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论中存在的对真实性、写实手法的推崇以及社会关怀的精神与西方现实主义文论的特质之间具有的内在一致性。以此作为内在文化根基与认同基础,研究西方现实主义对我国五四新文学的影响及其在接受过程中的变异,探寻创造性的文化过滤和文化误读,有助于发现中国新文学发展与世界文学交流的某些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2.
几十年以来,西方文论多用于阐释中国古代文论,使得中国古代文论出现了"失语"的状态。从文化解读看,中国古代文论的活力显然不足,怎样增进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间的对话,成为了现代文学研究的主题。对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当代文论的文学研究,是一种对语言行为的研究,主要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以实现两者间的进一步融合沟通。本文主要阐述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当代文论间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3.
女同性恋文论是当代西方文论中一股活跃而激进的力量,它从女权主义文论中孕育、发展并分化出来,最终融入“怪异恋”文论。女同性恋文论实质上是借文学而谈性别政治,其主要理论架构依托于女同性恋社会政治运动的主要框架,忽视文学内部规律研究,难以吸引国内学界的目光。在中国本土文化语境中,同性恋不能允许,异性恋也长期饱受压抑,中国文论传统的价值支点是忠君爱国,女同性恋文论反对异性恋的性政治价值取向,很难与之对接。女同性恋文论在中国备受冷遇的境遇,凸现了中国文论在面对西方文论挑战时的主体性与选择性。研究在中国不受欢迎的西方文论,对于还原中西文论双向互动的丰富性和真实性,推动未来中西文论关系健康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纵观日本文学文化批评理论,如果说日本古代文论的起源和发展深深烙上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印记,那么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近代文论则是在西方文论的语境下产生发展,借用西方文论的话语完成演进和转换,并在"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的文化精神中实现调整和回归的。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本文重读美国学者唐小兵著作《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一书,意在解构一直以来国内学界对西方文学理论的膜拜,并指出:文学解读的"全盘西化"、《再解读》式的碎片化重构以及西方文论的价值评判会导致中国文论话语的消解。学界应理性评价文论建构的西方入思方式,在尊重中国文学"政治性"本土属性的前提下建构中国文论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是文论他国化规律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国文化严重西化甚至失语的危机时刻,如何利用他国化的规律,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是中国当代文化、当代文论的重要任务。借鉴王国维、钱钟书等前辈以中融西、激发文论新质的宝贵经验,当下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基本路径可以概括为:清晰地认识中西文论的异质性;根据需要将西方文论与中国当下的文学实践相结合;文化过滤和创造性误读;以我为主对西方文论加以创造性地吸收。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十分重要、影响广泛的国际思潮,其诗学话语在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研究、美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学者才真正有系统地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并且呈现逐步深化的特征.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具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和特征,对建构中国当代文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70多年的发展历史表明,文化批评已经逐渐成为核心,西马文论的这一文化转向与当代文化研究的崛起关系密切。西马文论的文化取向不仅对文化研究的理论和研究范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丰富了西马文论的内涵,使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具活力,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当今时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西方文论的介绍与引进,是近些年来国内方兴未艾的一项工作。文论引进的第一步是对原著的翻译和评介.这是最基础的工作,国内许多学者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论引进的第二步是弄清文论的来龙主脉,找出各种文论的哲学基础和文化根源,以便人们史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它们。这是较为关键的一步,日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著作还不多,成果也有限。陈本益等著《西方现代文论与哲学》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新成果。该书从现代文论与哲学的关系入手,系统阐述了现代西方文论的丛本理论,具体分析了它们与西方哲学的关系,从而为…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把西方文论史看作由对立统一的矛盾构成,在不断的否定之否定中发展的历史。因此,对文学的否定观,也是文论史的有构组成部分。本论文认为,西方文论史上,存在着一种反文学的思想倾向,它以理性为出发点,否定文学对社会的积极作用,认为文学败坏道德,主张取消文学。这种思想倾向,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它是古希腊从神话文化向哲学文化、从艺术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时,理性的过分强调而导致对以感性为体现的文学的排斥。它潜含着人类思想发展中理性与感性的矛盾,是以理性把握世界时简单化和模式化的极端表现。它的失误在于把文学归于简单的认识和模仿,忽视了文学丰富复杂的感性特征,忽视了读者在接受过程中的审美主体作用,也忽视了文学在作用于社会时以审美为中心的多样统一。  相似文献   

