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和意义,进而从职业教育对象的全民性、职业教育内容的全程性、职业教育功能的全面性、职业教育学制的全贯性及职业教育办学方式的全方位性五个方面,论述了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炎培提出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本文从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的产生背景、基本内涵和发展实施出发,试阐述了该思想对于我们当今办好职业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回顾、梳理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不仅体现了他对职业教育的切身领悟,更反映了他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承担。他深刻阐明,未来想发展职业教育,就要注重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平民性、包容性、全面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4.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的演变及其文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家和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改革脱离社会生活与生产的传统教育,并提出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从最初的"教育救国"到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主张,反映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不断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黄炎培(1878~1965年),字任之,笔名抱一,上海川沙人,著名教育家,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综观黄炎培一生的教育活动,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是在民国初期,针对当时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学用脱节、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首倡用实用主义教育改革普通教育:二是自1917年起提倡、试验并推广职业教育,1925年12月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将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生产教育联合起来。在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黄炎培  相似文献   

6.
肖龙 《职教通讯》2019,(3):10-16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经历了从实用主义思想萌生到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成熟的"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三个时期。其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主要包括凡教育皆职业性的大职教观、基于个性发展的三重职业教育目的以及跨界联系性的职业教育实践三部分。无论是对当时教育改革的推动还是对后世职业教育思想的影响,其具有实践性、社会性与人本性特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都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与教育价值。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仍需借鉴其思想,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推动具有工学结合意蕴的实践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人士,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从"实用主义教育"到"职业教育"、"大职业教育主义",直到"民主主义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他的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为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叶,由黄炎培等人发起建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作为我国最早的职业教育社团,不仅打开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事业的崭新局面,还秉持"大职业教育主义"理念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乡村建设探索.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江苏昆山徐公桥等地开展了为期六年的乡村改进实验,取得突出成效;之后又在漕河泾创办了农学团,主要培养服务乡村建设的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借鉴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思想理念和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职业教育可以从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复转移"和建设"新农学校"三方面入手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民主主义革命家,是卓越的职业教育理论家和勇于实践的教育家。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黄炎培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这一慨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职业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乱世中,黄炎培忧国家之忧,努力寻求救国出路。在其职业教育思想形成之前,他力图通过教育达到救国的目的。于是,他积极投身于新式教育、实业教育。 ●1917年,黄炎培倡导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他的职业教育思想逐步形成。此后,他将热情倾注于职业教育工作上。 ●在多年的职业教育实践中,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慢慢成熟,最后形成体系完整的“大职业教育主义”观。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