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考文言文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查,本文针对中考文言文考查方向的变化,反思日常文言文教学,阐述了以课文为例子,从"注意常用字词用法的拓展""注意特殊句式的拓展""注意段和篇内容的拓展""注意写作方法的拓展""注意阅读感受的拓展"提出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进而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中表示提顿语气的词并不多,有"也""乎""兮""将""斯""焉""者""矣"("矣"和"耳""哉"等连用)"诸"等,用法各不相同。本文在对这些词的用法进行条分缕析的同时,进行了充分的例证。  相似文献   

3.
正如何让学生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他们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此,笔者在文言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大量例句,通过总结规律,编成口诀,帮助学生识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里,遴选几则,就教于方家。一."以"字口诀"以"作介词用法多,仔细斟酌也易记:首表行为之依据,常"拿""按照""依靠"译;或是"提宾"或"原因",用"把"或"用"随句意;  相似文献   

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目标除了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意义和用法外,还有"体会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等要求。但是,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因为受到传统教学习惯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存在着诸多问题。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只停留在疏通文意的层面上,或者对文章的主旨进行蜻蜓点水式的空乏讲解和讨论;从教学方法上来说,侧重学生自由诵读和师生共同翻译,先是对  相似文献   

5.
从以上选取的部分考区2013年文言文阅读题考查情况来看,呈现这样几个特点:1.所有试卷都考查了实词的用法,以单音节实词为主(仅安徽卷考查了"亲戚""反覆"),其中一词多义是考查的重点,也涉及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所考查的词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2.有多套试卷设题考查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其中"而""以"是考查的重点。文言虚词着重考查考生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辨析能力。命题时注重把考生在中学学过的知识与现在需要掌握的新知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了晚唐五代至宋时期的八种口语化程度比较高的文献,对"他人""旁人""别人"的用法进行了穷尽式调查,并结合它们在上古、中古时期及现代汉语方言中的用法,考察了它们在近代汉语初期的替换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文言文教学在传承民族文化和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在教学中把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传递给学生,是语文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高中文言文教学要做到"言""文"并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教授必要的基础知识,也要帮助学生挖掘文字背后所传达的文化精髓和道德价值,并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有"言""文"合一,文言文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学习中,能否正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至关重要。不论是实词还是虚词,词性的非单一性,决定了它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充当的成分是不同的,意义和用法是不一样的。由此可知,对文言词语的词性、位置和成分的把握是正确理解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丈对<红楼梦>中"但""但凡""凡是""但凡是"进行了讨论,对它们出现的次数做了统计, "但"315次, "但凡"14次, "凡是"2次, "但凡是"3次.讨论的内容包括它们的词性,用法和语义上的特点等.  相似文献   

10.
高中阶段,无论是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可见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部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即要求学生在识记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文言文时,学生常就句子中的一些实词的用法发生争论。例如:在"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中的"坚""锐",有的学生认为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作"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讲,还有的认为是在"坚"和"锐"的后边分别省略了定语的中心词"甲""兵"。究竟是属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还是属于定语中心词的省略呢?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命题在文言文阅读板块上,"虚词"单独设题,"句式"置于翻译题中考查,依然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设题的依据是《高考语文大纲》中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的考点要求。笔者以为,这种  相似文献   

13.
用作助动词的"能"与作为情态动词的"can"不论在词性、意义还是用法上都有许多交叉之处。所以,为了让以为英语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更好掌握"能"的用法,同时也让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can"这个词,本文将"能""与can"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重点描写二者在意义、语法特征、句法结构及否定形式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意义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表示实在意义,只能组织实词使句子结构完整,是文言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很高,其词性意义和用法也相当复杂和灵活,给我们阅读文言文增加了相应的难度。可见,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教科书内容有限,所以系统地学习一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初中低年级学生存在文言文词语识记困难。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试从训诂学"音""形""义"三方面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路,以提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特殊疑问词总爱问"什么""谁""在哪儿""怎么样"等,正因为如此,我们感觉它们很神秘,不易理解。为此,我们"智多星"栏目特地邀请了what、who、whose、where、why、how等嘉宾来为大家排忧解难。下面就让我们听听它们的自述吧!嘉宾what:我表示"什么",用法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依语法功能和语汇意义,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虚词是用以表示语言关系和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而"是虚词中最为重要和活跃的一个词,用法灵活多变。同时,"而"字也可用作实词,用法较之其作为虚词而言较少。就初中语文课本文言文中出现的"而"字用法进行穷尽研究,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8.
"其"是高中文言文中最常见的虚词之一,它属于多义虚词,使用频率高,用法极其灵活。采用穷尽式的调查方法将其用法主要归类为代词和副词。将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复指代词。副词主要分为:表委婉的推测语气副词,表反问的疑问语气副词,表希望、祈使、命令的语气副词和表假设的语气副词。与此同时,还对"其"的用法和词组进行了归纳总结,对虚词"其"的简析,对高中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必修课程中古文阅读明确提出以下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以上两段表述文字分别从"文"与"言"两个方面提  相似文献   

20.
河北孟村方言约量表达方式多样。本文描述孟村方言的七种约量表达式,它们是副词"毛""小""待自"、数词"数"以及动词"出头""挂零""郎当"。"毛""小""待自""数"都可以与主观大量标记"子"连用,表达说话人的主观看法。对于副词"小",本文将其与霸州方言的用法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