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书包     
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长年多病,一家五口人全靠母亲一人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常常是口粮分了还不到半个月,家里米缸就底朝天了。父亲一咬牙,让我回家帮衬家里活计,可母亲却坚持让我念书。那一晚,我在被窝里流了泪。  相似文献   

2.
书包     
我小时侯,家里很穷。父亲长年多病,我们兄妹三人都在念书,一家五口人全靠母亲一人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常常是口粮分了还不到半个月,家里米缸就底朝天了。父亲一咬牙,让我回家帮衬家里的活计,可母亲却坚持让我念书。她劝父亲说:“别光指望娃儿拾那点柴烧顿饭,他日后兴许还能为国家添把柴呢。”那一晚,我在被窝里流了泪。  相似文献   

3.
圣洁的爱     
<正>奇怪的是,我家门前却从来不见一丁点儿药渣。难道说,我母亲不像别人那样迷信?事实上,我母亲算得上是一个十足的迷信分子。她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烧香拜佛,每办一些相对重要的事就要翻黄历选黄道吉日,每当家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就要让人占上一卦。我服用的不少药就是那些所谓的道士、仙姑开的。家里有我这个药罐子,药渣自然少不了,那么母亲把药渣倒到哪去了?有一天,我一时兴起,就这个问题询  相似文献   

4.
寻找母亲     
那天下午,我忽然想吃母亲腌的牛干巴,就回家去了。母亲不在,家里空空荡荡,令人生疑。父亲出差去了,只有母亲一人在家,她是退休的中学教师,还在学校代课。除了去学校或者买菜,她多数时间都呆在家里,或改改作业或喂喂鸡、玩玩健身球、看看电视。我想她大概买菜去了,就坐在沙发上等着。桌子上有一个纱罩,里面放着一碗豆豉,一碗榨菜。平常家里有人,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做许多菜,等到只有她一人时,她就尽可能地简单。我知道只要到六点钟左右,她就会手肘上挂着一大包菜,气喘吁吁地进门来。等到七点,我肚子饿得要死,母亲还没有回…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心     
这些年,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总能让我感到家里有一种爱的温馨,母亲从不让我因生活得比同龄人差而自卑。在家里,母亲总是忙里忙外,家里的活干完了,就去工厂做临时工,挣钱贴补家用,还不忘每周带我去看爷爷奶奶。  相似文献   

6.
①一直到我5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8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8"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  相似文献   

7.
悠悠慈母心     
回家要经过一条狭长的胡同,一到晚上胡同里就漆黑一片。偏偏每天我要上自习到很晚才回家。母亲从家里牵了根长长的电线,又搬来梯子,将灯泡高高挂在胡同中段。每晚她都会先把灯打开,我可以顺着灯光回家,不再那么害怕。父亲去世得早,家里的轻活重活都是母亲一人操劳。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亲 1米 75 ,我的母亲 1米 6 8。父亲和母亲谈恋爱时 ,父亲剃着平头 ,母亲留着长发。认识父亲的人说 :“那是谁家的闺女 ,真漂亮 !这傻小子还真有眼光。”认识母亲的人见了说 :“小伙子真是体面 ,这姑娘福气好啊”。秋收的季节 ,母亲没带上什么嫁了过来。父亲和母亲从此生活在一起。父亲很勤劳 ,母亲很贤慧。父亲干完农活就到水田里去捉些鱼虾 ,用荷叶包着拿回家 ,煮了给母亲补身体。母亲怀了我 ,就在家里煮煮饭 ,给公公婆婆端点水。那个小阳春 ,我从娘胎里出来了 ,从此 ,家里多了个我。母亲把我托给了公公婆婆。母亲剪了长发 ,和父亲…  相似文献   

9.
几年的大学生活,使我变得成熟了许多,觉得完全可以面对社会,可以独立生活了。但不知为什么,一回到家里,尤其是在母亲面前,我的感觉总是怪怪的。怎么说呢,母亲很爱我,对我要求也很严。由于父亲在外忙生意,很少在家,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个人生活。在母亲面前我总是感到自卑,我永远无  相似文献   

10.
给妈妈揉脚     
又是周末回家。家里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父亲进城打工去了。吃过饭,母亲收拾完,小步来到我的房间,这时我正在盯着电视机过瘾。她的神情有些犹豫和矜持。“伟儿,可不可以帮我揉下一脚,你力气大点儿。”母亲终于还是开口说话了。我已经被肥皂剧作的剧情吸引住,就没在意站在身旁的母亲,只是随便搭理了一句:“怎么啦?”母亲听了却很高兴的样子,顺势拿来一  相似文献   

