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17年2月,《新青年》上发表了胡适的八首白话诗。由此,中国这个传统诗国里发生了一场诗歌革新的大地震,格律严谨的古体诗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形式较为自由的白话居然大摇大摆地走进了诗的殿堂。从此,中国诗歌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白话诗与文言诗大不一样,人们拿它与古诗相较,称它为“新诗”。随着新诗的出现,与之相应的新诗理论也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由于传统诗学对初期白话诗人审美心理的潜在影响,使得他们在进行新诗创作的时候,较多地借鉴了传统诗歌的诗境构造方式、语言形式,和“比兴”手法,因此一部分初期白话诗体现出了比较突出的民歌风味。传统的“比兴”在初期白话诗中的运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其表层的“修辞学”的意义,体现了中国传统诗学审美思维方式的内在引力,生动地展示了在“汉语言文学”这一大文化背景下汉民族诗歌的“特殊话语形式”对新诗的原型影响;同时,这种运用也显示了新诗在表现方法上的无限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由于从西方传入的“直言”方法与“五四”新诗人以思想解放为特色的文化心理相吻合,因此“直言其理”、“直言其事”、“直言其情”被大量地运用于初期白话诗的创作之中;胡适的《尝试集》中的诗歌十分突出地采用了这种“直言”形式。另外,以“五四”时代思潮为精神底蕴的初期白话诗,也在自宋以来的“以文为诗”的线索中找到了新诗“直言”形式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以文为诗”一方面为初期白话诗建立了一种更适合于表现新诗人精神世界的新形式,另一方面,初期白话诗试图通过“以文为诗”达到“借历史以正名”的目的,这一事实本身,也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体现了新诗对传统诗学“话语原型”的“重温”,反映了新诗与传统诗学必然的“血缘”联系。  相似文献   

4.
一部分初期白话诗人由于受"五四"时代背景下特定文化心理的影响,其诗中的"比"与"兴"的方法受到了"象征主义"的强烈冲击,产生了极其明显的"变异".首先是"比",因为"象征性思维"的介入,一部分白话诗舍弃了传统的"近取譬",较多地采用了更适于表现象征性主题的"远取譬"方法,拓展了"比喻"思维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白话诗有过偏于言志的现实派、偏于哲理探索的小诗派、偏于主观抒情的浪漫派等,各有贡献和偏颇。诗之本真还应当是以抒情为主。应该是一种"内敛式"的,并能引人思索的抒情而绝非一望无余式的渲泄。  相似文献   

6.
作为"五四"文学革命先驱者之一的胡适,在新文学的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上具有开拓之功.特别是其新诗理论与批评,其影响和贡献并不亚于他的白话诗创作.他为中国现代诗歌理论与批评提供了极富启发性和借鉴意义的课题与范式,是留给后人的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7.
从齐鲁文化看中国早期体育娱乐活动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体育娱乐活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衍生物,在人类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还没有充分剩余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专门的体育娱乐活动.齐文化是中国早期体育娱乐活动得以诞育的基本文化基础,齐国应当是中国早期体育娱乐活动的基本诞育地.儒文化的发展,不但丰富了中国体育娱乐活动中的人文因子,而且对于建立和完善体育娱乐活动中的人文精神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早期的体育娱乐活动,基本的主流发源于东夷文化,成长在齐文化当中,吸收了儒学的营养,齐鲁传统文化是中国早期体育娱乐活动的基本文化渊源.齐国形成的民俗文化是中国早期体育娱乐活动的发展的基本躯干,鲁国形成的民俗文化是中国早期体育娱乐发展的肌肉和精神.  相似文献   

8.
杜甫的秦州<遣兴>诸诗与王梵志白话讽喻诗的语言风格极为相似,应是杜甫对王梵志诗歌的有意模仿.结合王维诗歌中的"梵志体"题注,再以杜诗为佐证,可以判定王梵志应生活在初唐时期,其白话诗对杜甫、王维等盛唐诗人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1907年之后1940年之前的中国早期话剧与基督教文化关系的研究,既是当下研究的冷门,也是现代文学、现代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研究主题.1907年中国早期话剧形成之后,基督教文化对中国早期话剧文化形态、戏剧精神、审美特点等产生了诸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英美诗从它的表层结构,即格律、音韵来看,和中国古典诗词很不相同;但从它的深层结构,即题材、意境、形象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来看,却和后者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有的英美诗,翻译成文言诗,如果译笔高超,简直同我国古典诗词无大差别。这种现象大概可以用诗歌的共性来解释吧。外国诗当然以译成白话诗为宜,但有一些译成文言诗也不逊色。如斐多菲的一首译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却意外地成了超过所有白话译文的夺魁精品。我在下面也试着用文言文翻译几首英美诗,目的在于和一些中国古典诗词作比较,供读者鉴尝玩味。我们知道,男女间的生离死别,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重要题材,而眼泪则往往是  相似文献   