11.
简析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及形态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跃 《海外英语》2011,(7):269+271
文学理论是文学实践的概括、总结和对文学发展的希望和预言,反过来又指导和影响文学实践活动。研究西方文论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文学艺术理论,该文通过对各个重要发展阶段的简述,对西方文论发展历程及形态转向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自列维一斯特劳斯提出西方文化、西方社会建基于二项对立这一深层结构的观点以来,寻找深层结构,并研究该结构对特定民族文化、文学及文论的建构影响,成为文论界研究的热点。中国文化创制方式、华夏民族对宇宙万物生成模式的认知模式决定着中国文化及文学、文论的深层结构是阴阳同构。在中国文化语境中,阴阳同构这一体系无所不包,在诸如中和美学、文气论、文章风格、文章章法结构等古典文论话语中,阴阳同构的深层结构在其概念的内涵外延上均有着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我国学术界长期以上层建筑性和意识形态性作为对文学的本质规定,与此相适应,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中政治型文论话语和认识型文论话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新时期以来,以朱光潜先生在1979年发表的<西方美学史·序言>为开端,在文艺理论领域内,对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不断地展开反思.伴随着这种反思的不断深入,各种审美型文论话语开始确立,长期占据学术舞台的政治型文论话语和认识型文论话语发生转型.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各种文化研究理论的大量引入,在新的语境下,文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位,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又发生了一次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从公元前6世纪直到20世纪,西方文论大体上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中世纪神秘主义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17世纪新古典主义——18世纪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的文论——马克思主义、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西方文论呈现出一些规律:1.西方文论的发展受着西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状况的制约。2.西方文论的发展受西方哲学、美学的影响,大体经历了:自然本体论文论——认识论文论——社会本体论文论(精神本体论文论—语言本体论文论),在18世纪形成了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的两大文论思潮的对立,在20世纪形成了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两大对立的文论思潮。3.西方文论的发展还受到文艺的内在构成要素的左右,19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主要是社会和作品的研究,19—20世纪转向作家、艺术家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以后又转向接受者、读者的研究。4.西方文论的发展同时还由于人类主体的心理因素的演变而变化发展,大体呈现出由理性到感性,由神学理性到人文理性,由意志到直觉,由显意识到无意识,由全方位到单个心理因素再到多元心理研究。5.西方文论的发展与西方文学的发展一样,形成了广义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相辅相成的思潮。  相似文献   

15.
特里·伊格尔顿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学者,他的理论体现出从文学研究到政治文化批判的思考轨迹。他对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独到的阐释,并对后现代主义作了深刻的批判,要求文学在当代文论转型中回归意识形态的家园。  相似文献   

16.
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文论已出现了五次大转向:人学转向、神学转向、认识论转向、语言论转向和文化论转向。现代意义上的西方文论已从19世纪中叶的"文学理论"演变成为20世纪中叶的"批评理论",进而在本世纪初蜕变成为"品评天下"的"理论",出现了高度哲学化和去文学化的倾向。西方文论的历史蜕变是西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建设当代中国文论话语时,应吸取西方文论历史蜕变的经验教训,继承中国古代文论的优秀传统,立足当代中国的文学实践,走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论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7.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文学创作和批评一度疏离了社会现实。并且照搬西方文学铆作技法和批评模式的现象一时成为潮流,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仍余波未息。而2006年的顾彬事件,引发了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危机以及民族文化的寻根渴望。笔者认为,弄清传统文论思想发展演变的特征,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现时位置特征。西方文论在我国文论领域的位置。方可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通变》与《传统与个人才能》是中西文论中阐述文学的继承与发展问题的代袁性作品。“宗经”是刘勰一以贯之的文学主张,这正如艾略特强调传统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一样,两者对于文学经典和由此构成的文学传统的青睐,源于并服务于他们对文学创新的追求。两篇诞生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文论著作,共同传达出了对文学经典与传统的关注和认同,它们所倡导的文学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对当今的文学创新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面对20世纪文论话语割断了与传统文论之间的血脉联系,文论话语与创作实践之间的疏离、脱节,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自然成为世纪之交文学理论界谈论一个热点话题.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这对重建文论话语过程中自觉抵御西方文化入侵和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文论话语新境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学理论的阐释功能以及西方文论对中国文学的阐释力是引发当今中国学界思考最多的问题域,因此中国当代文论自身的话语建构也可在阐释的命题下寻找出路。在认识到西方文论具有局域性的前提下,对西方文论在中国的研究史及其作为阐释工具在中国的批评实践史进行梳理,是发现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生长点、实现本土理论的原创性知识生产、并最终向文化自信目标迈进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