11.
我母亲教书,从册亨县坡坪小学到兴义市向阳路小学,三十多年了。从我记事时开始,直到现在,常有学生来探望我的母亲,有时一个电话、一张卡片、一封信,母亲就会露出幸福、快乐的微笑。对家里的人说:“做老师真好!”那语句中有着许多的满足。或许,就因为这个缘故,初...  相似文献   

12.
每到夏天的清晨,我家院子里就开满了南瓜花,一大片一大片,金灿灿的。母亲一见到金黄的南瓜花,就会哆嗦着嘴唇说:“那时候,我好糊涂啊……”这里面有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我长到9岁,就跟母亲下地干农活。每逢暑期开学,看到儿时的伙伴背起书包走进学校,我就眼馋得在家里整天哭闹。母亲拗不过,就带着我到邻村丁校长家里打探消息。丁校长以前是位私塾先生,心地特善良。母亲把我领到丁校长家,丁校长一见了我们娘儿俩便责怪起母亲来:“你……今年再不上学,就要超龄了!”母亲没有吱声,但眼圈却红了。其实哪能怪母亲呀,我父亲去世早,母亲终年为一天…  相似文献   

13.
我母亲教书,从册亨县坡坪小学到兴义市向阳路小学,三十多年了。 从我记事时开始,直至现在,常有学生来探望我的母亲,有时一个电话、一张卡片、一封信,母亲就会露出幸福、快乐的微笑。对家里的人说:“做老师真好!”那语句中有着许多的满足。  相似文献   

14.
初三那年,是我家最困难的时期。年过六旬的父亲为了让我们姐弟三人安心读书,正月初五就随着一帮村里人去了南方打工,母亲一人扛起了家里所有的农活。一个女人家其实是不堪重负的,果然,就在我即将毕  相似文献   

15.
一、阅读下面一篇现代文,完成1-10小题(30分) 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物质上,母亲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  相似文献   

16.
回家前,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母亲告诉我,父亲每天凌晨4点就要起床赶30里的路到县城去卖芋头。赶到家里时,已是下午2点。父亲还没有回来,妈妈在院子里拣芋头,把从地里收回来的芋头按照个头大小分类,并整理干净。放下包,我来到院子和母亲一起收拾。母亲告诉我,这个时节家家都开始刨芋头了,卖的人一多,芋头的价格就一天比一天贱。县城里比村里贵一两毛,父亲为了卖个好价钱,每天坚持到县城里去卖,这样可以多赚20块钱。家里没有农用车,他只能用自  相似文献   

17.
一份拼盘     
早上刚上班,母亲打来电话,问我可否有时间回家帮忙苹果。我一听,毫不犹豫便答应了, 母亲性情的刚烈和通达,在村里是出名的。父亲常年在外,母亲一人操持家务,经营农活。家里的秋地本就不少,还有七八亩的果树,但母亲却从来不会轻易地叫我们回家帮忙。  相似文献   

18.
郝金红 《少年月刊》2011,(Z3):55-56
在我家最困难的时期,年过六旬的父亲为了让我们姐弟三人安心读书,正月初五就随着一帮村里人去了南方打工,母亲一人就扛起了家里所有的农活。一个女人家其实是不堪重负的,果然,就在我即将毕业的前夕,她病倒了,是严重的腰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家里穷。为帮补家计,妈妈常常拿些加工毛衣的针线活回家做。后来,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可家里还堆着好多没完工的毛衣。交毛衣是有时限的,母亲就痛苦地对我说:"根根,还有一些毛衣,我实在没力气做了,要不你缝吧。"刚开始,我只会缝袖口,在母亲指导下,后来我连领口也会缝了,最后不用母亲指导,我自己就能缝一件完整的毛衣出来。  相似文献   

20.
悲壮的母爱     
关于母亲的一个情节,一直想写,只是,提笔便是沉重。 我们家有4个孩子,父亲常年在外,工资也少得可怜,家里家外的一切,全靠了母亲一人操劳,毕竟是六口之家,生活的窘迫也就可想而知。乡下没有幼儿园,逢了母亲要下田做事,我和弟弟妹妹们就被锁在院子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