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重症紫癜病例分析,了解其表现及并发症,便于系统诊治。方法:从丹东市中心医院血液科自2000年以来收治的118例过敏紫癜中,选取重症22例进行回顾和系统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过敏性紫癜除具有常见的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及肾改变外,少数重症可以合并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消化道出血、慢性肾炎、尿毒症、心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肺出血等。结论: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主要侵犯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导致皮肤粘膜及内脏器官渗出性出血及水肿,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解毒清热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门诊患者中,选4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解毒清热汤治疗,疗程2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O%,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解毒清热汤治疗过敏性紫癜,可缩短疗程,预防复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调血保肾胶囊预防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肾脏损害,从而降低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设健康组、观察组、对照组,对门诊和住院患儿324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并通过检测尿β2-MG、AIb、TRF、IgG、RBP5种微量蛋白,探讨其预防作用。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尿β2-MG、AIb、TRF、IgG4种微量蛋白均高于健康组(P〈0.01);而治疗后观察组尿4种微量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尸〈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尿4种微量蛋白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差异(P〈0.05)。结论调血保肾胶囊具有预防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肾脏损害、降低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生率的作用,通过尿β2-MG,AIb,TRF,IgG,RBP5种微量蛋白的检测,能够早期发现小儿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及时采取预防治疗手段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医学界的研究,我们需要深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办法,根据目前的研究,我们主要采用止血或维生素C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还要加入激素的治疗,时间坚持三个月。深刻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证明新的药物治疗办法可以有更好的疗效,这也是目前最值得推广的一个办法,本文主要描述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体会,进行了简单的分享。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无血液方面异常的出血性表现疾病,临床紫癜和多形皮疹,伴血管性水肿、关节炎、腹痛、肾炎等。现将我科1978年至1985年共收治的78例过敏性紫癜进行临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78例中,男47例,女31例,5~14岁69例(占88%),以冬春发病者多。发病诱因较明确者44例(占59%),其中与各种感染(结核、上感、扁桃体炎、骨髓炎等)有关者20例,与进食特殊食物和药物有关者8例,与蛔虫症(大便查到蛔虫卵)或排蛔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anaphylactoid purpura)是一组以变态反应所致的广泛性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特征性皮疹、腹部绞痛、关节痛及肾小球肾炎,有时还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7.
我院1986年1月—1994年12月共收治过敏性紫癜患儿43例。其中腹型紫癜24例,误诊5例。本又对误诊病例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讨论。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14岁,平均9岁。 2、临床特点:病史:3例有进食鱼、虾、  相似文献   

8.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小儿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过敏性紫癜又称舒-享综合症,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血管炎,以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为病理基础。临床特点除皮肤紫癜外,常有过敏性皮疹、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血尿等。主要见于学龄儿童,男女发病比例为2:1,四季均有发病,但冬、春季多见。病程有时迁延反复,但预后多良好。本病无特效疗法。于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控制感染,对症处理和积极寻找并避免过敏原。常用的药物治疗有:1.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能有效缓解免疫…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偶有并发急性阑尾炎者,对此多数医生主张尽可能地保守治疗。近日,我科一急性白血病患者,病程中并发急性阑尾炎,采用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就此例治疗体会与同道探讨急性白血病并发阑尾炎时的手术治疗选择问题。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12岁,主因乏力、面色苍白半月,双下肢紫癜5天于1996年4只16日入院。入院时,贫血貌,双下肢皮肤散在紫癜,胸骨轻压痛,肝、脾、淋巴结来触及。血象:Hb61g/L,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学龄期儿童多见。其发病与自体免疫有关。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而出现瘀点瘀斑和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为特征。单用西药治疗远期疗效差,我们自1993年1月—1995年2月,用中药治疗52例,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东夭子镇发生一例不能排除与接种麻疹疫苗有关的“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紫癜性肾炎”的病例。 患儿郑×,男性,12岁,系桥西区东夭子镇稍道沟小学四年级学生。患儿于1994年4月24日上午10点左右普种麻疹疫苗0.2毫升(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9323-4,失效期94.09.12)。下午五点自觉皮肤骚痒,双下肢红肿,有出血点,于4月28日住进张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是以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血小板,使血小板破坏为特征的疾病.我院建院30周年以来,共收治ITP患者25例,现就其主要症状及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Q&A     
《父母必读》2011,(11):62-63
我的孩子4岁半了,他一年前患了过敏性紫癜,其间住过两次医院,中西药都吃过,但疗效甚微,至今孩子的便常规检查中还提示潜血有一个加号,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特征。但该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许多学者就ITP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兹就其重要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应用国产环孢素联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紫癜(ITP)20例。总有效率85%。该方案治疗难治性ITP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服用谷维素十克,一日三次,疗程五至七天,可治愈小儿异食症。●采用百分之十五安乃近溶液滴鼻退高烧,疗效较好。●幼儿接种卡介苗发生过敏性紫癜后,应进行抗过敏治疗。口服扑尔敏,静滴  相似文献   

17.
某些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紫癜性肾病等,在病变发展过程中常表现为尿液中一些病理成分的增加,反映上述疾病所致肾损害的早期的筛检指标,用于病情的观察与预后尤为重要,我们对25例泌尿系统疾病进行了尿常规及微量白蛋白排泄率(ALB/Cr)、NAG/Cr检测,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与仪器1.1.1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1.1.2 尿NAG酶测定试剂盒(分光光度计法)。以上两种试剂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主要侵犯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为血管炎综合征中的常见类型〔1〕,是儿科一种常见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病程迁延,反复发作者可累及多个脏器。本院自2001年11月~2007年10月共收治67例,其中37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经1年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小衡 《母婴世界》2011,(11):38-4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快满2周岁的锋锋“感冒”了,打针吃药一周后就全好了。又过了两周.锋锋妈在给孩子洗澡时发现他双下肢皮肤长出几块青紫斑.手背见到一些淡红色疹子.最近孩子没有摔跤.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 C 是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又名抗坏血酸。维生素 C 除构成人体氧化还原系统的重要成分之外,还是维持血管壁正常弹性状态的重要因素。如果机体维生素 C 缺乏,就可使得血管壁弹性降低,脆性增大,血管壁因此而易受损。特别是小血管好发破裂,引起皮肤表面出现淤点、瘀斑等紫癜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