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以各种形式歪曲、攻击、否定社会主义,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一些动乱“精英”抛出“社会主义早产论”,“资本主义补课论”,提出的“济世良方”甚至是“使中国再作三百年殖民地”,其实质还是要使中国在西方大国所谓的“保护和扶植”下走资本主义道路。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是李大钊、毛泽东等人从俄国搬来的,是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误会,等等。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吗?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几国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早已作了回答。但是,方励之等人在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中,极力诋毁社会主义制度,主张补资本主义的课。他们认为,“中国最紧迫的需要是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那么,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走对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这对有的大学生也颇受影响,致使个别学生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好”,要求西方的“纯粹民主”,“绝对自由”。因此,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产生动摇,甚至对共产主义前途失去信心,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严肃的政治问题:怎样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怎样认识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有没有优越性?中国的前途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关系到我  相似文献   

4.
1989年春夏之交,在北京等地发生动乱期间,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所谓“民族精英”们和“救世主”们,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否定社会主义及其必然性。为达到他们卖国求荣,把中国“全盘西化”的目的,制造舆论,说什么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误会”、“主观意志的产物”。这些谬论并不新鲜,70多年前,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就有“马列主义”、“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之说,而且还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从中国实际出发 ,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多元化”“多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6.
对于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国内外的思想界认识很不一致。有人认为它是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有人认为它是两种社会制度的趋同;有人把被称为“民主社会主义典范”的“瑞典模式”说成“生产领域中的资本主义、分配领域中的社会主义”;还有人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比我们信奉的科学社会主义更先进,更优越,更接近马克思的理想,更符合社会主义的本意。  相似文献   

7.
经济民主是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结构,也是当代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引以自豪的社会成果。那么,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民主”呢? 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经济民主”就是通过民主的方式,在经济生活领域建立一个满足人的基本愿望的社会。无论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还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都由于其某些弊病而不可能建立一个满足人的基本愿望、适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社会。根本的出路在于:通过吸取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各  相似文献   

8.
一长期以来,中国大陆学术界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流行着一种不确切的评价,认为民生主义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主观上”或“名义上要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发展资本主义”。有的研究者根据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与《两种乌托邦》的有关论述,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从学理上说是错误和反动的。它模糊和腐蚀群众的社会主义意识”,它“是一种乌托邦”,是“反动分子的理论”,是“极其反动”的。这是因为,它“认为在中国可以‘防止’资本主义,认为中国既然落后就比较容易实行‘社会革命’等等”。现在看来,这些评论显然是不切合孙中山的思想实际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入分析,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但是二战结束后,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为先导,资本主义掀起了全球化的浪潮。借助全球化浪潮,资本主义取得了巨大的历史进步,而社会主义国家举步维艰。全球化,对资本主义来说是灵丹妙药,还是敲响的丧钟;对社会主义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本文通过对全球化的性质、特征以及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认为全球化为社会主义的胜利创造了主客观条件,提供了机遇,并进一步论证了“两个必然理论”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海外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变相资本主义”,即表面上的社会主义,实质上的资本主义。其中涉及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这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曾经是一个争论不清而影响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问题。在此,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个深入的研究。一、“变相资本主义论”的基本观点把邓小平理论实质归结为“变相资本主义”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一些内涵。(一)邓小平讲社会主义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早在80年代,香港学者张五常明确地指出:“中国将会逐渐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张五常:《中国的前途》,158…  相似文献   

11.
用社会主义的四大变化和四次较量的历史进程 ,说明社会主义从“一个幽灵”成长为国际巨人 ,人类进入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进入社会主义可以不通过“卡夫丁峡谷” ;建设社会主义不能不利用资本主义 ;“一球两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必须辩证处理“两制”关系。历史灾难以历史进步为补偿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解决 ,社会主义“替代”就不会“终结” ;中国社会主义不倒 ,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将始终站得住。应当从多方面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了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践,由此带来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这无疑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决策。然而在执行这一决策中存在着的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尖锐斗争,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渗透而时起时伏、时隐时现,从未间断过。特别是前几年,党的主要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一般把国家资本主义归结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资本主义”两种类型。我认为,国家资本主义有三种类型,即: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 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 我之所以要把过渡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资本主义分开,首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研究社会主义理论时,提出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我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并且认为这个阶段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时期。这些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既是我们党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也对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特殊概念如何在历史上定位 ?本文认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不发达或“不够格”的社会主义 ,应当是与资本主义平行的一种社会形态 ,它在与资本主义共存、竞争乃至斗争中走向科学社会主义阶段。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生产力 ,必须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针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设想,这一理论对于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东方落后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中国国情,推动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文章结合马、恩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分析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基本国情和主要任务,从而明确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孙中山对“社会主义之真髓”的理解:一是土地公有和资本公有;二是按劳分配;三是消灭“贫富阶级”,实现“真自由平等博爱”;四是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之上乘”。藉以驳斥那种认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是“主观上”或“名义上要社会主义,实际上是要发展资本主义”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以来 ,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作者认为 ,私营经济属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从“制度外”进入“制度内”;私营经济发展符合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私营经济的发展趋势将是股份制 ;要加强对私营企业管理、监督和引导 ,并加强私营经济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最近的一次重要谈话中指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近年来,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妄图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主张在中国搞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绝对行不通的。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伯特尔·奥尔曼认为,正确认识当今资本主义尤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其原因有三:一是当今资本主义是一个“比以前要复杂得多,其变化和相互作用比以前要迅速得多”且“从来没有如此充满着辩证法”的“巨大的引力场”,离开辩证法,它就不能被看到,更谈不上被正确认识;二是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遭到了“沉重打击”,许多人由此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将一切形式的社会主义都看成了乌托邦,离开辩证法,既不能揭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又不能展现“隐藏”在当今资本主义之中的社会主义潜在,因此,也就不能使遭到“沉重打击”的社会主义重新赢得人们的信服并完善它自己的潜在;三是当今资本主义的统治阶级“阻止我们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努力也从来没有如此切实可行或有效”,离开辩证法,就不能“切实可行或有效”地应对这种努力的挑战,以正确认识当今资本主义,揭示“我们的民主资本主义社会正在变成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