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主体&;#183;开放&;#183;潜能识字”课题在我校开展实验两年来,我作为一名实验教师,有幸得到了省特级教师陈树民老师以及各级领导、老师的关心与指导,使我受益非浅。我们实验班的学生在两年时间内,通过多种识字途径和方法,不仅提高了识字量(两年时间,完成了五、六年的识字任务),而且激活了大脑,开拓了视野,极大地提高了语文的综合素养,绝大多数学生阅读五、六年级的语文课本,没有问题。使汉字真正成为开发大脑潜能、启迪智慧的金钥匙。下面,我相就此项实验课题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一)在肯德基店里遇见美女五&;#183;三班升六&;#183;三班的时候,原来的班主任严加厉老师因病提前退休了。谁来做六&;#183;三班的班主任呢?谁也不愿意来做六&;#183;三班的班主任,因为六&;#183;三班有H4。H4就是全校闻名的那四个坏小子:肥猫鲁云飞、米老鼠米奇、豆芽儿黄豆豆  相似文献   

3.
男儿当自强     
赵业  张中华 《中国德育》2004,(11):54-55
王帆,男,13岁,初一&;#183;六班学生。性格内向,自卑懦弱又比较任性,不爱与同学交往,整天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小天地里。经常逃课去玩电子游戏,班级活动不能积极参加,老师布置的事情包括值日生,总要妈妈代劳。平时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能自觉学习,上课经常走神,不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  相似文献   

4.
我们都知道口香糖,它是一种甜甜的东西,人们买来只是咀嚼而并不是要吞下去。历史告诉我们,曾经和口香糖关系最为密切的人要数垦西哥独裁者安东尼奥&;#183;洛比兹&;#183;德&;#183;桑塔&;#183;安纳将军。  相似文献   

5.
&;#183;作品简介&;#183;《柏林之围》是法国19世纪下半叶现实主义作家阿尔封斯&;#183;都德(1840—1897)的著名的爱国主义短篇小说之一。作品通过一个中风的退役军人的故事.把巴黎被普鲁士人包围、攻陷的苦难现实与主人公强烈地希望法国军队进行反攻,甚至想像包围、攻克柏林的胜利.对照起来.显示了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品较长,这里摘录重要段落,供大家阅读欣赏。如果把这篇作品拿来与课文《最后一课》一起阅读,我们将会得到更大启发。小说是一个医生的口吻叙述的。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研究》2005,(12):113-113
近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北京饭店分别会见了前来参加中非教育部长论坛和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的非洲7个国家教育部长。他们分别是埃及教育部长艾哈迈德一贾迈勒&;#183;丁&;#183;阿卜杜&;#183;法塔赫&;#183;穆萨.莫桑比克教育部长艾雷斯&;#183;阿里、埃塞俄比亚教育部长辛塔耶乎&;#183;武登未克、坦桑尼亚教育部长约瑟夫&;#183;蒙盖伊、苏丹教育部长彼特尔&;#183;纽特&;#183;库克.贝宁教育部长巴格南&;#183;凯莫高&;#183;奥塞尼.刚果(布)教育部长亨利&;#183;奥塞比。  相似文献   

