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题展示】朦胧迷离,是夜的色彩;暗香幽远,是夜的芬芳;蝉鸣虫吟,是夜的语言;“山明水秀夜来霜”,是夜的诗篇;“嫦娥奔月”,是夜的故事;《春江花月夜》(曲),是夜的旋律;《深山夜图》(图),是夜的画卷……神秘的夜,充满着浪漫,充满着诗意。可观、可嗅、可听、可读、可品……学校  相似文献   

2.
[文题展示] 朦胧迷离,是夜的色彩;暗香幽远,是夜的芬芳;蝉鸣虫吟,是夜的语言;“山明水秀夜来霜”,是夜的诗篇;“嫦娥奔月”,是夜的故事;《春江花月夜》(曲),是夜的旋律;《深山夜图》(图),是夜的画卷……  相似文献   

3.
题记:语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丽与朴实相辅相生,就像大兴安岭的林海,集虚与实、俗与雅、空灵与厚重于一体……她既是油盐酱醋,又是风花雪月;是“入世”中物质的语文,也是“出世”中精神的语文……语文课堂应当充满浓烈而不艳俗,高雅而又亲和的两极相融之美。一、聚焦“狮子”:两极之美的融会点——从《卢沟桥的狮子》看“狮子”【实录】师:更有意思的是它们的形态也不一样。请同学们读下边的课文,你最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师:咱们展示一下,把描写你最喜欢的那尊狮子的语句有声有色地读给大家听。生: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  相似文献   

4.
习作要求本次习作要求围绕“我发现了……”写一篇作文,其要求详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积累·运用六。习作指导同学们,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只要你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便能有所发现。生生不息的自然万物中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小实验、小制作往往能直观地演示某一生活与科学的道理;广泛的阅读可以使人获得人生哲理的启迪……如果将你的发现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作业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作业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如何达成上述作业要求呢?《课程标准》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众所周知,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予以组织和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就启迪教师,可以将语文作业设计成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群,使之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从而更好地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整本书阅读”是语文课程的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这些理念与“学习活动观”理论不谋而合。“学习活动观”理论认为,学生应该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学习经验,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技能的发展。整本书阅读堪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马拉松,阅读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韵镜》、《七音略》是唐宋时人以《切韵》音系为根据,加上他们对时音的考订而制成的声韵调拼合表,这是语音史上两种辨类审音的最早韵图。对这二书产生的确切年代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迄今学者尚无定论。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两本书,它们各具四十三转图,并俱以内转外转区而别之,除前后次序稍不相同外,何韵属内转,何韵属外转,两书基本一致。象第十三图“哈皆齐祭央”韵(举平咳上去入。下同),《韵镜》作外转,《七音略》属内转;第二十九图“麻”韵,《韵镜》作内转,《七音略》属外转;《韵镜》第三十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习》2009年第10期刊发了刘学伟老师的《披文人情是关键》,该文写道:待老师抛出“大胆将‘醉翁’之‘醉’字进行一番改动”这一问题后.同学们随之各抒己见,结果“‘乐翁’、‘仙翁’得票率最高”。应该说.问题确实是一个好问题.但可惜的是,由于没有吃透文本。只看到表层的众多“乐”字.  相似文献   

9.
[案例]《分草莓》(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片段:投影展示“分草莓”的主题图。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55÷8=□(个)……□个师:请同学们列出竖式。师:谁来说说试商方法?生:一八得八,二八十六……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商是7。师:与他方法一样的请举手。(全班47人有6人举起了手)课后,笔者就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的情况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如下:按顺序背乘法口诀,有6人存在差错,打乱口诀顺序背有10人存在差错。任课教师向我解释“:关于乘法口诀的教学,我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  相似文献   

10.
<正>一、基于教材,确定语文跨学科学习主题1.挖掘教材内容,创生学习主题。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安排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等三篇课文。其中《故宫博物院》这一课颇具特色,介绍了“博物院”这一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场所。博物院展示着一座城市或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故宫博物院”在北京,那么作为南京的一所本地小学,探访南京博物院(下文简称“南博”)就是结合生活学课文的不二之选,带学生走进南博,  相似文献   

