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常说:“第一印象往往是强烈和持久的”。有人认为:“面试时,头四分钟是成败的关键。”人们称这头几分钟产生的效应为“光环效应”。说法尽管各异但意思是一个,那就是:在接受面试时,头几分钟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展示自己以力争得到积极的评价。如果能得到这个结果,那么你的应聘就有了成功的可能。因为,从此,面试你的人很可能会认定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信和富有建设性的。如果不能取得这种积极效应,那么对方大都会误认为你有很多其它的缺点,而且往往再也不会给你展示自己真实面目的第二次机会。 在接受面试的头几分钟里,尤其重要的是头10秒钟。有经验的招聘者往往从头一次与你的目光接触和听你说第一句话起,就从你的穿着、目光、动作,从你的说话的快慢、口气和声音以及你  相似文献   

2.
面试是求职路上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少人并非没才能,仅仅因为给人的第一印象不佳而落选。因此,有的职业咨询专家干脆向求职的面试者建议,要给面试主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必须按如下方式安排面试的最初五分钟:第一分钟要昂首挺胸,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进面试主考人的办公室。在这关键时刻,你留下的最佳印象应该是令人愉快和兴致勃勃的。你一走进办公室,就应直视着面试主考人的眼睛,与他紧紧地握手。如果面试主考人并不干预和吩咐你坐在什么地方,你就坐到一张直靠背的椅子上。挺直腰板坐在一张硬靠背椅子上比埋在一张软绵绵的沙发里容…  相似文献   

3.
应聘的诀窍     
专家认为,求职面试的内容可以归为8个关键问题和正确回答。 1.你是谁?你的真实情况怎样? 这是考官首先想要知道的事。此时,你应该一开场就给人以良好的印象,在2分钟内简明地陈述受过的教育、工作经历,并引伸到你认为能够胜任的工作上去。例如,一位成功的应聘者说:“我也许没有什么显赫的学历,但请看我经历  相似文献   

4.
凡是有过求职面试经历的人都有体会: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求职,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忐忑不安;若是有一位亲朋好友引荐陪同,那你就会充满信心的去面试,出色的临场发挥会大大提高你面试的成功率。基于此,我建议在校大学生们要未雨绸缪,在校期间就要有意识地构筑好自己的“血缘、地缘、学缘”交际网,这样求职就会顺利得多。  相似文献   

5.
在招聘、受聘过程中,求职面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而注重求职面试礼仪,能够更好地帮助你抓住机会,顺利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求职者首先要有一种“求”的心态,无论自己条件多好,无论人才市场的供求状况对自己多么有利,都不能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因此,求职面试时求职者更要讲究礼仪。一个注重求职面试礼仪的人,能给人以有教养、有风度、有魅力的感觉,给人以亲近感、信任感,能使求职面试活动进展顺利,从而获得理想的职业岗位。  相似文献   

6.
应聘者说     
专家认为,求职面试的内容可以归为8个关键问题和正确回答。 1.你是谁?你的真实情况怎样? 这是考官首先想要知道的事。此时,你应该一开场就给人以良好  相似文献   

7.
声音     
职业发展不是100米冲刺,而是马拉松。——有很多同学在求职失败后陷于"如果我面试当中能怎样怎样,我就能怎样怎样"的后悔之中,对此,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刘明波老师认为,后悔只能浪费时间,你必须往前走。  相似文献   

8.
在求职犹如针尖上打擂台的今日职场,细节决定着求职的成败。一些不注重细节的求职者,往往在面试前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命运。因为实力不济,你会输得心服口服;因为关系不畅,你也不会怨天尤人;而因为忽略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导致优秀的你名落孙山,这是最让人沮丧的。下面列举的几个输在面试前的案例,希望求职的人们能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9.
许涧 《文教资料》2010,(7):207-209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要在求职择业中获得成功,大学生必须加强就业竞争能力的培养.本文从求职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即良好的心理素质、把握面试前几分钟、充分利用自我介绍重塑一个自我及求职择业面试的基本技巧等来阐明求职面试的基本要素、面试的礼仪和面试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在求职犹如针尖上打擂台的今日职场,细节决定着求职的成败。一些不注重细节的求职者,往往在面试前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命运。因为实力不济,你会输得心服口服;因为关系不畅。你也不会怨天尤人;而因为忽略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导致优秀的你名落孙山,这是最让人沮丧的。下面列举的几个输在面试前的案例,希望求职的人们能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品社会中,求职是许多初涉社会圈的年轻人所必遇的问题,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个人的人生道路选择以及潜能的发挥。如果你能从容不迫地面对人事部领导的面试或者成功地驾驭面试,那将为你踏上光明前程铺平道路。在势均力敌的求职者之间,成功的求职在于正确地回答和提问。经过广泛的调查,我们发现以下六个问题几乎是每个面试宫都要发问的。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你能在更长的周期里看待自己的求职,如果你能把每一家企业的面试仅仅看作是一个谈判的环节,不仅你的心态会更平和,而且你的进步会更快。谈判的本质是谋求合作,如果谈判不能够达成合作,对双方而言都是一种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很多求职者把每一次的面试部看作是一次谈判,这种观点并没有错,相信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会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的面试。这里给出的建议是,应该把整个的求职过程看作是"一个谈判"的过程一不是把求职的过程简单看作是与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所进行的单独的谈判,而是把所有你希望去面试的这些企业看作是"一家",电就是你的谈判对象,把每一次的面试看作是这个谈判过程中的—个、一个的具体环节。  相似文献   