7.
阅读过美国作家华盛顿&;#183;欧文著名短篇小说《瑞普&;#183;凡&;#183;温克尔》的评论家一般很少去分析故事女主人公温克尔太太的形象,而把焦点投注在男主人公瑞普&;#183;凡&;#183;温克尔的身上。应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在人们脑中已经基本定型的故事女主人公“泼妇”的形象,还主人公一个真实的“天使”形象。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高管层的健康已成了一个公司最宝贵的资产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可能存在的负债。这本实用的指南性读物让我们能在荆棘丛生的商场中自如地避开个人与职业风险。——鲍勃&;#183;罗森博士,国际健康公司CEO,著有《全球意识、领导者与健康的公司》一书,这本指南性读物能帮助高管人员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他们的员工也从中受益。——帕特丽夏&;#183;休伊特,国会成员,英国政府贸易与工业国务大臣亲历过高管层压力带给我的众多负面影响(45岁那年经历了两次心脏病突发和一次四重旁路手术)之后,我发现我们应该用一种更深邃的眼光去审视有关压力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大凡是学校里的识字教学,都是教师为主地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方法一直沿袭到今天。社会发展了,时代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我们“主体&;#183;开放&;#183;潜能”识字的实验,就是强调老师要转变观念,改革方法,以儿童为主体,诱他们主动识字,从而达到自能识字、开发潜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莫顿&;#183;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融情境、意趣和哲理于一体的优美散文。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如下三个问题去把握文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11.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中学语文,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这里面大有学问。依我看,关键在于要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组织学生演练好语文能力训练“三部曲”。什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三部曲”呢?我的理解和界定是:“自学&;#183;积累——思考&;#183;讨论——运用&;#183;创新”,或简称“积累&;#183;思考&;#183;创新”。这是一个教学训练过程,也是能力发展过程。我说过,“点拨——创新”教学模式,其训练发展过程包含了“三阶”、“五步”。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人教版&;#183;试验修订本&;#183;必修)第16课《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编者不应将“数请朱亥”一段删去。  相似文献   

13.
Pan淘金     
李珍 《中学生英语》2002,(12):25-26
1848年1月24日这天,詹姆斯&;#183;威尔逊&;#183;马歇尔在加利福尼亚地区发现了金子。消息迅速传开,成千上万的人奔向西部。他们徒步、骑马或乘船,到盛产黄金的矿区去。到1849年,淘金热达到了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14.
约翰&;#183;戈弗雷&;#183;帕里&;#183;托马斯J.G.Parry Thomas 帕里&;#183;托马斯是一个威尔士赛车手和工程师.一直梦想着打破马尔柯姆&;#183;坎贝尔创下的速度纪录。于是,他开始尝试造一部汽车来帮助自己达成梦想。最终,汽车造了出来.他给汽车取名芭布斯。在这辆汽车上,他做了很多改进,将连接轮子和发动机的链子安置在汽车的外面。  相似文献   

15.
还是在大学时候,一卷《诗&;#183;语言&;#183;思》让我长时期地将灵魂浸没在从《诗经》到龚自珍的古典诗词瀚海里。荷尔多林的那句“……人诗意地居住……”,让我由衷敬服刘小枫先生的观点:“自然人的生成,必然应是从伦理的人到审美的人,而不是从审美的人到伦理的人。”  相似文献   

16.
九州撷韵     
《老年教育》2006,(10):48-49
蝶恋花&;#183;合岛弊案,江城子&;#183;梨花待会畅吟,满江红&;#183;过卢沟桥,浣溪沙、&;#183;读白居易《琵琶行》,江城子&;#183;赠《鹭江唱晚》,  相似文献   

17.
对于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我来说,周围的一切都很新鲜,然而在我还没有准备好做“三点一线”的“好学生”时,繁重的学业就已经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似乎从早到晚不是上课、看书、自习,就是写作业和跑图书馆。当我听到莫纳什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组织我们去威尔逊·普勒蒙特利国家公园(Wilson Promontory National Park)一日游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乘风飞翔     
那是1959年,简妮&;#183;哈珀在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布置全班同学写一篇作文,让大家谈一谈自己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相似文献   

19.
习作要求 《啊,我发现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积累&;#183;运用六》的一次习作训练。这次习作,有四点要求:一是选材的要求,即写“发现”,具体内容没有作限制。选材范围很广,具有极大的自由性;二是人称的要求,即用第一人称写;三是质量的要求,即要把发现了什么和发现的过程写清楚;四是有题目的规定,即要以“我发现……”为题,同时,“也可以根据所写的具体内容来拟定”。  相似文献   

20.
“这本书不是我最重要的著作,却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一本。”彼得&;#183;德鲁克这样评价自己眼中的《旁观者》。这不是彼得&;#183;德鲁克的管理学著作.是他对“人”的观察、描画和体悟。我们可以随时拿起、随时放下,然后再随时拿起这本书,每个轻松精彩的短篇都由一个或两个人以及他们的故事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