11.
5月28日,成都市蜀兴职业中学学生技艺展示活动在学校举行。阶梯教室里,高一年级的同学正在进行旅游景点的介绍、花式调酒表演、餐厅客服展示;在电工电子实验室里,同学们在认真做着实验;计算机室里,同学们在进行着录入、编辑、图文混排的技能表演……校园里充满着活力与朝气,记者在采访中采撷了几朵"浪花"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英语尖子"许苗苗是高三(5)班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优秀,特别是出类拔萃的英语  相似文献   

12.
“九义”教材第三册《基础训练1》的“说话”部分,是由单幅图提供的让学生练习说话的内容。图意是:教师节前夕,同学们为了让老师过一个愉快的节日,纷纷动手抄办“学习园地”,制作航模,剪贴纸花……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作为“献给老师的礼物”。这充分表现了学生...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同学们 ,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一首古诗《夜宿山寺》(齐背) ,这首诗是谁写的?是抓住哪一个词来写的?通过这首诗的学习 ,你认为李白的诗有什么特点?(想象丰富 ,气魄雄伟)。今天 ,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诗人的这种浪漫风格。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一)抓住课题 ,引导发现 :同学们能用“望”组词吗?(遥望、观望、仰望……)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题 ,想想你能发现什么?(二)学习自读课题 ,探索发现[发现一] :课题中的“望”就是“远望”的意思。(或遥望……)自主探学] :1 你能到课文中找出你的…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学习要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资源等要素,设计学习任务群。”统编教材围绕单元主题、单元语文要素和学生认知水平精心编排课后习题,不仅是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重要资源,也是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重要抓手,是教师设计学习任务的重要载体。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关注课后习题,以课后习题为抓手设计学习任务,层层递进,让语文实践活动系统化、结构化。  相似文献   

15.
又是四月天,新一期的《语文世界》也该“出场”了。对于翘首以待的同学而言,我们在完成一个约定。这是一种默契的等待。编定这一期杂志,春天的气息已扑面而来。我们希望这新的一期杂志,给同学们的春天增添一份精神的“花香”。相对整期杂志“大餐”,“编读BBS”实属一道“小菜”。“小菜”虽小,却是得益于每个同学“添油加醋”的支持。在这里,同学们可以交流对杂志的看法、意见,也可以谈谈自己学习语文的心得,等等。“编读BBS”是属于大家的“沙龙”,欢迎同学们带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常来坐坐。你说我说在语文学习中,我身边常备三个本…  相似文献   

16.
自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束地手舞足蹈了。一个超越预设至今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生成!“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育者不再囿于一孔之见,定于一家之言,而是尊重异端,容纳叛逆。课堂俨然成了多声部思维合奏曲。于是《亡羊补牢》既可以解读为为时未晚,也可以解读为追悔莫及;《滥竽充数》既可读出南郭先生之伪,也可读出齐王之智;《落花…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现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双线组织单元内容,有单元主题,有单元任务(语文要素),有课后习题或阅读提示,这些共同组成了“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提供了丰富资源。一线教师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可围绕单元主题,结合实际学情,将教材“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转化为学习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有论者解作“二十四联”,以否定传统谓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通检《苏东坡全集》,其诗题中另有“作诗二十四韵”一例,与上面书跋语中的宾语结构关系不同,意义因之有别:诗题中“二十四韵”无修饰语,指一首诗的韵脚数,当解作“二十四个韵脚”(即“二十四联”);而书跋中“二十四韵”,前有定语“其诗”,与后面“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在意义上有关系,当解作“二十四首诗”,实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相似文献   

19.
“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所重点倡导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看,语文课中的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学生高度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由于小学生自主选择、自我监控的元学习能力还很欠缺,加之语文课程所承载的教学目标具有多维性,我们应该特别强调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必要的、适时的、有效的引导和指导。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导”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一、导探究动机何为“探究”?中国《辞海》的解释是:“深入探讨,反复研究。”而《牛津英语词典》的定义是:“求索知识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集、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  相似文献   

20.
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在活动中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体验和运用能力。综合性学习可以和阅读教学、阅读实践融合推进,以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学习之初,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热身活动,感受诗歌魅力;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创写活动,亲历言语过程;活动尾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只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由放松地开展活动,学生才能畅享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提高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