13.
求职有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姑娘小张在深圳的求职经历或许能给广大求职者一些启示。在一家企业的招聘面试会L,负责招聘的经理对每一个参加面试的人都追问一句:"你为什么来深圳打工2"几位求职者的回答都不能令他满意,轮到小张时,她想了想说:"因为深圳可以一年四季穿裙子。"这句话令该经理精神一振,当场拍板:你被录用了。据这位经理事后透露,他们企业并不希望招聘那些功利性强、思维僵化的人,像小张这样单纯、朴实,不局限于眼前求职的回答,非常符合该企业的用人标准。求职成功的关键就在这里,求职前我们应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其用人标准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个讲究包装的年代,精美而合适的包装能够提升商品的价值。所以,在我们求职应聘的时候,我们必须好好地包装自己,尤其是女生,给自己化个合适的妆很重要。想找什么工作,就化什么妆,应付不同职业的面试时,你都能用最体面、合宜的形象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有过求职经历的人都知道,求职面试时,经常会碰到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交谈因此陷入僵局,气氛也变得十分尴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一定不要轻言放弃。此时如果能耐着心、沉住气,可能会很快打破僵局。其中,最关键一点是此时此刻你的心态和临场表现。事例一:某合资企业李先生回忆他的求职亲身经历:“我觉得自己在面谈时说得非常顺畅,但突然有位考官问:‘你是在复述别人说过的话吗?’我自认为所谈的都是自己个人的观点,因此面试考官如此提问,使我的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打击,真想拔腿就走,但我忍住了,立刻说:‘对不起,可能我对这个问题认识不…  相似文献   

16.
无论你是一个多么高明的求职老手,对于自己“钟情”单位的面试,虽表面能从容不迫、侃侃而答,但内心仍是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其实,只要掌握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你就能潇洒自如,维持面试的良好气氛。  相似文献   

17.
礼仪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不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各类面试,礼仪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我们最终都会步入社会,开启新的职业生活,而求职面试就是一道最重要的门槛,求职面试不仅考察求职者的工作能力,也能快速反映出求职者的礼仪风度。上网搜索面试礼仪,有上百条攻略和培训宝典,即使把这些都烂熟于心,有时也无法应付突发事件和细节问题。或许礼仪本来就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细心留意,多加思考。简历能清晰地反映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和整体条件,面试时递上一份简洁大方的简历能够给  相似文献   

18.
相中一个理想的单位,通过各种程序、条目的严格审查 和笔试筛选,好不容易收到面试通知,谁都希望在面试的时 候双方能一见钟情。面试是求职的最后一道难关,除了衣着 举止大方得体,更主要的是回答好每一个问题。许多毕业生 曾被考官的一些刁钻问题难倒。其实,大多“古怪”的问题 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主要考察你的基本思维水平和灵活 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9.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家庭各有不幸",套用这句话我们可以说:"成功的面试结果都是一样的,失败的面试理由却各有不同",成功找方法,失败找理由,这样一次不成功面试的案例希望能够给求职路上的毕业生几点启发……  相似文献   

20.
何马 《职业技术》2006,(3):44-44
找工作的难度与日俱增,求职面试令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寝食难安。面试时,不仅要反应神速,还要过五关、斩六将。面试主管也不是好惹的,他们有点神精质、很挑剔,常出怪招,问怪问题,让你招架不住,有时甚至完全摸不着头绪。掌握主管面试的4大危险问题,让你轻松回答,赢得工作机会。问题1:你结婚了吗?有小孩吗?你的小孩几岁?主管问此问题的背后假设是:如果我们雇用你,你的家事尤其是家中的小孩会不会成为你工作的绊脚石,让你在工作中分心?这真是个烫手问题,多数主管常对有家累的员工、已婚员工有负面印象,认为他们的私人问题比较多,所以宁愿雇用单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