复一日,许多班主任在展会上总觉得该说的都说了,该教育的都教育了,而很多学生认为展会就是班主任翻“错误帐”“纠错”的时间,了无兴趣且无所收获。事实上,晨会是学生每天相聚的第一时间,是学生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有效利用这一时间,有计划、  相似文献   

20.
1.晨会课主持——具体分工如下:周一由班长进行上一周班队工作小结及布置本周班级工作重点;周二由体育或生活委员作体育保健知识讲座;周三由学习委员介绍学习方法及经验;周四由语文课代表主持读书交流会;周五由宣传委员主持一周新闻发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