11.
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受到新批评理论的深刻影响,这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初—盛唐诗歌史的建构上:初盛唐诗歌的发展史实是诗歌题材和体裁的演变史,其主潮是宫廷诗—京城诗的演变;初盛唐诗歌大家的文学成就只有放到宫廷诗—京城诗的背景下才能真正得到理解。另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唐诗进行的语义学分析上:具体表现为他以文本细读方式对唐诗展开的复义语言研究、反讽诗学解读和三部式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及新文学运动前后 ,是中国叙事诗艺术由古典向现代形态演进的关键时期。西方叙事诗学及其文学的影响与中国抒情文学中心地位的式微 ,使当时的”新体”叙事诗创作及其理论批评 ,呈现出新的创作形态与艺术追求。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白话叙事诗”及其创作形态的出现 ,为中国叙事诗艺术现代文体类型的确立与理论批评体系的重构 ,规定了基本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张说是唐代文学由初唐转入盛唐过程中的一位关键性作家,他在开元初年遭贬时期所作的山水诗歌,感情真挚,内容充实,为山水诗向个性化方向发展迈出了一大步。他在艺术上能够博采众长,从诗歌形式、诗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山水诗歌向盛唐风格迈进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巴赫金是世纪的思想大师。巴赫金在至年代有关历史诗学的一系列论文,构成了其完整的小203040说理论体系,它涉及小说的时空形式、话语特点和研究方法等诸多层面。巴赫金的历史诗学对西方传统的摹仿说及“思辨历史诗学”和“批判历史诗学”形成了强劲的挑战,较早提出并部分回答了后来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和符号学等理论的问题。正是这些贡献使其在历史诗学领域内具有革命性意义,也富有强烈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5.
William Carlos Williams,a poet who had animmense influence on the course of 20th centurypoetry.He wrote in varying style and technique andis often radically experimental.The simplicity of hisverse forms,the matter-of-factness of both hissubject matter and…  相似文献   

16.
艾青的《诗论》被誉为"五四"以来在诗歌理论研究方面的最优秀的著作之一,他用优美如诗一般的语言,阐述对诗歌方面的独到的见解,诗歌的作用,诗人的职责,诗歌和时代的关系,诗歌与生活,诗的灵感、意境、表现手法等。尽管这些理论都是由只言片语构成的,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艾青《诗论》中闪光点不少。特别是他的创作理论更是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7.
40年代"解放区"的叙事诗创作及其艺术形态,不仅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文学事实,而且也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学"大众化"及"民族化"追求与"现代化想象"的结果之一。从文学史的立场,考察分析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格局下"民歌体"叙事诗创作的繁荣,发掘其文体形式的"谣曲化"选择与现代叙事诗艺术互动、冲突及作用的历史,避免对"解放区"的叙事诗创作及研究的简单化,成为本文学术探讨与历史描述的主要目的及内容。  相似文献   

18.
《唐诗品汇》是明初一部大型的唐诗选本,由闽人高棵倾十年之力编纂而成。该选本通过对有唐一代诗歌的考镜源流、审音辨体,于四期丸品的架构之上,明确提出以盛唐为“正”的诗学观点,较大地影响了明人对唐代诗歌的看法和明代的诗学思潮。  相似文献   

19.
贵州乡土诗人赵卫峰在新时期社会转型的大潮下,与时俱进,以其对新时期乡土诗歌的独到理解,用诗歌的创作去实践着自我乡土诗歌理念,力求在新世纪乡土诗歌的创作上,在传统乡土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之间寻求一种和谐,推动中国乡土诗歌的创作乃至新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勃洛克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俄国诗人,他既是俄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又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代宗师。他的生活和创作是在两个世纪之交,创作道路复杂而曲折,新旧两个时代的交替过程深深地映印着勃洛克的文学创作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